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極寒

千年極寒

千年極寒,指人類歷史上過去一千年里最寒冷的時期。

某些人認為,千年極寒大約發生於明朝末年,約為1580-1644年間。但在大眾輿論中,一般是指被廣為傳播的謠言——即2011年為千年極寒。雖然專家已經證實這是個謠言,波蘭氣候學家科瓦爾沃斯基也出面澄清,表示對媒體的這種斷章取義行為的不滿。但在多次闢謠未果後,部分媒體接受了用千年極寒代指2011年冬天的說法。 2011年雖然被認為更接近一個暖冬,但由於這種輿論作用,使得“千年極寒”的流言傳播極為廣泛。同時,部分行業商家也利用這一概念炒作,使得真相在大眾看來越發撲朔迷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年極寒
  • 解釋:歷史上過去一千年里最寒冷的時期
  • 可能時期:1580-1644年間
  • 流言:2011年為千年極寒
  • 相關言論:“千年極寒”論
  • 相關學者:科瓦爾沃斯基
來源,明朝記錄,媒體報導,歐美,加拿大,墨西哥灣,英國,蘇格蘭,俄羅斯,日本,中國,媒體質疑,專家觀點,行業影響,冬裝企業,煤炭下游用戶,產生原因,歷史記錄,影響因素,洋流,空間因素,中高緯因素,後期預測,

來源

據報導,在2010年9月初,波蘭氣候學家科瓦爾沃斯基曾接受了波蘭Tok FM廣播電台的訪問。當被問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運動,世界會出現怎樣的狀況?”時,科瓦爾沃斯基以氣候模式推斷理論為基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如果墨西哥灣流的減弱,歐洲將迎來千年極寒,但墨西哥灣流減弱只是媒體提問時的一個假設,極寒天氣並不會發生,試圖以此打消民眾對極寒天氣可能出現的擔憂。
但是在波蘭小報《Gazeta》的報導里,記者“巧妙”地把Kowalewski的話組織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因為墨西哥灣流的減弱,歐洲將迎來千年極寒”。

明朝記錄

據媒體報導稱,明朝期間地球遭遇了“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尤其是在明朝末年1580-1644,不僅在過去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過去的一萬年里也可以排在第二位,在過去的一百萬年里也能排進6-7位。有人甚至說,這是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最寒冷的時期。
“千年極寒”論
版本一一氣象專家&洋流
從2011年9月10日開始,有關“千年極寒”的訊息開始在波蘭境內各大媒體發酵,並於2011年9月16日出現在了“俄羅斯Regnum新聞網”,其報導稱———“波蘭氣象學家表示,歐洲將迎來1000年以來最冷的冬天。溫暖的墨西哥灣流正在變弱,將停止為歐洲提供抵禦北極嚴寒的屏障……”作為一家聯邦級的通訊社,“Regnum”在俄語媒體中最有話語權。幾乎就在同一天,該新聞在東歐各國傳了開來———烏克蘭境內最有影響力的“VLASTI”網站和《今日亞美尼亞》報刊等……就連中國的國際線上,都可看到這則轉載新聞。
10月4日,24小時滾動播報的今日俄羅斯電視台,進一步“推波助瀾”,讓這則訊息傳遍世界;並以俄羅斯中部地區此前低於平均氣溫兩三攝氏度的現象,予以了“證實”。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媒體有關“千年極寒”的報導,範圍均指“歐洲”,並沒有出現“中國”字眼。
科瓦爾沃斯基科瓦爾沃斯基
國內最早爆出“千年極寒”的是《揚子晚報》,為什麼會說“中國等亞洲地區也難倖免”呢?其訊息來源於哪裡呢?據介紹大部分源於“俄羅斯Regnum新聞網”和“英國《每日郵報》”的內容。俄羅斯Regnum新聞網等的報導,確實沒有提及中國,說的都是歐洲。根據香港氣象台等的預測,又做了補充。
“千年極冷”的說法源自一位波蘭科學家對歐洲今年冬天氣候的預測。按照他的說法,過去兩年內,負責向北大西洋輸送熱量的灣流減弱到原強度的一半,所以歐洲2011年會出現千年裡面最冷的冬天。這些訊息傳到國內後,經過媒體演繹,就變成中國也要出現“千年最冷”的冬天了。
不過,事實上雖然不能排除今年冬天會比較冷的可能性,但無論如何“千年極冷”的說法是不靠譜的。
媒體筆下所指的那位神秘“波蘭科學家”———來自波蘭氣象與水務管理研究所的氣候學家科瓦爾沃斯基。在接受採訪時,科瓦爾沃斯基一再“澄清”:“千年極寒”純屬誤傳!“是媒體斷章取義了我在波蘭Tok FM廣播電台的講話”。
原來,在9月初,科瓦爾沃斯基曾接受了波蘭Tok FM廣播電台的訪問。當時被問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運動,世界會出現怎樣的狀況?”,作答時,科瓦爾沃斯基以模式推斷為基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氣候學家,又不是氣象預報員,怎么可能預測氣象問題呢?”,他當時所言“並沒有說歐洲將會遭遇千年一遇之冬的字眼,是媒體斷章取義,才有了上述說法”。
他對相關媒體的做法大為不滿,並希望“證實自己的清白”。在TOK FM廣播電台的網站上看到,該網站確實曾在9月10日登出了一則訪問科瓦爾沃斯基的新聞,不過內文卻對“千年極寒”之說隻字未提,但是新聞的標題上卻赫然出現了“千年寒冬”的字眼,且被波蘭多家網站照單全收,一併轉發,由此引發了一場“鬧劇”。

