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杏花村

千古杏花村

池州,素以“千載詩人地”之美名飲譽江南。杏花村,因詩而名垂千秋,也因詩而名揚天下。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村”,“天下第一詩村”。 位於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文化古蹟,是池州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古時曾有“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佳境記載。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春遊池州杏花村,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清明》。一個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國古代最大一部文獻《四庫全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古杏花村
  • 地理位置:中國池州
  • 榮譽: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村”
  • 出自:《杏花村志》
  • 特點:國家4A級旅遊區
  • 位於:安徽池州西郊
千古杏花村簡介,文化底蘊,《清明》之謎!,交通路線,地圖信息,

千古杏花村簡介

然而,自晚清以後,杏花村屢遭劫難,早已面目全非。復建杏花村,一直是池州人心中的一個美麗的夢想,也是池州歷任地方官的共同夙願。
千古杏花村
國家4A級旅遊景區——池州杏花村,位於安徽池州西郊,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詩使之名揚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錄中國《四庫全書》。世人譽杏花村為“天下第一詩村”,村內樹木蔥鬱,杏花在林,小橋流水,酒旗若現,懷杜軒、青蓮館、昭明堂、吟詩台、半畝園、杏花島、六朝長廊處處流露出村的意境、詩的芬芳。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詩人杜牧,春遊池州城西杏花村,寫下這首富有江南風情的傑作——《清明》詩。
跡以名傳。池州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原只不過是幾間“淪為荒煙野草之中”的茅舍酒肆,毫無名氣可言。正是杜牧的詩名和他這首千古絕唱,才使杏花村名播青史,飲譽天下。明代名士福建福清人林古度(字冉予,一字茂之,晚號乳山)的七絕,抒出了千百年來池州人民因杏花村而自豪之情。詩曰:“郡樓高出秀山門,古蹟今時不可論。杜牧當年有名句,獨唱城外杏花村”(引自清《杏花村志》卷五)
據《廣輿記》載:“池州古蹟曰‘杏花村’,在府城秀山門外。杜牧詩‘遙指杏花村’即此。”《江南通志》載:“杏花村在(池州)府秀山門外里許,因唐杜牧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得名。”曾在明天啟末年任池州大守、崇禎末年翟池太兵備道,兩度出守池州的顧元鏡(字韻穢)賦五律〈杏花村〉云:“牧童遙指處,杜老舊題詩,紅杏添新色,黃壚憶舊時。遠山層作畫,好鳥解吹箎(古樂器)。偷得餘閒在,官錢換酒卮(古盛酒器皿)。”山西蒲州張邦教,明嘉清四年(1525)引由進士出任池陽郡同知(郡丞),後官至陝西按察使。他在池州任職期間,“留意山水,賞表杜樊川遺蹟,因自號曰。‘惜花人’”(見《杏花村志》卷四),並在杏花村教前立亭,撰聯曰:“勝地已無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他是明《嘉靖池州府志》記載的第一個建設貴池杏花村的山西人。上述史實證明,杜牧筆下的“牧童遙指處”,就是池州貴池杏花村!“白錫壺腰中出咀,黃銅鎖腹內生須”,“半畝山林半畝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典故就出自這裡。這銅鎖,還有杜牧喝酒的酒壺,都保存在杏花村村志館裡。

文化底蘊

1999年,旅歐華人、歐洲中華文化事業發展集團董事長詹曉榮先生來池州,被這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良好的投資環境所吸引,矢志建設杏花村,以恢復杏花村原貌。一期工程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復建的杏花村牌坊、杏花村古井遺址臨街仿古建築、黃公酒壚已於2001年7月1日竣工。總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不僅具有皖南民居和晚唐風格,而且力求再現唐風唐俗,以酒壚為載體,重現唐時飲食文化、酒文化以及杏花村的詩文化。遊人來這裡,既能回味千年黃公酒,又能共誦杏花詩。
杏花村復建工程步步深入,總體規劃已經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古井園區、文化園區建設全面啟動。即將復建杏花村景點:鐵佛禪寺、西廟、古酒坊、唐村落、詩碑林等。古老的杏花村將在世人心目中更加亮麗。

《清明》之謎!

