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稜縣千佛寺

丹稜縣千佛寺

千佛寺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經考古專家考證,千佛寺始建於元代,是印度婆羅門教傳入中國的唯一最早寺廟。東漢明帝夜夢金人,乃遣秦景使於天竺,寫浮屠遺範,在西天竺月氏國遇釋摩騰、竺法蘭二梵僧,白馬馱經,將佛教經典引入漢地中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丹稜縣千佛寺
  • 地理位置:四川省丹稜縣中隆鄉黃金村
  • 開放時間:1999
  • 著名景點:佛像千尊,石窟,石刻
  • 其他名稱:鄭山千佛寺
  • 教派:佛教
  • 地址:四川省丹稜縣中隆鄉黃金村
  • 郵編:620200
  • 地理位置:丹陵縣中隆鄉黃金村十三組的鄭山
  • 別稱:鄭山千佛寺
景觀介紹,歷史情況,地圖信息,

景觀介紹

千佛寺據說為唐時建,寺內有三塊呈品字形排列、形態各異的巨石。石下周圍現存有石窟六十八龕,七百餘尊,造像大多為長零點五至零點八米,高零點五至一米左右,最小的三世佛龕僅一個成年人巴掌大小,深不足零點零二米,以觀音、西方淨土變、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千佛、三世佛為主,尤以觀音數目最多。
千佛寺千佛寺
千佛寺摩岩造像是刻於唐朝貞觀初年,屬國家保護文物,價值頗高。佛像造型別致,生動,栩栩如生。
丹稜摩崖石刻是我國重要的石窟造像群之一,在盛唐時期開始鑿崖造像,延續至宋、元、明、清。造像題材廣泛,藝術手法豐富,具有濃郁的生活情趣和地方色彩。素有“摩崖石刻造像之鄉”的美譽,縣境內四百四十八點九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摩崖石刻造像四百七十七龕一萬二千餘尊,碑碣銘文一萬三千餘字,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二十九處。規模宏大,內容豐富,藝術精湛,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
鄭山千佛寺摩崖石刻布局嚴謹,結構合理,形象逼真,體態豐腴,刀法明快,線條流暢,其內容以佛教造像為主,又有道教造像,儒家歷史人物和供養人造像,佛、道、儒三教造像俱全。有多龕被收入《中國美術全集》,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雙觀音窟是鄭山摩崖石刻造像群中當之無愧的精品,龕中有兩尊高約160厘米的觀音,恰如一個女子身高。體態修長,腰部極為纖細,恰如一位天真爛漫的蜀地少女,繁複的瓔珞恰如其分地與身體融為一體,全無雕鑿痕跡。雙觀音窟下用石板搭有房子,設有堂屋、臥室、廚房。
鄭山千佛寺,地形獨特,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遺憾的是許多摩崖石窟已被“文革”中的紅衛兵鑿去了頭顱,加上岩石風化,石窟造像不完整居多,大雄寶殿也未蓋頂,看來香火不旺?不過,寺外已推出了寬闊的停車場,想必也有遠景規劃,相信千佛寺不久會成為朝山拜佛的好去處。

歷史情況

千佛寺以寺側呈品字形排列三巨石刻有佛像千尊而名。寺建於唐天寶十三載即公元七百五十四年,據四川通志載:千佛寺位於丹稜城西十五里鄭山唐時建,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後廢今重建。寺側摩岩石刻造像體態豐腴,造型生動,形象逼真,線條流暢,每龕造像布局合理,結構嚴謹,細膩入微,氣勢恢宏,有多龕造像被收入中國美術全集,倍受考古學家和外國友人的喜愛。二00二年十二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欣逢盛世國策英明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經批准千佛寺為宗教活動場所。二00二年秋釋子普權照戒倡議並籌措資金重修千佛寺佛教道場,以供佛家弟子、善男信女朝暮課育淨化心靈之用。
位於興道村的千佛寺山下,距城三十里,寺廟原有殿堂五間,為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五三二年)所建。在高丈許、寬三丈的寺內石壁上,刻有摩崖佛象一千一百餘樽,大者尺余,小者寸許,為北魏、東魏、隋、唐各代所造。摩岩造像雖經風雨剝蝕,仍線條流暢,形象清晰,栩栩如生,刻藝精湛,巧奪天工。

地圖信息

地址:眉山市丹稜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