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氣象學名詞)

暖冬(氣象學名詞)

暖冬這一名詞,以往氣象學上沒有定義,是近幾年氣候變暖而產生的新的氣象名詞

參考氣象學上的暖流暖鋒暖氣團等概念,中國氣象局氣候專家,把冬季冷暖這一現象分成,暖冬和冷冬,即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全國範圍冬季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或稱氣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開始我國根據WMO的規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時,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否則為冷冬。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國日常氣候業務中,廢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氣候平均值,開始使用1981-2010年新一輪的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或氣候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暖冬
  • 定義:冬季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
  • 成因:氣候年際變化是暖冬形成的原因
  • 暖冬之利:節約能源減輕供電壓力
氣象名詞,暖冬的成因,暖冬優點,暖冬缺點,生活提示,暖冬應對措施,暖冬防病,

氣象名詞

定義
按此定義,我國自1987年至2004年連續18年冬季平均氣溫高於1961-1990年氣候平均值,即-4.7℃,故可稱連續18年發生了暖冬現象,若按新的1971-2000年氣候平均值,即-4.2℃,而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兩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分別為-4.3℃和-4.4℃均低於新的氣候平均值,就不能算暖冬。故更科學的說法2004年是連續第4個暖冬。
暖冬的標準
根據國際氣象組織的規定,我國於2002年開始啟用1971年至2000年這30年冬季(即12月到來年2月)的平均氣溫作為常年值(氣候平均值)。冬季冷暖現象可分為暖冬、冷冬和正常冬季三類,具體分類為:某年某一區域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0.5℃時,稱該年該區域為暖冬,比常年值低0.5℃或以上則為冷冬。其餘為正常冬季。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國日常氣候業務中,廢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氣候平均值,開始使用1981-2010年新一輪的平均值作為常年值或氣候值。
科學定義
暖冬的概念具有嚴格的科學定義,是否暖冬一定要看整個冬季的全國平均氣溫是否高於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時段出現氣溫偏高(相對暖和)時,就說是暖冬,另一時段氣溫偏低(相對寒冷)時,又說是冷冬,那就出現一個冬季既是暖冬,又是冷冬的笑話了。
過去的2006年,在中國全境,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暖冬天氣。氣溫普遍偏高,降雪天氣極少。

暖冬的成因

俄羅斯科學家認為,火星增溫和地球增溫周期一致,主因是太陽;美國一些科學家也認為,氣候變化主因在太陽,1975年~2000年之間,太陽磁循環和北半球地面溫度變化曲線幾乎一致;另外,丹麥天文學家認為,氣候變化主因在宇宙。但是更多人認為人類活動是導致暖冬形成的主要原因。比較公允的說法認為引起氣候變化的因素主要是自然波動和人類活動,前者包括太陽輻射的變化、火山爆發等;後者則包括溫室氣體和硫化物氣溶膠的排放、土地利用的變化等。工業化(1750年)以來,大氣中溫室氣體明顯增加,這主要來源於化石能源燃燒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和畜牧業、廢棄物處理等。若無“溫室效應”,地球表面平均溫度是-18℃,而非現在的15℃。
太陽導致暖冬太陽導致暖冬
全球氣候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暖冬現象已經是“毫無爭議”的事實,人為活動“很可能”是導致氣候變暖而形成暖冬的主要原因。這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發表的第四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梗概得出的主要結論。
理論依據
上述結論為全世界的決策者儘快確定保護環境的有效措施提供了理論依據。專家們在長達20多頁的報告梗概中指出,對全球大氣平均溫度、海洋平均溫度、冰川和積雪融化的觀測以及對全球海平面的測量等已證實,全球氣候正在變暖,連續暖冬漸成趨勢。
預測
專家們預測說,從現在開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攝氏度至4攝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9厘米,而造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類活動。而2001年發布的上一次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使用的詞語是“可能”,“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污染劇增
從1750年開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的含量一直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已經遠遠超出工業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增加主要是由於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這份梗概綜合了全世界科學家6年多來的科學研究成果,與2001年發表的第三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相比,增加了科學性,減少了不確定性。他以預測海平面升高幅度為例說,在起草第三份評估報告時,科學界的依據僅有幾項實驗,而此次的依據是11個國家採用14種氣候評估模式進行的58項實驗。此外,對全球氣溫升高幅度的預測浮動範圍也明顯縮小,這表明科學界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知水平大大提高。在第三份評估報告中,專家曾預測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升高1.4攝氏度至5.8攝氏度,海平面將升高9厘米至88厘米。
高山積雪消融高山積雪消融