第一篇:
杜牧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城邊的杏花村。前幾天陪國家行業質量認證機構的兩位審核員去了貴池在路過城邊秋浦河畔的黃公酒壚大門時,我想到了當年杜牧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並對同行一位山西籍審核員說,杜牧的這首詩就是寫在這裡的。顯然這位審核員對此不甚了解,他說我們山西的杏花村酒在做廣告時,也提到了杜牧的這首詩。言下之意,杜牧的這首詩是寫在山西的。山西杏花村酒廠的這個廣告我沒見過,但是可以知道山西人會做宣傳,這一宣傳卻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息,誤導了全國很多的人,包括這位北京來的審核員,也誤導了這些人很多年。會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詩人杜牧由黃州遷任池州刺史,當了兩年州官,留詩幾十篇,《清明》這首詩就是他春遊府邸杏花村時乘興所寫,而並非寫在山西杏花村。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向這位山西籍審核員闡明杜牧的這首《清明》不是寫作于山西。1、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典型的南方氣候特徵,山西不具備2、唐人曾有一畫家根據杜牧的這首《清明》詩作了幅畫,畫中牧童頭帶斗笠,身披蓑衣騎在水牛背上。斗笠、蓑衣是南方人才用的,北方人不用。而水牛也只有南方才有,北方都是黃牛。3、杜牧從未在山西做過官,歷史上也查不到杜牧到過山西的記載。而《清明》詩的創作年代,與杜牧任池州刺史是相吻合的。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杜牧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城邊的杏花村。這個結論當然也得到了這位山西籍審核員的認可,池州市的黃公酒壚是個值得遊玩的地方,歡迎朋友們在去九華山的時候順便去遊覽一下黃公酒壚.
第二篇:
清代貴池人郎遂:潛心編撰《杏花村志》,被收入《四庫全書》。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唱出了一個聞名千古的杏花村。杏花村,因詩而得名。“牧童遙指處,池州杏花村”。唐代池州又名池陽郡,自唐武德四年開始設州,池州府治秋浦縣(今貴池區)。境內山川秀美,風景如畫,九華山、齊山、秋浦河、百牙山等江南勝景引來眾多名人詩家留連吟唱。大詩人李白留下《秋浦歌十七首》,蘇軾曾作《清溪詞》,司馬光寫過《齊山呈王士薇之》,岳飛有《池州翠微亭》……一篇篇佳作燦若珠璣,為池州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奪目光彩。《清明》就是他春遊府邸杏花村時乘興所寫古時杏花村位於貴池城西,山崗上杏花遍野,村子裡酒壚如肆,尤以“黃公酒壚”著名。清《杏花村志》記之:“酒壚茅舍,坐落於紅杏叢中,竹籬柴扉,迎湖而啟,烏桕樹梢,酒旗高挑,獵獵生風,令人未飲先醉。酒壚院裡有一口‘黃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釀出的酒,為時人所爭飲。”每當清明時節,春風醉雨,杏花盛開,小村“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其美景和繁榮可見一斑。“詩因景而靈秀,景因詩而名重”。杜牧一首《清明》詩,引得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登樓把酒,吟詩作賦。據統計,池州有史可查的圍繞杏花村歌詠的名人詩家就有300多位,寫有700餘篇詩作。“天下第一詩村”之說不脛而走。出了名的杏花村得以不斷修建。至清代,方圓十餘里,杏花浪漫,燦若煙霞,亭台樓榭,茅屋酒帘,有了鐵佛禪寺、百浦荷風、棲雲松月、杜塢漁歌等“杏花村十二景”。清代貴池人郎遂感其獨特,潛心編撰《杏花村志》,被收入《四庫全書》。以村建志,在我國絕無僅有,足見杏花村名聲之大。世事更替,戰亂頻繁,杏花村古景漸漸面目全非,惟有那口黃公井自唐代留存至今,井水清澈如故,成為杏花村坎坷見證。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文化古蹟,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池州人心中明白,貴池之所以能在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城西有個杏花村,而且村中還有一口省級重點保護單位———唐代杏花村古井,古稱“黃公井”,又名“香泉井”。在我國志苑中,為村立志的可謂鳳毛麟角。能被搜入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獻《四庫全書》的村志,恐怕只有池州《杏花村志》了。
千古杏花村
