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集刊(12)

南京博物院集刊(12)

《南京博物院集刊(12)》是2011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京博物院。

基本介紹

  • 書名:南京博物院集刊(12)
  • 作者:南京博物院
  • ISBN:9787501033713
  • 頁數:263頁
  • 定價:90元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南京博物院集刊(12)》內容有院史鉤沉、考古探索、博物館實踐與理論、文物研究與鑑賞、遺產保宙屑護理論、文物保護技術、青年論壇。

圖書目錄

文博論壇
湖熟文化命名與尹煥章先生(代序)
■院史鉤沉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社會教育概況
關於南京博物院辦院方針
--鄭振鐸致朱偰函
雲南民族文物保護研判艱乘駝究的拓荒者--宋伯胤
我和六朝考古
--回顧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1950-2000年)
■考古探索
考古與公眾
考古與非物質獄章譽文化遺產的聯繫
從良渚古城的發現看中國早期城市的形成
東陽城遺址調查紀要
馬鞍山地區六朝墓葬發掘與研究
南朝瓦製作技術的初步探討
六朝墓葬出土玻璃容器漫談
--兼析朝鮮半島三國時代玻璃容器的來源
鎮江市花山灣古城考古再認識
從凱運工地墓群看中晚唐揚州人口構成與經濟狀況
五代十國帝王陵墓通敘
長江下游地區宋代墓葬的分期
■博物館實踐與理論
南京靜海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博物館
--與鐘惠芳先生商榷
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角色定位
融入社會服務大眾
--大眾文化時代的博物館社會服務工作
南京博物院公共教育服務探索
--從“趣味體驗室”說開去
文化遺產安全保護呼叫中心概念初探
談數字資源在博物館體系內的建設歸諒碑笑與套用
談實體數字博物館的建設思路
--以江蘇省數字博物館的規劃設計為例
談歷史古建築復原陳列的失真程度及可操控限度
論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成果在史前遺址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運用
--以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改陳設計為例
關於建設博物館專業照明系統的基本要求及相關建議
淺談保衛部門在博物館安防工程建設中的作用
博物館庫房環境保護方法的發展趨勢
關於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文物研究與鑑賞
江蘇儀征東漢墓出土銅圭表再分析
磁州窯系瓷器繪畫創作取向上的風俗畫特徵
從“嬰戲圖”看兩宋時期的兒童生活實景
明代顧繡的形成及繁榮原因探析
曾國藩等致毛鴻賓函札及其史料價值
制具尚用
--論聖思桃形杯的啟示
呂鳳子作品中的“形式張力”表現
略論“嶺南畫派”與江蘇的歷史淵源
中國古代馬頭飾考略
■遺產保護理論
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特徵和相互關係
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士大夫的關係小議
試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博物館中的傳承
■文物保護技術
脆弱文物減壓滲透加固儀的研製
古舊字畫揭裱修復技藝論諒再挨析
--以裝裱清代趙金簡書法作品為例
淺談古陶瓷的修復技術及案例
青海省循化縣手抄本《古蘭經》的保護修協習獄復體會,
長興縣博物館藏江家山遺址出土竹木器保護與修復
杭州老虎洞窯址病害勘察及水環境治理工程設計
兩尊明代彩塑的保護與修復
書畫修復用紙研製套用初探
浙皖地區傳統造紙工藝探略
紙質文物修復用紙研製設備的設計思維
江陰黃山小石灣古炮台遺址“三合土”研究
■青年論壇
漢代“偶人”及相關問題初探
讀陳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問》
--兼談李白出生地及種族問題
顧頡剛仔廈雄“孟姜女故事研究”過程的思考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方言保護
談博物館網路宣傳
江蘇省文物總店店藏精品文物賞析
--以裝裱清代趙金簡書法作品為例
淺談古陶瓷的修復技術及案例
青海省循化縣手抄本《古蘭經》的保護修復體會,
長興縣博物館藏江家山遺址出土竹木器保護與修復
杭州老虎洞窯址病害勘察及水環境治理工程設計
兩尊明代彩塑的保護與修復
書畫修復用紙研製套用初探
浙皖地區傳統造紙工藝探略
紙質文物修復用紙研製設備的設計思維
江陰黃山小石灣古炮台遺址“三合土”研究
■青年論壇
漢代“偶人”及相關問題初探
讀陳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問》
--兼談李白出生地及種族問題
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過程的思考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方言保護
談博物館網路宣傳
江蘇省文物總店店藏精品文物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