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人參

千年人參

人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由於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生長千年的人參,極為罕見,藥用價值極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參
  • 主要生長地: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
  • 藥性: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 主要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安神益智
  • 參考書籍獨參湯(《景岳全書》)
  • 主要套用:肺脾心腎氣虛,元氣虛脫證
  • 用法用量:煎服3~19g;挽救虛脫用15~30g
  • 同名事物:夢幻西遊中的角色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人工種植,田間管理,注意事項,物種現狀,主要價值,藥性,功效,套用,現代研究,最重人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蘆頭)短,直立或斜上,不增厚成塊狀。主根肥大,紡錘形或圓柱形。地上莖單生,高30-60厘米,有縱紋,無毛,基部有宿存鱗片。葉為掌狀複葉,3-6枚輪生莖頂,幼株的葉數較少;葉柄長3-8厘米,有縱紋,無毛,基部無托葉;小葉片3-5,幼株常為3,薄膜質,中央小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8-12厘米,寬3-5厘米,最外一對側生小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2-4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下延,邊緣有鋸齒,齒有刺尖,上面散生少數剛毛,剛毛長約1毫米,下面無毛,側脈5-6對,兩面明顯,網脈不明顯;小葉柄長0.5-2.5厘米,側生者較短。傘形花序單個頂生,直徑約1.5厘不能回復vg米,有花30-50朵,稀5-6朵;總花梗通常較葉長,長15-30厘米,有縱紋;花梗絲狀,長0.8-1.5厘米;花淡黃綠色;萼無毛,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卵狀三角形;雄蕊5,花絲短;子房2室;花柱2,離生。果實扁球形,鮮紅色,長4-5毫米,寬6-7毫米。種子腎形,乳白色。
人參人參
人參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質,圓柱形或紡錘形,鬚根細長;根狀莖(蘆頭)短,上有莖痕(蘆碗)和芽苞;莖單生,直立,先端漸尖,邊緣有細尖鋸齒,上面沿中脈疏被剛毛。傘形花序頂生,花小;花菩鐘形,具5齒;花瓣5,淡黃綠色;.雄蕊5,花絲短,花葯球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1,柱頭2裂。漿果狀核果扁球形或腎形,成熟時鮮紅色;種子2個,扁圓形,黃白色!

生長環境

人參多生長在北緯40~45度之間,1月平均溫度-23~5℃,7月平均溫度20~26℃,耐寒性強,可耐-40℃低溫,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年積溫2000~3000℃,無霜期125~150天,積雪20~44厘米,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土壤為排水良好、疏鬆、肥沃、腐殖質層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pH值5.5~6.2。多生於以紅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或落葉闊葉林下,鬱閉度0.7~0.8。人參通常3年開花,5~6年結果,花期5~6月,果期6~9月。生於海拔數百米的落葉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下。

分布範圍

人參多生長在北緯40~45度,東經117.5°~134°之間,我國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霧靈山、都山)、山西、湖北等地也產人參。
分布於遼寧東部、吉林東半部和黑龍江東部,現吉林、遼寧栽培甚多,河北、山西有引種。蘇聯、朝鮮也有分布;朝鮮和日本也多栽培。

栽培技術

人工種植

人參的根狀莖在人工短期栽培情況下較短,直立或斜上。生長年數已久的野山參,據肖培根在東北地區的調查(藥學學報1962年9卷6期348頁,圖15),具第一批葉的主根是垂直生長,但第三批葉以後,主根大都向水平方向生長,其根狀莖相應加長,也是橫生的。這主要是根系生長受土壤腐殖質層厚度的影響,故其生長方向也會改變。
人工栽培人參人工栽培人參
我國引種栽培的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s Linn.,和本種的區別在於前者總花梗與葉柄近等長或稍長,小葉片倒卵形,上面脈上幾無剛毛,邊緣的鋸齒不規則且較粗大。
人參喜寒冷、濕潤氣候,忌強光直射,抗寒力強。種子可陰乾貯藏,種胚有形態後熟和生理後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變溫,後者需要2-4℃低溫,需時各為3-4個月,沒有完成後熟的種子不能發芽。對土壤要求嚴格,宜在富含有機質,通透性良好的砂質壤土、腐殖質壤土栽培,忌連作。

田間管理

畦面覆蓋,出苗後,蓋碎稻草或半腐熟落葉,鬆土除草,一般每年進行3-5次,防止土壤板結,消除雜草病株,培土扶苗。追肥,開溝根側施有機肥。疏花摘蕾,留種田,開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產田,開花前全部摘蕾。越冬防寒,封凍前畦面培土或覆蓋落葉,厚5-15cm。參畦四財或風口處搭設防風障,以防凍害。

注意事項

整地下種後,用新高脂膜噴霧土壤表面隔離病蟲源,提高出苗率。出苗後,鬆土除草消除雜草病株,培土追肥,疏花摘蕾向葉面上噴施藥材根大靈使根莖快速膨大,藥用含量大大提高。加強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並噴施新高脂膜增強防治效果。