應當說,這全賴於杜公這首千古絕唱《清明》詩的巨大效應。杜牧在會昌四至六年(844—846年)出任池州刺史期間,春遊府城西杏花村,寫下了這首富有江南風情特色的藝術傑作。之後,歷代名士慕名紛至,古村不斷修建。至清代整個杏花村已形成一片方圓10餘里古色古香、風景如畫的名勝古蹟區,有聞名遐邇古“杏花村十二景”,即:平天春漲、鐵佛禪林、白浦荷風、黃公酒壚、三台夕照、桑拓丹楓、棲雲松月、西湘煙雨、昭明書院、茶田麥浪、杜塢漁歌和梅州曉雪。然而,千古杏花村,風雨流年,滄桑有變,尤其是侵華日軍的狂轟濫炸,使古杏花村十二景慘遭毀滅。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古老的杏花村帶來了生機。1984年11月21日原貴池縣政府提出,“將杏花列為縣花”、“清時節作為杏花節”以及“把貴池變成杏花城”的美好構想。九十年代第一個春天,貴池市在距昭明書院遺址不遠處,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杏花村公園———烈士陵園。每逢清明佳節,這兒成為池州兒女,特別是青少年緬懷先烈壯志豪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十二景”中的杜湖,指的就是秋浦河入長江的那片水面。湖岸有杜塢莊、杜塢山,山谷里有漁村叫杜塢村。自古秋浦河上有渡,稱杜塢渡,篙撐槳搖,渡了千年百載。當政府於1990年8月,在“碧澄長似秋”的秋浦河上建起了一座雄偉的杜塢大橋,結束了千年擺渡的歷史,給杏花村杜湖名勝架起了一座壯麗的彩虹。
1997年底,貴池市委、市政府把復建杏花村、開發杏花村景點作為確立“杏花村名牌”戰略,將恢復建設杏花村的古蹟擺上了重要日程,此舉受到了國家建設部和省內有關部門的支持。 當年黃公酒壚的黃公井,史稱“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當地杏花村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及杏花村酒廠先後開發了“杏村”、“牧童”、“九華山”3個註冊商標的系列名酒,推出幾十個品種的產品作為旅遊紀念品,為千古杏花村又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新千年世紀之交,隨著安徽省“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經濟區戰略的實施,杏花村迎來了明媚的春天。海外華人、歐華公司老闆詹曉榮先生為古老杏花村所吸引,掀開了杏花村復建工程的序幕,建起了杏花村古井門坊、黃公酒壚和標誌性的街心古樽雕塑。池州市政府正著手組織繪製杏花村整體工程的藍圖,千古名村無限美好的明天,將在“兩山一湖”的旅遊熱線上,豎起一道亮麗的風景。到那時,中外遊人便再度領略“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古村神韻。
第三篇:
杜牧詩中“杏花村”之謎!每當清明來臨,人們常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作僅四句之簡單,卻字字珠璣,堪稱傳世之作。然而,人們在詠吟這首佳作的時候,也產生了一個深深的疑問:杜牧所說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呢?
長期以來,全國有好幾個“杏花村”都說自己就是杜牧詩中所指。它們紛爭不斷,形成了一個“杏花村”之謎。於是,人們試圖從《清明》詩文中找出一些答案。《清明》詩中有清明、雨、杏花、美酒等幾個特點,這些就成為確定“杏化村”歸屬的標準。山西汾陽杏花村許多人認為,山西汾陽杏花村是“真正的”杏花村。他們說,這個杏花村位於山西汾陽縣城以北,以生產汾酒名揚於世,歷代文人墨客曾留許多詩文碑刻於此,詠其酒美景好,而杜牧的《清明》詩更是位列群碑之首——這當然表明,這個杏花村的身份確鑿無疑了。然而經過考證,有人卻提出了兩個疑問:一、據《杜牧年譜》記載,杜牧一生從未到過山西,怎么可能在汾陽喝酒?二、汾陽清明從不下雨,有時還要下雪,又何來“清明時節雨紛紛”呢?兩個疑問切中要害。看來,山西汾陽杏花村不是“真正的”杏花村。安徽貴池縣杏花村也有人認為,安徽貴池縣杏花村是“真正的”的杏花村。他們說,這個杏花村在貴池縣西南,古時也以釀酒著名。杜牧曾在貴池為官兩年,期間他愛喝酒、郊遊,均有記載。而《貴池縣杏花村志》中還收有《清明》詩。這些都表明,這裡就是杜牧詩說的杏花村。上面的理由似乎充足,但經過考證,有人同樣提出了兩個疑問:一、寫《清明》時杜牧已經上任半年,他嗜酒如命,哪能不知杏花村去處而向牧童問路?二、既然為官,喝酒自有下人服侍,杜牧又何必親自去討買呢?如此推斷,這裡的杏花村也不“屬實”。江蘇宜興杏花村還有人認為,江蘇宜興杏花村才是真正的“杏花村”。他們的觀點是,杜牧晚年罷官後住在湖州,此時杜牧有些萎靡不振,便常到鄰縣宜興遊覽解悶,並住在宜興十里碑,還在那裡修建了一座水榭。而據地方志記載,十里碑附近有個村落,四周多有杏樹。顯然,這裡就是杜牧筆下的杏花村。遺憾的是,此說最終也被否定:經考證,此地沒有“酒家”,更不曾有過釀酒歷史,《清明》所寫情景,與這裡一點關係也沒有。幾處“杏花村”均被否定,就有人說,杜牧的“杏花村”其實是泛指,並無實處。《四庫全書·杏花村志》也說:“杜牧之為池陽守,清明日出遊詩有‘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蓋泛言風景之詞,必以一村以實之,則話句反為滯相矣!”
不過,多數人的意見是,《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是確實存在的,只是年代太過久遠,不辨其真罷了。
看來,杜牧《清明》詩杏花村之謎,一時還難以破解。

交通路線

池州杏花村公交線路
1、市內坐2路/6路/8路/15路公車可到達
池州杏花村自駕線路
1、安慶市—湖心中路—濟廣高速公路—朝大渡口/池州/蕪湖/上海方向,稍向右轉進入滬渝高速公路— 池州市—杏花村
2、池州火車站—永明路出發—長江南路—G318—景區

地圖信息

位置: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杏花村大道108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