媒體報導

歐美

2012年2月4日,據中新網綜合報導,歐洲寒冷天氣影響範圍不斷擴大。除了烏克蘭波蘭保加利亞東歐國家情況嚴峻外,義大利法國亦相繼受冷鋒侵襲。在法國107個區中,已有41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首都巴黎設立了近600個救助站,以幫助無家可歸的人過冬。英國衛生部高官稱,寒流將在本周末抵達英國,屆時英國可能比南極更冷。過去一周,歐洲地區因寒流死亡的人數已超過223人。歐洲東部多國的一些城鎮也因積雪過厚無法與外界聯繫,還將面臨天然氣供應中斷的危險。一些國家已經陸續出現因嚴寒死傷的現象。由於多瑙河部分結冰,歐洲多個國家要把貨輪駛至較遠的港口。
2012年1月30號俄羅斯西伯利亞公路2012年1月30號俄羅斯西伯利亞公路
據美國媒體報導,一些國際權威氣候專家指出,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停止,並開始冷化,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氣變冷的開端,這樣的冷天可能會持續20年至30年。英國《每日郵報》因此宣稱2011年的寒冬顯示“小冰河期來臨”。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稱,北半球的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地區遭遇寒冬,並非是全球變冷,而是因為北半球出現了氣象顛倒的情況。這種情況是北極震盪造成的。北極上空的大氣壓力會出現兩種極端變化,直接影響北半球出現暖冬或寒冬。

加拿大

受2011年入秋後天氣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響,加拿大已發出警告,指出2011年小麥和用於生產食用油的油菜籽產量會顯著下跌20%。
雪中玩耍的兒童雪中玩耍的兒童
加拿大艾伯塔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嚴重霜凍,氣溫低至零下4到9度,導致部分農作物質量受損。加拿大的統計數據顯示,寒冷天氣和雨水也推遲了西部草原省份的播種時間,2011年小麥和油菜籽產量會顯著下降。加拿大統計局預測,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艾伯塔省的小麥產量降為2000萬噸,較2011年降18.5%;油菜籽產量會減少16.3%。
由於許多小麥出口國2011年都因天災而歉收,如俄羅斯受山林大火影響導致小麥大減產,澳大利亞也減少出口量,使人關注嚴寒天氣會不會進一步影響糧食供應,刺激全球糧價。

墨西哥灣

2011年夏天美國、歐洲和亞洲都創下歷史新高溫,尤其是歐洲地區。科學家指出,相應地,在這些地區這個冬天可能會出現超低溫的極端天氣。歐洲人民可能要面臨千年以來最冷的寒冬。
波蘭科學家指出,這種極端天氣形態的出現,是在 “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導致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所致。這股暖流是維持地球氣候平衡的重要角之一,但近幾年來規模卻縮小了一半,不能發揮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灣暖流完全停止活動,歐洲將進入新的冰河世紀

英國

2010年英國遇到31年來最冷的冬天,《每日郵報》在10月4日又指出,英國可能要再次面臨一個儼如北極氣候般的寒冬。曾準確預測今年酷熱夏季的英國獨立氣候預測機構“積極天氣解決方案”的預報說,英國2011年冬天會出現猛烈暴風雪,情況將持續到2012年1到2月,低溫將接近2010年蘇格蘭冬天測得的零下22.3度的紀錄。
風雪中的行人風雪中的行人

蘇格蘭

9月25日測得零下4.4攝氏度,是英國近30年來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來恐怕要再面臨一個類似北極的寒冬。

