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馬政研究

《南宋馬政研究》是尚平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宋馬政研究
  • 外文名:Study on Ma Zheng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 作者:尚平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Horse administration of the southern Song China
論文作者
尚平著
導師
李華瑞指導
學科專業
中國古代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馬 畜牧業 行政管理 南宋
館藏號
D691
館藏目錄
2010\D691\5

內容簡介

南宋初期,陝西多數地區的淪陷使當時宋朝最主要的馬匹來源幾乎斷絕。這一時期,南宋在重視廣西市馬的同時,也寄希望於從北宋延續下來的四川西南沿邊的市馬。但是川陝地區宋金之間戰爭的緊張持續,使茶馬司的工作重心不得不偏向增加收入補充軍需,市馬的組織實際上被延緩。直到紹興五年(1135)左右,茶馬司才著手從機構、人員選任等方面進行整頓,恢復其應有的市馬職能。至紹興十五年(1145)時,川秦市馬逐漸走上正軌,通過宕昌寨、峰貼峽這兩個主要市馬場,南宋每年能夠從西北的河曲地帶獲得約五千匹的優質馬匹,這兩地在南宋市馬中的地位也日趨重要。相比較而言,四川西南沿邊的市馬卻不夠理想。 廣西在南宋時基本屬於後方,也是馬政恢復過程中首先受到朝廷重視和發展的市馬地區。廣西市馬在政府的積極經營下,於南宋前期發展起來。不過廣西市馬走上正軌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嘗試,直到紹興十年(1141)左右,廣西才能夠穩定地向北方提供每年一千五百匹以上的西南馬。廣西市馬的管理體制的形成經歷了三個階段。紹興六年(1136),朝廷開始命廣西安撫使和邕州知州負責廣西市馬,在胡舜陟的主持下,廣西市馬不力的局面很快得以扭轉,此後廣西市馬的這一體制被保留。進入孝宗時期後,廣西市馬已經很穩定地進行。廣西官員在處理與大理、南丹州等少數民族關係上也一直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廣西市馬基本保持在邕州橫山寨一處,市馬並未帶來過多的邊防危機。 高宗時期,朝廷先後在饒州、臨安和鎮江軍中創辦孳生監牧,但饒州和鎮江軍中的孳生牧養存在時間很短。孝宗仍對本土的馬匹孳生抱有希望,但隆興初年(1163)設的揚州監一年後便罷廢,而乾道年間(1165—1173)在應城和荊南設立的孳生監也只維持了三年左右。至乾道九年(1173),南宋全部的孳生牧養馬匹的試驗都失敗了,馬匹來源基本上全部依賴於川秦和廣西收買的邊馬。除了邊馬和孳生外,南宋政府有時還從荊襄和兩淮地區以括市和招買的方式收買土產馬,但其並非南宋馬匹的主要補充方式。 如何降低綱運途中馬匹的損耗是南宋馬政制度中的重要內容。川秦綱馬相比於廣馬綱運所經的路途更長。紹興後期,川秦和廣馬的收市都已步入正常發展階段,但綱運中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孝宗時期,馬匹綱運的管理明顯加強。由於綱運需要多個部門參與,茶馬司、軍隊、沿途州縣的地方政府等都要緊密協同,才能保障綱運的順利,但其中存在的各種積弊很難克服。孝宗曾通過嘗試水運、設立漢陽中轉馬監、頒行馬驛修建的標準化規定、動員茶馬司及沿途州縣長官和軍隊官員監督驛送、完善押綱賞罰條法、整修道路等等措施來改善綱運,但實際的效果並不很明顯。廣馬綱運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押綱人員的短缺,但所表現出來的弊端不如川秦馬的綱運嚴重。綱運的困難和損耗,加重了南宋獲取馬匹的負擔和支出成本。 在對綱馬的分配上也體現了南宋的軍防觀念。優質的西北馬幾乎被三衙軍隊所壟斷,鄰近馬源地的川陝軍隊也能分得一少部分西馬,而從四川西南沿邊和廣西收市的西南馬被分配給江上諸軍。南宋騎兵的總數大致為五萬左右,實際上多數年份要少於這個數字。南宋後期,馬匹的短缺最為嚴重。通過馬匹的調配和騎兵的分布,可以看出臨安附近和長江下游地區騎兵數量超過了川陝和荊襄地區,而且馬匹的質量也最優,所以南宋在對包括騎兵在內的兵力部署上依然延續了北宋以來的內外相制的精神。 馬政與軍防的關係對馬政問題而言非常重要,從南宋君臣有關馬政與軍防的議論中可以看出,馬匹不足很大程度造成了南宋騎兵作戰上的劣勢。南宋人士多重視步兵作用和強調對江河險阻的利用以彌補因騎兵不足所帶來的軍力上的缺陷。南宋對外戰略上的保守性主要與宋代的集權體制和抑制武將傳統有關,但也受到了馬政不振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