暖冬優點

節約能源減輕供電壓力
供暖需要用電,若冬季偏暖,供電壓力就會減小。但是,由於冬季冷暖變化不定,氣溫有所起伏,所以根據天氣情況,採取供暖對策,就可以大大節約能源。
降低三類疾病死亡率
大量的數據表明,居民的每日死亡人數與季節和氣溫關係十分密切。冬季,老年人受氣溫的影響最大,如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和心臟病這三類疾病的死亡人數在寒冷天氣下明顯增加。因此,冬季冷空氣不強,天氣不十分寒冷,將可以減少居民特別是老年人上述疾病的發作率和死亡人數。
降雪融化快有利通行
由於冬季氣溫高,即使下雪也會很快融化,不容易在道路上形成積雪,有利於交通。另外,雪融化得快,使用融雪劑就少,對環境保護也有好處。
對植被生長有利
冬季偏暖對森林的植被生長有利。另外,暖冬可促使小麥旺長。

暖冬缺點

呼吸道疾病大大增加
由於冬季的氣溫偏高,可使得各種病菌、病毒活躍,病蟲害滋生蔓延。加上使用暖氣和空調,空氣乾燥,使得人們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膚乾燥發癢、火氣大等。還會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
影響鳥類遷徙影響鳥類遷徙
火災頻發
由於暖冬氣溫相對較高,空氣乾燥,很容易引起火災。

生活提示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出現暖冬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冬季防寒保暖。因為即使在暖冬的氣候條件下,不排除有強冷空氣影響,出現強降溫天氣。因此,我們要及時了解天氣的變化,一旦遇到大的寒潮和強降溫天氣情況,需要加強防寒保暖。”
另外,為預防疾病,特別是呼吸道疾病的發生,要注意開窗通風,這樣能減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預防疾病。在太陽好的天氣里,將衣被拿出去曬一曬,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抵禦和殺死多種病菌病毒,有效預防流腦、流感、麻疹等疾病。

暖冬應對措施

雖然迄今為止,科學家仍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但是退而求其次,至少應該想盡辦法努力抑制排放量的增長,不可聽天由命任憑發展。國際輿論也在朝此方向不斷進行呼籲,而各國的研究機構亦已提出各種具體的對策方案。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實際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動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實現可能性。倘若此案能夠實現,對於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根據估計可以發揮3%左右的抑制效果。
保護森林的對策方案
:以熱帶雨林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為持續不斷的急劇破壞。有效的因應對策,便是趕快停止這種毫無節制的森林破壞,另一方面實施大規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進森林再生。由於森林破壞而被釋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根據估計每年約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國認真推動節制砍伐與森林再生計畫,到了2050年,可能會使整個生物圈每年吸收相當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結果得以降低7%左右的溫室效應
河壩暖冬河壩暖冬
汽車使用燃料狀況的改善
日本汽車在此方面已獲技術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種耗油狀況。但在美國等地,或許是因油藏豐富,對於省油設計方面,未見有何明顯改善跡象,仍舊維持過度耗油的狀況。因此,該地區生產的汽車在改善燃油設計方面,具有充分發揮的餘地。由於此項努力所導致的化石燃料消費削減,估計到了2050年,可使溫室效應降低5%左右。
改善其他各種場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人類生活,到處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辦公室的冷暖氣設備為最。因此,對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餘地,這對2050年為止的地球溫暖化,預計可以達到8%左右的抑制效果。
對石化燃料的生產與消費
依比例課稅:如此一來,或許可以促使生產廠商及消費者在使用能源時有所警惕,避免作出無謂的浪費。而其稅金收入,則可用於森林保護和替代能源的開發方面。任何化石燃料一經燃燒,就會排放出二氧化碳來。惟其排放量會因化石燃料種類而有不同。由於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炭、石油為低。同樣是要產生一千卡的熱量,煤炭必須排放相當於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這在石油則為0.085公克;若是換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炭的順序予以加重課稅。譬如生產方面,要對二氧化碳排放量較高的煤炭,以能量換算,每十億焦耳課稅0.5美元,而對天然瓦斯則只課稅0.23美元。亦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愈高的化石燃料課稅愈重。至於消費方面的情形亦復加此,其課稅比例在煤炭訂為23%,在天然瓦斯訂為13%。
鼓勵使用天然瓦斯作為當前的主要能源
因為天然瓦斯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則是希望更進一步推廣這種運動。惟其抑制溫暖化的效果並不太大,頂多只有1%的程度左右。
汽機車的排氣限制
由於汽機車的排氣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與一氧化碳,因此希望減少其排放量。這種作法雖然無法達到直接削減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卻能夠產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溫室效應氣體的效果。預計將對2050年為止的溫暖化,分擔2%左右的抑制效果。
鼓勵使用太陽能
譬如推動所謂“陽光計畫”之類。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對減少,因此對於降低溫室效應具備直接效果。不過,就算積極推動此項方案,對於2050年為止的溫暖化,只具4%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們的期待。
開發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Energy)作為新的乾淨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經由光合作用製造出來的有機物充當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燒生物能源也會產生二氧化碳,這點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過生物能源系從大自然中不斷吸取二氧化碳作為原料,故可成為重覆循環的再生能源,達到抑制二氧化碳濃度增長的效果。

