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四川宜賓境內寺院)

千佛寺(四川宜賓境內寺院)

千佛寺始建於唐代,位於宜賓市翠屏山後沿的古樹密林之中。1995年宜賓市政府重興千佛寺,首任住持釋祖明法師以是因緣傳宗續祖,統領全寺僧、眾,抓工搶時,於1998年(農曆戊寅年八月初八)大雄寶殿首告竣工。主體工程於1999年落成,於當年(已卯年四月初八)佛誕日舉行了開光大典。

重光後的千佛寺倚山而建,中軸線上依次為千佛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七佛殿;西廂依次為羅漢堂、達摩殿、鼓樓(藏經樓)、西方三聖殿;東廂依次為千佛碑林、翠屏晚鐘(鐘樓)、東方三聖及十二藥叉大將龕塑長廊、攬勝亭,附設念佛堂、五觀堂及寮房。在各游道處特設了涼亭台閣,茶園展廳,方便香客遊人歇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千佛寺
  • 地理位置:宜賓市翠屏山後沿的古樹密林之中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 占地面積:15畝
  • 信教民眾:10餘萬人
寺廟規模,寺廟建設,寺廟重修,地圖信息,

寺廟規模

唐代古剎千佛寺,隱沒在宜賓市翠屏山後沿的古樹密林之中,占地約15畝,有教職人員20餘人,常住居士60餘人,信教民眾約10餘萬人。

寺廟建設

據清代《宜賓縣誌》和《敘州府志》載:千佛台,於中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開鑿,並先後在千佛台上建千佛殿觀音殿北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始建佛祖寺。時香火鼎盛,成為蜀南佛教叢林。北宋黃庭堅留有“山繞樓台鐘鼓晚,翠屏深處古禪關”名句,使“翠屏晚鐘”成為蜀南地區具有獨特標誌性的人文景觀,列入敘州八景。
明神宗萬曆(1575-1620)年間的悟禪法師和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天容法師曾兩度中興千佛寺。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僅存殘破的古千佛台遺蹟。

寺廟重修

1995年,宜賓市政府決定遷城東危樓慧明寺於千佛台,重興千佛寺。首任住持釋祖明法師以是因緣傳宗續祖,統領全寺僧、眾,抓工搶時,於1998年(農曆戊寅年八月初八)大雄寶殿首告竣工。
千佛寺
主體工程於1999年落成,於當年(已卯年四月初八)佛誕日舉行了開光大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題了千佛寺寺匾。重修千佛寺的祖明法師,為中國佛教高僧圓瑛大法師第4代弟子。
重光後的千佛寺倚山而建,中軸線上依次為千佛殿、天王殿、地藏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七佛殿;西廂依次為羅漢堂、達摩殿、鼓樓(藏經樓)、西方三聖殿;東廂依次為千佛碑林、翠屏晚鐘(鐘樓)、東方三聖及十二藥叉大將龕塑長廊、攬勝亭,附設念佛堂、五觀堂及寮房。在各游道處特設了涼亭台閣,茶園展廳,方便香客遊人歇腳。
千佛寺正前方--翠屏山腹的真覺寺,建於明成化年間(1465年—1487年),後為翠屏書院(市一中的前身),現為趙一曼烈士紀念館。千佛寺西(右)面毗鄰哪吒行宮;後方山頂有直插雲霄的雙塔,蹬臨絕頂,三江風景盡收眼底。
千佛寺在恢復重建的十多年來,已經資助了三十七名貧困大、中專學生40餘萬元;扶持貧困山區改善辦學條件、興修水利、建設鄉村公路累計10萬餘元;救災和扶持貧困戶現金衣物累計12萬餘元。被評為扶貧助學先進(2001年區級)、創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先進集體(2005年市級)、向五世格達活佛學習先進集體(2006年省級)、和諧宗教活動場所(2007年省級)。

地圖信息

地址: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翠屏路239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