俄羅斯

俄羅斯中部部分地區已有低於同一季節均溫的氣溫出現。俄羅斯水文氣象中心稍早前預測,當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將出現在2011年1月,溫度將低至攝氏零下25度。
俄羅斯電視台Fobos氣象播報專家瓦迪姆 扎沃琴科夫6日表示,“一般預報下一個月的氣候準確率僅有70%,不過寒冷的氣候肯定將無法避免,特別在11月之後,結果會更明朗。”
千年極寒假想圖千年極寒假想圖
俄羅斯政府已經未雨綢繆制定緊急計畫,在異常寒冬到來時對幼稚園、學校、醫院等設施加強保護。
俄羅斯政府由於擔心流浪人員可能無法度過如此嚴寒的冬季氣候,已經下令要求社會工作人員和警方隨時待命,必要時進行強制介入,對流浪人員進行安置,防止出現有人凍死街頭的現象。

日本

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清晨降下夾著雪花的雨,2010年初雪比去年提早六天,比歷年平均值提早一天,札幌市出動鏟雪車除雪。該市交通局指出,這是自1980年以來,首次於10月出動鏟雪車。日本氣象廳25日發布2010年11至2011年1月的天氣預測,因造成今夏北半球酷暑的因素尚未消失,11月晚秋氣溫將比往年略高。然而進入12月後,受拉尼娜現象影響,預計氣溫將驟降,可能低於往年均溫。
鏟雪車鏟雪車

中國

中央氣象台2011年10月5日又指出,新一股冷空氣襲擊中國北方地區東北華北地區會迎來大風及降溫,未來3天局部地區氣溫將下降8°C 以上,一些地區更會有大暴雨。
千年極寒
北半球拉響極端寒冬警報 “拉尼娜”擾亂暖流活動,歐洲或現千年一遇寒冬,中國也需警惕低溫天氣。
但需要說明的一點,千年極寒並不意味著溫度會低到千年最低點。只是極有可能出現冷冬的情況,請大家不要恐慌。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2010年我國的天氣與1998年比較相似。“5月,厄爾尼諾現象結束;8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有可能維持並發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矯梅燕說,“近60年來拉尼娜事件影響表明,拉尼娜發生後,我國部分地區秋雨偏多,冬季全國大部以降水偏少為主,氣溫偏低。因此今冬有可能出現低溫現象。”
國內外媒體紛紛報導波蘭學者根據“拉尼娜”事件(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偏低),預測歐洲2011年冬季可能出現“千年極寒”的訊息,中國等亞洲國家也可能難以倖免。12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氣象部門了解到,這種依據是不科學的,不能拿單一因素預測氣候趨勢。同時,據省氣象台介紹,我省2011年冬季出現冷冬的機率為55%。
氣候系統涉及到大氣、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層,甚至還包括了人類活動。僅僅依據單一影響氣候的因素預測未來氣候的趨勢,顯然是不科學的。人類對氣候預測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氣候異常總體趨勢的預測,還無法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預測,尤其是針對“千年極寒”這樣特別極端事件的預測,更缺乏可以信賴的科學技術和手段,因此,“千年極寒”說法的科學依據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
在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影響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趨多趨強的情況,並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區會發生“寒冷事件”。影響哈市冬季氣溫異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導致的熱帶海洋和大氣變化外,歐亞中高緯度的環流形勢對冬季氣候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2010年“拉尼娜”事件8月正式形成,目前正在發展。1961年以來有7年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變化與2010年類似,這7年中哈爾濱市有5年為暖冬,2年冷冬均出現在處於冷期中的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由此可以看出,只憑“拉尼娜”事件就做出冬季極寒的預測是不可信的。
中國的氣象部門警告,2011年要預防秋汛及寒冬。中國華北、東北地區近期的天氣也較正常偏冷。上月中,中央氣象台曾發出預報,指出9月底影響中國的冷空氣活動較頻繁,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等地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低1至2 ,其中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的局部地區氣溫偏低幅度更達3 。
中央氣象台5日又指出,新一股冷空氣襲擊中國北方地區,東北、華北地區會迎來大風及降溫,未來3天局部地區氣溫將下降8 以上,一些地區更會有大暴雨。
中國海洋學家認為,中國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澇災害是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和長江流域生態惡化兩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國中國南方雪災也與拉尼娜現象密切相關。2011年“拉尼娜”活動強烈,值得密切關注。
“今年並不比常年冷”
12月10日以來,隨著冷空氣的頻繁入侵,全國大部地區經歷了一次寒潮天氣過程。這是否意味著千年極寒來了呢?
中央氣象台一位值班專家稱,這與千年極寒拉不上關係,因為12月上旬,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內蒙古中部、河南中東部、安徽北部、湖北中部、湖南東北部偏高4℃-6℃。
12月中旬之後,冷空氣分股南下,並逐漸加強。全國氣溫才逐漸轉為比常年同期偏低或與常年同期持平。“今年並不比常年冷,更不要說什麼千年極寒了。”
各地入冬來最低溫被刷新
據中央氣象台監測,從12月12日至16日,山東、江蘇、安徽、湖北、浙江、上海、湖南、江西、貴州、福建等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了2017年的首場降雪。“這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強的一次寒潮天氣過程。”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何立富介紹。
寒潮藍色預警解除
何立富表示,昨天,影響我國大範圍的強冷空氣已趨於結束,昨天早晨,中央氣象台也解除了寒潮藍色預警和暴雪黃色預警。
預計今天白天開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緩慢回升,華北、西北地區東部、黃淮、江淮、江南最高氣溫回升到5℃或以上,華南、西南地區最高氣溫回升到10℃以上。
不少市民感覺到,2017年南京的秋天似乎在一夜之間就到來了,幾乎沒有任何的過渡。2017年9月22日,南京正式入秋,是本世紀以來入秋最早的一年。而氣象專家表示,這其實和2010年冷空氣來得早且頻率高有關。201了解年中秋前後,我國就迎來了一場強冷空氣,局部降溫10-15 ,國慶期間冷空氣也頻頻造訪我國北方地區。秋天冷空氣就來勢洶洶,會不會導致2010年入冬也會提前,而南京2010年會不會是個冷冬?
對此南京的一位氣象專家告訴記者,從秋季冷空氣的強度無法來具體預測冬季的冷暖,南京的冬季平均長達123天,其對於冷暖的評估要等到冬季結束。中央氣象台會對氣候中長期變化進行預測,但這要從大氣環流的整個系統來考慮,秋季冷空氣的強弱僅僅是其中一個方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是個“拉尼娜”年,拉尼娜現象在當年冬季加強並持續至2011年。“拉尼娜”現象的徵兆是颶風、暴雨和嚴寒。那么如果出現拉尼娜現象,對於我國的影響就是容易出現冷冬熱夏,即冬季氣溫較常年偏低,夏季偏高。2010年冬季中國中東部就出現了長時間的低溫雨雪天氣,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所以中國氣象局曾經提醒過,要注意今年(2011年)冬天可能出現低溫現象。因為2008年初,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就在“拉尼娜”氣候的影響下,遭遇了歷史罕見的持續大範圍低溫、暴雪、冰凍襲擊。所以並不排除2011年冬季會比較寒冷,而且機率較高。

