南寧博物館

南寧博物館

南寧博物館位於五象新區龍堤路15號(濱臨邕江,龍堤路與宋廂路交匯處),是以教育、展示、收藏、研究南寧歷史文化遺產為主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南寧市博物館成立於1992年7月,屬公益性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相當副處級。2009年 8月,成立南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南寧市博物館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目前,南寧市博物館(南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設機構共有5個(辦公室、陳列展覽研究部、宣傳教育與信息部、文物保護與保管部、文物考古工作隊),內設機構科級領導職數10名,核定編制數31名,其中事業編制29名,後勤控制數2名。

2018年9月,經中國博物館協會決定同意南寧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寧博物館
  • 類別: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 地點:南寧市良慶區龍堤路15號
  • 開放時間:9:00-16:30(16:00停止入場),逢周一閉館
發展歷史,南寧市博物館新館,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南寧市博物館成立於1992年,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負責全市的文物調查、考古發掘、文物保護、文物展覽宣傳和南寧文物網站、南寧市博物館網站的建設,指導協調文物保護單位、文管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業務建設等工作。南寧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以前,南寧市博物館尚未有專門的館址,可供博物館使用的基礎設施僅有四處文物保護單位,即解放路42號新會書院、壯志路22號南寧粵東會館南寧鄧穎超紀念館以及北寧街47-2號。新會書院始建於乾隆年間,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後南寧市博物館將其利用,進行內部改造作為陳列館使用。1987年由市人民政府撥款進行維修後,對外開放展覽至今,共舉辦過三十多個展覽,現固定陳列展覽為匾額和南寧老照片;粵東會館建於乾隆年間,是南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僅存一進門樓,占地面積384平方米,經市人民政府撥款進行維修後,也對外開放展出,現固定陳列展覽為《南寧老農家》民俗文物展。鄧穎超紀念館於2007年2月4日正式對外開放,當時館址選在文物保護單位原廣西高等法院舊址。2017年南寧市委、市政府開展了“三街兩巷”歷史文化街區改造項目,2018年12月鄧穎超紀念館遷址至此。新建的鄧穎超紀念館為三進兩天井合院式建築,占地面積1273平方米,陳展面積1000平方米。

南寧市博物館新館

南寧博物館位於五象新區龍堤路15號(濱臨邕江,龍堤路與宋廂路交匯處),是以教育、展示、收藏、研究南寧歷史文化遺產為主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南寧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08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2000平方米。博物館建築設計造型優美,獨具地方特色,外形猶若一串輕盈的樹葉,高貴華麗的鳳凰翅膀,銅鼓紋飾上那飛翔的羽人,揚帆遠航的船隊,外立面採用了鏤空鋁板等現代材料,並賦予壯錦等民族圖案裝飾,現代性、地域性與民族性相統一,寓意奮發、向上、包容和團結的現代南寧。在大廳中,展示了著名設計師創意設計的邕字藝術裝置,既體現了眾水環城的“邕”字本義,又由“邕”與“雍”通假,引申出“熙融和睦”的文化內涵,兼具藝術性和功能性,為國內博物館首創。
南寧博物館
南寧博物館不僅造型優美,而且將建館戰略明確為“對話歷史、感悟藝術、傳承文明的城市文化社區”,力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的“生長的博物館”。
博物館共設有五個常設展,分為:“邕容華桂—古代南寧陳列”、“邕城百年—近現代南寧陳列”兩個基本陳列;“1929南寧兵變展”、“大地飛歌—南寧民歌藝術展”、“紅土情韻—盧權智紅陶藝術展”三個專題展。五大展館除了展示了南寧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還尤為重視參觀者的參與和體驗。陳展除了常規展示方式外,在內容與空間融合、文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展教合一、展演一體等方面有獨創性的突破。特別是“大地飛歌”南寧民歌藝術展館,用展演一體的方式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魅力,讓博物館在單純的視覺體驗空間中增加了聽覺的體驗,完整傳達了民歌的文化信息與內涵。
南寧博物館還設有兩個特展廳、兩個臨展廳、VIP接待室、多功能廳、博物館餐廳、紀念品商店等公共文化配套設施,其中兩個特展廳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建設,已引進和舉辦一系列國內外精品陳列展覽,為推動南寧開展國際國內的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

參觀信息

實行免費免票對外開放。觀眾需憑有效證件入場(身份證、學生證、軍官證、老人證、駕駛證),1.4米以下兒童可免證進場。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後停止入場;逢周一閉館(節假日、其他重要活動等特殊情況將提前公告參觀時間)
交通線路:可乘坐公車601路、118路至宋廂博藝路口(南寧博物館)下車;68路、49路至博藝宋廂路口(南寧博物館)下車;107路至南寧博物館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