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匯宣卷

南匯宣卷

南匯宣卷是一種古老的傳統說唱藝術。宣捲起源於唐代的“俗講”、宋代的“談經”,是佛教徒及其信徒宣講“寶卷”的一種稱法,後演變成曲藝。 宣卷又稱為“念宣卷”,先出現於社戲廟會,後進入茶肆旅館及鄉村客廳。農村中,有從春耕“念宣卷”開檔到秋收“落檔”的習俗。十九世紀末,蘇州宣卷傳到南匯周浦,後來南匯宣卷傳到上海市區,而青浦、松江、嘉定等上海郊區的宣卷是清末民初由崑山傳入的,因此,南匯宣卷又稱浦東宣卷,是上海最早的宣卷。

起源,現狀,

起源

最早的宣卷表演形式為單檔,一個人邊翻宣卷邊擊木魚演唱。後形成雙檔,即再加一個碰鈴。南匯的宣卷為四檔,書桌左邊為上手,專演男角兼敲“老郎”(檀板);上手後面坐下手,專演女角(小姐、丫頭等),兼敲大小木魚;右邊前面的一檔拉二胡,跟唱拖腔,兼演“跑龍套”(僱人、差役等)角色;右邊後面的一檔敲“擊子”(碰鈴),演反角及跟唱拖腔。“四檔” 宣卷演員精悍,角色分明,藝術感染力強。
宣卷書目豐富,專說長篇,如《雙珠鳳》、《何文秀》、《孝燈記》等。它的短篇很有特色,如《十二月花名》、《十二月倒花名》等。

現狀

南匯宣卷歷來有緊密結合時事政治的傳統,如抗戰時期舉辦慶祝抗戰勝利演唱專場,再如建國後宣傳婚姻法《養媳婦自嘆》以及改革開放時期的《家庭奔富》,至今,宣卷仍是周浦、橫沔、瓦屑等地區民眾喜愛的傳統民間曲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