媒體質疑

近日,在各大網媒上,關於今冬可能遭遇“千年極寒”的預測“寒氣逼人”。有報導稱,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已受到或正受到低溫影響,某波蘭科學家更警告說,2010年入冬,北半球可能面臨“千年一遇”的極端低溫,中國等亞洲地區也可能難以倖免。然而專家們表示,世界上尚無法準確預測極端嚴寒天氣事件,所謂“千年極寒”,不僅無可信賴的手段進行預報,也缺乏科學依據。
歐洲將遭遇千年一遇嚴寒的新聞已在媒體上熱鬧了一陣,甚至引得不少權威專家出來駁斥。如果訊息只是引用學者個人觀點,倒也無妨,但這一訊息的背後,呈現出諸多怪異特點。
漏洞一:準確氣象記錄僅存百餘年
吉林省專業氣象台專家桑老師告訴記者,“千年極寒”這個詞用得有點誇張,從全世界範圍看,準確的氣象記錄出現不過百餘年,對百餘年前的氣象記錄只是依據一定科學手段進行推測。今年冬天可能比較冷,但是所謂千年不遇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漏洞二:無可信賴手段預報大氣候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第一感覺是不相信這一則訊息,並懷疑這位發表言論的波蘭科學家的科學態度。
波蘭科學家預報的是整個冬季,這是個氣候預報的概念。氣候預報和天氣預報完全不同,它更複雜也更困難。針對氣候時間段里的極端天氣事件來預報,難度更大。國際這方面的研究剛開始2—3年,並沒有可信賴的手段來預報。
漏洞三:“千年極寒”缺少科學依據
任福民表示,波蘭科學家說的“千年極寒”理由是,“拉尼娜”現象會導致2011年冬季歐洲的寒冷。而“拉尼娜”現象是指熱帶特別是赤道中東部太平洋地區的偏冷現象,直接影響的是熱帶太平洋地區,對熱帶太平洋地區以外的地方的影響有些信號,但對歐洲這種信號並不可信。波蘭科學家從“拉尼娜”現象上做出“千年極寒”的預報,在科學上是缺乏依據的。
11月30日以來,強冷空氣影響了我國大部地區。我國多地出現2011年首場降雪及入冬以來最低溫度。
這是否意味著千年極寒真的來了呢?中央氣象台一位值班專家予以否認。
中央氣象台稱,2011年下半年以來最強的一次寒潮天氣過程昨天就結束了,今天開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將回升。
漏洞四:專家究竟是誰成謎團
媒體紛紛報導的版本是這樣的:波蘭學者預測說,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和變冷,導致歐洲將出現千年極寒。然而翻看國內媒體,沒有一家說出是波蘭哪個機構的學者所說,他姓甚名誰,哪個媒體先報導的,也都含糊不清。在國外,對這一訊息報得最多的俄羅斯媒體,多數也給不出答案。僅有個別媒體指出是一個叫米哈伊爾·科瓦列夫斯基的波蘭人說的,也有媒體不知道專家名字,卻說其供職于波蘭國家氣象與水文研究所。
然而在所謂波蘭專家的家鄉,媒體幾乎沒有報導過此類訊息。
這名波蘭學者到底是誰?連波蘭國家氣象與水文研究所新聞辦公室負責人卡塔瑞娜·別聶科也稱不知道。她說,該機構專家沒發表過這樣的言論,在波蘭國內也沒有哪位有名有姓的科學家出來對此予以承認。她本人也是從羅馬尼亞媒體向她查證此人時,才知道有這么個報導。
在羅馬尼亞,該國媒體也是看到俄羅斯媒體的報導而產生了疑問。俄個別媒體說是波蘭氣象與水文研究所,而羅馬尼亞許多媒體為了驗證真實性,打電話給波蘭的這家機構,獲得了以上一樣的答案。至此,這名專家是誰,已查無對證。
羅馬尼亞多家媒體甚至懷疑“千年極寒”報導是條假新聞。
多數歐洲媒體無報導
既然是歐洲要遭遇千年一遇寒冬,這樣重大的預測應該先上歐洲學術期刊,或者是歐洲主要媒體,才能讓歐洲乃至全球的人都知道。更何況,歐洲人應該更關心這一預測才對。
奇怪的是,包括波蘭、英國、法國在內的許多歐洲國家主要媒體也都沒有報導,更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一訊息,連世界氣象組織的專家聽到記者詢問此事時,也表示不知情,並希望求證這一訊息的出處。
然而這則訊息能夠不走尋常路,它說的是歐洲的事,卻能在歐洲多數國家以外的部分國家掀起軒然大波。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專家觀點

氣象史才150年
