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張肉

千張肉

千張肉,是一道菜餚,用豬五花肉為主料製作而成。該菜是湖北地區的傳統名菜,也是湖北江陵地區傳統筵席上的“三大碗”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張肉
  • 主要食材:五花肉
  • 分類
  • 口味:鮮美可口
名稱,事實,現狀,菜品特色,做法,原料,製作過程,工藝關鍵,酸蒸千張肉,營養價值,

名稱

千張肉菜系
千張肉
種類
肉類
典故

事實

相傳唐代有一個宰相,名叫段文昌,是遠近聞名的美食家。他經常品嘗各類食品,對中華美食文化頗有研究。同時他也是一位烹調高手,他所做的菜餚烹製簡便,用料普通,色澤艷麗,美味可口。他經過多年的實踐,自編了菜譜若干卷。“千張肉”這道名菜就是他首創的。唐穆宗年間,段文昌回老家省親,當他宴請親朋好友時,廚師做了許多菜,其中有一道形如發梳,稱之為“梳子肉”,塊大肉肥,一看就使人膩得慌,幾乎無人食用。宴罷,段文昌找到做這個菜的廚師,對他提出了改進的技法。他讓廚師將肥肉換成豬五花肋條肉,將炸胡椒換成黑豆豉,並增加蔥和姜等作料,然後,段文昌親自操刀做示範。數日後,段文昌要離別家鄉,再次宴請鄉親,廚師照他的指點重做了“梳子肉”。此菜色澤金黃,肉質鬆軟,味道鮮香,肥而不膩,與上次的“梳子肉”大相逕庭,一端上桌,客人們便爭相品嘗,不一會兒就被吃光了。人們紛紛問道,這是道什麼菜?段文昌見此菜肉薄如紙,便隨口取了個名字:“千張肉”。於是,這道菜便漸漸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和大小飯店,並經專業人員不斷加以改進,一直流傳至今。

現狀

清鹹豐年間,駐守在荊州的滿族官員恩將軍。曾辟店經營此菜,但不得 其妙,所作“千張肉”膘肥油膩,顧客又漸冷落。恩將軍借進京述職機會, 得知御廚肖代和張林二位師傅即將回荊州故里養老,就利用權勢僱請兩位師 傅作主廚。肖、張二位廚師沿襲段文昌生前製作此菜要訣,在原制“千張肉” 的方法上,將 20 片厚塊肉改切成 80 片薄片,在配料上把鹹菜葉墊底改為瀏 陽豆豉,並增加了花椒和糟腐乳汁,配以蔥、姜等調料,先用旺火蒸熟,臨 吃時,再上籠蒸透,改變了油膩和配料單一的傳統做法,又使官辦酒樓重新 興旺起來。

菜品特色

“千張肉”是選用豬五花肉為主料,經煮、炸、蒸三道工序而成。成菜色澤嫣紅,肉片軟嫩不膩,味道溶爛不糜,鹹甜馥香濃郁。

做法

原料

主料:新鮮豬五花肋條肉 500 克。
調料:芝麻油 100 克(消耗 50 克)、紅方腐乳半塊、金醬(用紅糖炒制的 醬)150 克、鹽 1 克、蔥段 5 克、醬油 25 克、蔥花2. 5 克、花椒 6 粒、豆 豉 75 克、薑片25 克。

製作過程

1、豬五花肉放鍋內,加清水置旺火上煮半小時。撈出用金醬塗勻豬皮。2、鍋置旺火上,下芝麻油燒至五成熱,將塗金醬的肉塊趁熱下鍋,炸成 金黃色時撈出晾涼,切成 4.5 厘米長的薄肉片(越薄越好)80 片。
老滇千張肉老滇千張肉
3、取大碗一隻,放入花椒、蔥段、薑片墊底,再將肉片整齊的放入碗內。 然後將醬油、腐乳汁倒在肉塊上,再加豆豉、鹽,連碗上籠用旺火蒸 4 小時, 取出晾涼。
4、臨吃時,再入籠蒸透,取出翻扣入盤,去掉花椒、蔥段、薑片,撒上 蔥花即成。

工藝關鍵

1.煮肉時要刮淨餘毛和污染物,洗淨後皮朝上入鍋,趁熱炸2分鐘即可。
2.切的肉塊要薄,還要厚薄均勻。
3.裝碗蒸時,肉片貼碗底,正面擺50塊,兩邊各鑲15塊再加上其它調配料。

酸蒸千張肉

製法
(1)把酸醃菜剁細,拌精鹽、紅糖(末)、薑末。
(2)炸好五花肉,切片裝碗。
(3)碼放酸醃菜(粒);加醬油、料酒;上籠蒸熟即成。
特點
雲南千張肉加酸醃菜(水醃菜),比加乾醃菜、芽菜,更具有酸氣,能溶解油膩,開胃、增加食慾。

營養價值

營養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