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童鎮

千童鎮

千童鎮(Qiantong Zhen)位於鹽山縣城南20公里處,南面與山東省樂陵市隔河相望,滄(州)樂(陵)、武(邑)千(童)兩條省級公路分別在鎮中心交匯而過,北達京、津,西至石家莊,南到濟南,交通便利。全省35個品碑旅遊景點之一的巍峨,壯觀的千童文化園坐落在鎮區南側,近幾年來,隨著對“千童文化”的研究和深入開發,“千童文化”和民間活動“綁信子”在國外轟動很大,來參觀考察的國內外客人絡繹不絕,千童鎮有“中國歷史第一僑鄉”的美稱。

千童鎮所轄29個行政村,鎮政府坐落在五街(五個行政村連在一起)之一的東街村,鎮政府駐東街村。面積38.1平方千米,人口2.41萬人(200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童鎮
  • 外文名:Qiantong Zhen
  • 地址:鹽山縣城南20公里處
  • 稱譽:中國歷史第一僑鄉
  • 車牌代碼:冀J
鄉鎮代碼,歷史沿革,

鄉鎮代碼

代碼 130925104:~201 東街村 ~202 北街村 ~203 西街村 ~204 西南院村 ~205 南街村 ~206 後韓村 ~207 前韓村 ~208 陳莊村 ~209 小河劉村 ~210 西榮村 ~211 中榮村 ~212 東榮村 ~213 黃莊村 ~214 楊莊村 ~215 劉吾村 ~216 小韓村 ~217 孫莊村 ~218 李夢飛村 ~219 史莊村 ~220 劉莊村 ~221 王朴村 ~222 劉宅村 ~223 小呂宅村 ~224 馬杯村 ~225 寨子村 ~226 蔣元村 ~227 黨河村 ~228 耿庵村 ~229 馬元子村

歷史沿革

1948年建舊縣鄉,1958年屬聖佛公社,1961年析置舊縣公社,1984年復置鄉,同年改鎮,1992年更名千童鎮。1997年,面積38.1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東街、北街、西街、西南街、南街、後韓、前韓、南陳莊、小河劉、西榮、中榮、東榮、黃莊、楊莊、劉武家、小韓、南孫莊、李夢飛、定戈史莊、定戈劉莊、王朴家、劉宅、小呂宅、馬懷家、十寨子、蔣園、黨合、耿奄、馬園29個行政村。
千童鎮系西漢所建古老千童縣城,自古就是商賈重鎮,擁有悠久的“千童”歷史文化。據《史記》載: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趙將龐援攻齊取饒安,為饒安見於籍之始。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曾以秦之徐福率千名童男女僑寓此邦而此置千童縣。漢靈帝時改稱饒安,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縣址稱至浮水(今孟村回族自治縣新縣鎮),遂廢縣為鎮。解放後曾改為舊縣人民公社,1993年3月17日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鹽山縣千童鎮。
千童祠,位於滄州市東南鹽山縣千童鎮,北距鹽山縣城25公里。千童祠內有東渡堂、泰山堂、友誼堂,記載著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東渡及對日本列島的影響。千童鎮,在商、周、戰國時期稱“饒安邑”,意為“其地豐繞,可以安人”。《史記·趙世家》中講到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趙將龐 攻齊取饒安”即指此地。秦時此地稱“千童城”,“始皇遣徐福將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萊,置此城以居之,故名。”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於此置縣稱“千童縣”。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於此始置滄州州治。千童鎮在歷史上州治縣治長達841年,由於在公元前209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勇率數千童男童女及百工巧匠從這裡啟航,求長生不老之藥,漂洋過海,東渡成功,移民僑居日本,開創了中日兩國友好交往之先河,成為中國歷史第一僑鄉。 在民間有源於漢代的“千童信子節”,即在農曆3月28日徐福千童出海日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逢甲子年舉辦一次,每60年一個輪迴。在節日期間,舉辦各種民間文藝表演,尤其是挑選體強膽大、眉清目秀的童男童女,衣著古裝,綁在15、6米高長桿支撐的微型舞台上表演,登高望遠,以示懷念和召喚東渡的親人。“千童信子節”被專家學者稱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從1993年開始,在農曆3月28日,由鹽山縣在千童鎮舉辦“千童文化節”,每五年一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