人類有詳細氣象記錄的歷史不過150年,而“千年極寒”一說竟然能預測到歐洲今冬會遭遇千年一遇的寒冷。美國有線及衛星電視“氣象頻道”高級氣象學家斯圖·厄斯特羅認為,“那項無從證實的預測似乎太過猜測性且聳人聽聞,事實上,人類至今仍無法獲得千年前的準確氣象記錄,又怎能說今冬是千年最冷的冬天呢?”
關於墨西哥灣流變冷將是引發歐洲千年嚴寒的“罪魁禍首”一說,俄科學院院士、氣象學家尤里·伊茲拉埃爾認為:“墨西哥灣流變冷在理論上是可能的,因此這一問題曾經備受關注,但關於它變冷的觀點並沒有得到證實。只有當整個格陵蘭島都融化了,才會出現灣流變冷的現象,而目前情況遠非如此。”
俄羅斯水利氣象中心主任羅曼·維爾凡德認為,與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普遍的暖冬天氣相比,今年冬天無疑要寒冷得多,到時候將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俄羅斯寒冬”。儘管如此,與去年冬天相比,今年冬天仍然要暖和一些。
沒科學依據
世界氣象組織19日說,有關歐洲將面臨千年一遇嚴寒的說法是“臆測”,並無科學依據。
世界氣象組織當天在給記者的一份正式回覆中說:“最近有報導稱歐洲將面臨千年一遇的寒冬,這種說法是一種臆測,沒有權威的和確切的科學依據。目前,所有長期預報都沒有顯示歐洲的這個冬天將格外寒冷。”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該組織與各國氣象和水文部門以及其他合作夥伴正努力開展和改善氣候預測業務,特別是通過長期機率預報,幫助各國防災減災。
有關專家介紹,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月以上時間尺度的預報在氣象學上稱為“氣候預測”,與中短期天氣預報相比,“氣候預測”更加複雜,難度更大。
與預告不吻合
在俄羅斯,這一訊息不脛而走,由於訊息和一些英國和俄羅斯權威專家對今年冬天天氣的謹慎預測聯繫到了一起,讓更多的人以為這是一條已被證實且有根據的訊息。這在俄部分民眾中造成恐慌,由於擔心市政工程無法保障供暖,一些人開始搶購電暖器,引得專家紛紛出來“闢謠”。
對此,俄羅斯水利氣象中心主任羅曼·維爾凡德說,“千年極寒”論與氣象部門的正式預告並不吻合,“沒有任何一家專業氣象雜誌發表了類似的預測,而媒體卻接連不斷地說歐洲氣象學家預告今冬將遭遇千年最冷的天氣,這一切無疑顯得很可笑”。
雪災不會重現
2010年12月10日以來,南方出現了持續6天之久的大範圍陰雨雪天氣,這是否會重現2008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對此,氣象專家予以否認。專家表示,因為這次降雪時間集中在12月15日至16日,時間較為短暫。而且,從昨天開始,持續6天之久的大範圍陰雨(雪)天氣將逐漸結束。今天,南方降水徹底結束,天氣開始回暖。
2008年初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主要由四次天氣過程造成,發生的時間段分別為1月10日至16日、18日至22日、25日至29日、31日至2月2日。持續時間要長得多。
而在2016年1月中旬,受北極渦旋與西伯利亞強冷空氣共同影響,中國大部地區迎來了“世紀寒潮”,使東部出現了強降雪和嚴寒天氣,局部降幅達15度以上。眾多媒體稱這可能導致08年的雪災再現,引起一些人的擔憂。然而,專家表示,2016年1月的這次大範圍雨雪冰凍過程僅出現在1月19~23日, 26日起中國東部地區將迅速回暖。
拉尼娜和墨西哥灣暖流
關於“千年極寒”,有關傳言認為:在“拉尼娜”活動影響下,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並且規模縮小到過去的一半,其無法發揮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效用,並且,一旦墨西哥灣暖流完全停止活動,歐洲將進入新的冰河世紀。位於北半球的中國恐也很難倖免。
對此,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認為,“拉尼娜”和墨西哥灣暖流不是一回事,單單靠“拉尼娜”現象就預測歐洲將出現“千年極寒”,這顯然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行業影響