暖冬防病

氣象專家表示,由於暖冬的氣溫比常年略有偏高,這就使各種病菌、病毒活躍,病蟲害滋生蔓延。冬天暖和、乾燥,加上長時間使用暖氣和空調,會使人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膚乾燥發癢、火氣大等。還會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何在暖冬防治這些疾病的發生,專家提出以下建議:
通風換氣
建議每天最好開窗換氣不少於兩次,每次不少於15分鐘,但因為室外空氣相對較冷,每次通風時間也不宜過長,最多30分鐘。用煤爐取暖和使用燃氣熱水器的家庭更要注意安裝通風裝置。此外,在室內放一台小型高效負離子發生器,對保持空氣流通和新鮮也是很不錯的方法。也可以定期採用食醋熏蒸、臭氧紫外線或者點衛生香等措施給室內空氣進行消毒。
注意加濕
空氣濕度對呼吸道疾病的影響最大。按照國家室內空氣品質標準要求:冬季室內空氣濕度標準為30%~60%。冬天的空氣乾燥,濕度較低,導致病菌的滋生和傳播,加上暖氣和空調的使用,室內環境中的濕度往往較低。建議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多喝開水;室內生爐子或取暖時,可以在爐子上燒一壺水,使水分蒸發;在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面灑水,放一盆水在室內,使用空氣增濕器或負氧離子發生器等,增加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增強人體的舒適度,從而避免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或減輕其症狀。另外,室內溫度也不宜過高或過低,建議保持在16℃~24℃。
加強鍛鍊
專家提醒,避免或減少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根本辦法還是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建議鍛鍊的方法很多,如散步、慢跑、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並必須遵循“因人而異,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恆”的原則。同時,要適當休息,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心理壓力,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還要注意均衡飲食,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
少去公共場所
由於冬季天氣寒冷,門窗封閉較嚴和人們在室內活動的時間增多,致使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比夏季增高。特別是一些大型的商場等公共場所,由於人員密度過大,二氧化碳濃度會大量積聚。建議儘量少去“高危場所”和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非去不可時最好戴口罩;注意保持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勤曬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外出歸來以及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都要立即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經常清洗上呼吸道,減少細菌、病毒在呼吸道內的存留,如果身邊有流感病人則應及時採取消毒、隔離等措施。
養盆綠色植物
輕鬆健康過冬,還可以通過綠色植物來幫助淨化空氣,一些綠色植物還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建議根據自身需求選盆適合自己的植物。常青藤鐵樹等可吸收苯和有機物;茶花仙客來紫羅蘭晚香玉牽牛花石竹、唐莒蒲等,通過葉片可以吸收有害氣體;吊蘭蘆薈虎尾蘭等能夠吸收甲醛等有害物質,消除並防止室內空氣污染。有研究表明,在24小時照明的條件下,蘆薈可以消滅1立方米空氣中90%的甲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