物種現狀

瀕危物種。人參為第三紀孑遺植物,屬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約40~50cm,輪生掌狀複葉。初夏開黃綠色小花,傘頂花序單個頂生,果實呈扁圓形。也是珍貴的中藥材,是“東北三寶”之一,在中國藥用歷史悠久。長期以來,由於過度採挖,資源枯竭,人參賴以生存的森林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因此以山西五加科“上黨參”為代表的中原產區即山西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東西部等地的人參早已絕滅。東北參也處於瀕臨絕滅的邊緣,因此,保護本種的自然資源有其重要的意義。
人參人參
人參已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長白山等自然保護區已進行保護。其它分布區也應加強保護,嚴禁採挖,使人參資源逐漸恢復和增加。東北三省已廣泛栽培,河北、山西、陝西、湖南、湖北、廣西、四川、雲南等省區均有引種。
人參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它與三七、西洋參等著名藥用植物是近親。野生人參對生長環境要求比較高,它怕熱、怕旱怕曬,要求土壤疏鬆、肥沃、空氣濕潤涼爽,所以多生長在長白山海拔500~10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里。每年七八月正是人參開花季節,紫白色的花朵結出鮮紅色的漿果,十分引人喜愛。野山參在深山裡生長很慢,60~100年的山參,其根往鎊也只有幾十克重。1989年,撫松縣農民在長白山採到一棵“參王”重305克,估計已在地下生長了500年。這棵“參王”是我國目前採到的最大的山參,已作為"國寶"被國家收購保存。
我國自唐朝起,就已開始人工種植人參。人工栽培的園參,除東北有大量種植外,河北、山西、甘肅、寧夏、湖北等省區也均有栽培。在人工精心管理下,栽培的人參6年就可收穫,但從藥用價值或珍貴程度講,似乎都無法與百年的老山參相比。野生人參被大量採挖已越來越少。野生人參已處於瀕臨絕滅的境地。這種"中藥之王"、"能治百病的草"與水杉、銀杉、桫欏等珍貴植物一起,已列為我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
屬性:人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於晝夜溫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由於根部肥大,形若紡錘,常有分叉,全貌頗似人的頭、手、足和四肢,故而稱為人參。古代人參的雅稱為黃精、地精、神草。人參被人們稱為“百草之王”,是聞名遐邇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之一,是馳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貴藥材。

主要價值

藥性

甘、微苦,平。歸肺、脾、心經。
千年人參

功效

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套用

1.元氣虛脫證。本品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要藥。適用於因大汗、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短神疲,脈微欲絕的重危證候。單用有效,如獨參湯(《景岳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者,應與回陽救逆之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與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肺脾心腎氣虛證。本品為補肺要藥,可改善短氣喘促,懶言聲微等肺氣虛衰症狀。治肺氣咳喘、痰多者,常與五味子、蘇子、杏仁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為補脾要藥,可改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脾氣虛衰症狀。因脾虛不運常兼濕滯,故常與白朮、茯苓等健脾利濕藥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長期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補中益氣之品配伍,如歸脾湯(《濟生方》)。若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者,本品還能補氣以生血,可與當歸、熟地等藥配伍,如八珍湯(《正體類要》)。
本品又能補益心氣,可改善心悸怔忡,胸悶氣短,脈虛等心氣虛衰症狀,並能安神益智,治療失眠多夢,健忘。常與酸棗仁、柏子仁等藥配伍,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
本品還有補益腎氣作用,不僅可用於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還可用於腎虛陽痿。治虛喘,常與蛤蚧、五味子、胡桃等藥同用。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之陽痿,則常與鹿茸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配伍。
3.熱病氣虛津傷口渴及消渴證。熱邪不僅容易傷津,而且亦會耗氣,對於熱病氣津兩傷,口渴,脈大無力者,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治熱傷氣津者,常與知母、石膏同用,如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消渴一病,雖有在肺、脾(胃)、腎的不同,但常常相互影響。其病理變化主要是陰虛與燥熱,往往氣陰兩傷,人參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亦較常用。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里實熱結而邪實正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3~19g;挽救虛脫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兌服。野山參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多種人參皂苷、揮髮油、胺基酸、微量元素及有機酸、糖類、維生素等成分。
2.藥理作用:人參具有抗休克作用,人參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和急性中毒性休克患者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效果尤為顯著;可使心搏振輻及心率顯著增加,在心功能衰竭時,強心作用更為顯著;能興奮垂體一腎上腺皮質系統,提高應激反應能力;對高級神經活動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均有增強作用;能增強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提高腦力勞動功能;有抗疲勞,促進蛋白質、RNA、DNA的合成,促進造血系統功能,調節膽固醇代謝等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增強性腺機能,有促性腺激素樣作用;能降低血糖。此外,尚有抗炎、抗過敏、抗利尿及抗腫瘤等多種作用。人參的藥理活性常因機體能狀態不同而呈雙向作用。
3.臨床研究:據報導,口服人參晶膠囊(每粒含人參皂苷40mg),1日2次,1次1粒,治療脾腎兩虛證Ⅱ型糖尿病患者30例,均有較明顯的降低血糖作用(新中醫,2000,7:44)。以參麥注射液用於白血病化療患者30例,對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及心肌酶譜變化的影響明顯低於對照組(新中醫,2000,5:19)。用人參治療27名陽痿患者,15例性機能恢復,9例好轉,3例無效;或每日服人參提取物500mg,治老年性繼發性性功能障礙,有一定療效(吉林醫學,1983,5:54);人參總皂苷膠囊口服,每日2.4~3.0g,治療腎性貧血有一定效果(綜合臨床醫學,1993,4:209);本品還常用以治療休克、肺心病、白細胞減少、慢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腫瘤等多種疾病。
4.不良反應:長期服人參或人參製劑,可出現腹瀉、皮疹、失眠、神經過敏、血壓升高、憂鬱、性慾亢進(或性機能減退)、頭痛、心悸等不良反應。出血是人參急性中毒的特徵。臨床還有人參蛤蚧精口服液致剝脫性皮炎、人參蜂王漿致急性腎炎血尿加重等報導。

最重人參

一株重為75.8克的野山人參於2004-11-20在老城隍廟童涵春堂的人參節上亮相。經鑑定,這株人參在吉林長白山脈的地里已穿越千年歷史,參農發現的時候出土重量達300多克,是迄今為止份量最重的一株人參。據悉,它還以222萬元“天價”創下了新紀錄。
千年人參千年人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