冬裝企業

“千年極寒”可能影響人們的生活,但對於浙江外貿紡織企業來說卻是一個“福音”。
位於蕭山區的萬羽羽絨公司的產品主要出口歐洲,副總經理錢水泉說,“千年極寒”對公司是個利好。不過,訂單並沒增多,公司暫時還沒什麼舉措。他表示會密切關注天氣走勢。但紹興輕紡城的管理委員會主任周如生則說,他昨天上午得到這個訊息,賣場內很多出口企業都比較振奮,“現在很多企業家都在討論這個話題,說會根據氣候的變化,增加加厚羽絨服的生產量。”位於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怡通工藝公司也是做服裝的,總經理樓清灝說:“我們也聽說這個訊息,還接到外商的一些諮詢電話,我們正在研究生產方向,想多增加一些禦寒的產品。”
“今年是千年一遇的寒冬,本公司經營各種品牌以及外貿的羽絨服,願與各位能人智士合作。日,類似的廣告突然躥紅”近,雖然極寒天氣的說法未獲證實,但導報記者調查發現,眾多商家、廠家早就開始“積極備戰”,各種冬裝的價格也在上漲。
冬裝冬裝
冬裝廠家迎來大利好
“我們正在趕製更多今年的新款。”昨日,漳州耐特柔羽絨服公司的魏女士告訴導報記者:羽絨服基本上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特別是在南方,如果出現暖冬,再怎么打折也不好賣。“‘千年極寒’的傳聞對於羽絨服生產廠家來說,可謂大大的好訊息。”
據魏女士透露:儘管各大品牌今冬的新款羽絨服尚未大規模上市,但價格平均漲幅將超過10%,多款售價六七百元至千元的羽絨服,每件價格都比2010年貴了100元左右。
“其實沒有‘千年極寒’也得漲。”魏女士表示:2011年原材料價格和人工成本漲得厲害,2010年一噸鴨絨是八九萬元,2011年一噸要近30萬元,羽絨服能不漲價嗎?”
據業內人士介紹,其實不僅羽絨服,由於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市民今冬冬裝可能每件貴30元~50元。
冬裝訂單多得接不了
如果“千年極寒”真有其事,那么位於北半球的歐洲國家應該是首當其衝,對此國內的服裝貿易出口公司又作何反應呢?
“最近比較閒啊!”雖然已經到了冬裝出貨的時節,濱北中信惠揚大廈一家服裝貿易公司的業務員小林卻表示,手頭上需要跟蹤的訂單並不多。
據小林介紹,他們公司的客戶主要在土耳其、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工廠則分布在浙江和福建石獅等地。準備出的訂單,在三四個月前就已經交給工廠備貨了。
“其實不是訂單少了,而是工廠接不了。”小林說,7、8月份給工廠下單時,正遇上缺工荒,工廠開工不足,他們只能有錢賺不了。“現在雖然不少客戶還想追加訂單,但工廠也來不及做了。”
消費者熱衷網上淘貨
商場裡的冬裝越賣越貴,廈門的不少宅男宅女於是把目光轉向了購物網站。
“現在很多‘重量級’的禦寒服在廈門還買不到,但網上都有而且還有折扣。”家住育秀里的小鄭告訴導報記者,今年冬天她就準備坐在家裡挑衣服了。
許多精明的商家更是早就瞄準了其中的商機,借著“千年極寒”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抵禦千年極寒”、“千年極寒必備”等已成為網路銷售的熱門關鍵字。

煤炭下游用戶

“千年極寒”對於中國整個煤炭行業來說可謂是一顆重磅炸彈,這意味著煤炭下游企業,尤其是火電企業以及供暖企業、居民生活等將不得不大量增加採購,以滿足屆時巨大的需求量。受此影響,下游用煤企業包括建材生產企業、以及冶金企業、化工企業等都不得不加入到搶煤的行列中。但是此影響能否像2008年南方雪災那樣重現當時的煤炭情況,則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記者採訪汾渭能源諮詢公司董事長常毅軍時,常表示“即使今年天氣會出現極寒,也不可能出現像2008年那樣全國範圍嚴重的缺煤現象,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煤炭生產相比2008年初增加了將近10億噸,2008年初時產量為25.5億噸,而現在已經達到35億噸;另一方面是中國現在從國外大量進口煤炭,且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區,關鍵時刻可以通過進口彌補缺口;同時中國的煤炭運輸條件已經比2008年初有了很大改觀,因此綜合來看整體不會發生太嚴重的煤炭缺口。”但同時常也指出,“中國目前的煤炭儲備體系剛開始建設,尚不能產生巨大的作用,而同時中國的煤炭運輸對於公路與水路的依賴非常大,如果北方出現大雪,導致路滑或水面結冰,則煤炭的運輸將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雖然煤炭的生產與運輸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要警惕局部地區以及很多能力比較薄弱的企業採購煤炭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小廠或小企業要注意提前儲備足夠的煤炭以保證正常過冬。”因此財經網記者特別提示所有的企業,無論是煤炭生產企業還是用煤企業都需要密切關注千年極寒訊息,並且提高過冬意識,以保證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以及能夠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危機。

產生原因

千年極寒千年極寒
波蘭科學家指出,之所以出現這種千年極寒極端天氣形態,是因為在“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下,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所致。
這股洋流是維持地球氣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幾年來規模縮小到只剩過去的一半,無法發揮其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灣暖流完全停止活動,歐洲將進入新的冰河世紀。
在太平洋地區,澳大利亞氣象局表示,“拉尼娜”現象已經有進一步增強的態勢,並且可能持續到2011年初夏。

歷史記錄

千年極寒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為寒冷的,不僅是千年極寒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萬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萬年里也能排進6-7位,是相當寒冷的,可以說人類進入文明時期以來,這是最寒冷的時期。
圖表一共分為三幅,在這三幅圖中,分別將“小冰河期”的氣溫放在“一千年”、“一萬年”、“一百萬年”里作比較,a圖是“一百萬年”,b圖是“一萬年”,c圖是“一千年”。
在b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萬年以前,氣溫有一段驟然升高的時期,而且保持了相當平穩的狀態長達八千多年。這段時期的氣溫一直在我們經歷的二十世紀初期氣溫上下小幅波動,這樣的氣候給予了人類發展良好的條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葉,即1500年後,氣溫驟然下降,整個降溫過程十分明顯,而且氣溫最低的階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這段時間,氣溫驟然下降到了千年以來的最低點,萬年以來的次低點,在百萬年也是最低的6、7個極度寒冷的時期之一。崇禎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之中段,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1650年左右。

影響因素

洋流

關於洋流有部著名的災難大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裡面講述的就是極地冰川融化後,大量淡水湧入大西洋深層洋流,破壞了這一全球最主要的溫鹽環流平衡(為什麼最重要後面會說)。而這次的極寒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就構建與這個構想上,有研究機構說他們的模型顯示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將達到一個極小值,那么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觀察了一下NOAA那邊關於北大西洋表層洋流方面的檢測,發現在兩股主要洋流(墨西哥灣和北大西洋)的連線處(75W35~40N),也就是北卡東北部大西洋地區的經向、緯向強度有明顯的5年周期,同時同經度檢測顯示:經緯之間負相關,也就是經向越強緯向越弱!
向下流推到65W(同緯度)查看,經向波動幾乎找不到,但是緯向上出現了明顯的洋流軸位置南北震盪,周期也是5年左右!~將兩張圖連續的看,我們看到上游偏西距平越大,下游的洋流軸位置就會向北偏,傳播間隔大概1-2年左右——像不像流體內出現湍流時的情況(流速較快的流管,法向震盪快速擴大,原流向速度逐漸降低)

空間因素

NASA預測2013年會又一個明顯的黑子周期(太陽活躍期),考慮到太陽活動對地球海洋大氣的影響要推後2-3年,10年正好是太陽周期極小期(出現在08-09年),對應冷期;2015~2016也是這種類型的冷期。

中高緯因素

老實說這個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是受到上兩個因素控制的。2009年上半年開始一次弱ELNINO過程導致了北半球西太風季2010年的大崩潰,北非ITCZ對應的比較活躍,大西洋2011年維德角系統非常多(但對應於墨西哥灣流的集體沉寂)。
10年下半年赤道東太平洋強勢轉LANINA,而且還是一次強拉,冷水區主體位於140W附近,冷舌直線向西伸展到關島東南海域(超級強力啊)。
中高緯方面,2010年夏天的AO指數是正常的,但是AAO嚴重偏正值,南極海冰在前大半個春夏嚴重偏多。隨著南半球穩定了接近半年的形勢崩潰,北半球出現明顯指數震盪,進入秋天以來北美地區更是出現了少見的半球範圍分布的強長波槽脊發展——或許這預示著2010年冬天是個不平凡的冬季?
最近幾侯來看,阿留申-格陵蘭(冰島)-東亞大槽的三個主要系統已經出現,高壓脊方面烏脊偏西成了西歐脊,中亞脊比較活躍,北美西北部阿拉斯加脊位也有發展,總體來說還算是正常的。南半球這裡有極高建立,平流層的不穩定已經開始影響到極渦,目前後者偏心東南太平洋方向,這對南極地區來說似乎不怎么正常。

後期預測

洋流方面,北大西洋暖流在北卡近海逐漸進入一個低谷(這好像契合了變冷的說法),下游的洋流位置會較常年平均偏北,整個洋流軸會向紐芬蘭方向靠近。
這會導致什麼呢——原來輸送向西歐的暖水向北了,自然導致北美大槽-冰島渦整體東移到歐洲地區上空,而北美北部,特別是中西部的高壓脊發展會受到刺激,CFS長期預測中同樣報出了相同的趨勢。
AO的震盪還會繼續發展,LANINA同時也會導致中高緯西風經向活躍性增大,預計歐洲地區氣溫會偏低,波動幅度會偏大,但這個程度會怎樣還不好說嗎,鄙人是不看好達到2010年那個強度的。
至於某段時間被熱炒的東亞雪災論,似乎如同檢測般沉寂了,2010年夏末季節開始圖蘭渦跡象又出現了,巴貝槽也相對活躍些,但是就水汽方面來說北印的南支槽供應似乎還是個問題,也需要等到冬季風形勢穩定下來才能有定論。
關於墨西哥灣流變冷將是引發千年嚴寒的“罪魁禍首”一說,俄氣象學家伊茲拉埃爾說:“墨西哥灣流變冷的觀點並沒得到證實。只有整個格陵蘭島融化了,才會出現灣流變冷的現象,而目前情況遠非如此。”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 楊駿)一條不太靠譜的“寒冷”訊息,用了“千年”和“極”的修飾,經過一些媒體不厭其煩的報導,在一些國家掀起波瀾。這一炒作“怪相”很值得人們深思。
在眾多媒體“湊熱鬧”,爭相報導“千年極寒”訊息時,有多少人想過核實一下提出觀點的科學家身份?遺憾的是,不少媒體人云亦云,“援引”“波蘭科學家”後,便不再“深究”他究竟是誰。更有甚者,還有人將此訊息與一些權威專家對今冬天氣的預測聯繫在一起,帶來更多誤導。
天氣新聞、寒暑現象,與人息息相關,“極”而言之,容易製造“轟動”,但新聞報導終究還是要有原則:不能為求“轟動”而忽略真實、準確。事實不會因炒作而改變。
“極寒”報導,一度引發了“熱鬧”的討論與傳播,帶來一些不正常的社會“反應”:在俄羅斯,這一訊息引發了一定程度的憂慮,一些人開始搶購電暖器。而在個別國家股市,保暖禦寒產品廠商和能源生產商股價飛漲,熱衷於概念炒作的行為又開始顯現……此後,權威專家和機構又不得不站出來以正視聽。
民眾擔憂,商家樂觀其成,“極寒”幾近演變成一場“鬧劇”。推波助瀾者真應該深入反思一下自己的社會責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