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諦

十諦,教義名數。為十地中第五地菩薩所具有的差別方便智。據晉譯《華嚴經》卷二五、《探玄記》卷一二:(1)“世諦”,對不能接受大乘佛教的人講四諦、十六行等教義,此為“化根未熟”者。(2)“第一義諦”,對有能力接受大乘佛教的人講第一義法空,分別諸法自相,此為“化根已熟”者。(3)“相諦”,對不理解“第一義諦”、認為真諦即是“斷滅”的眾生,講諸法非有非無即一實相的教義,此為“化疑深法者”。(4)“差別諦”,對於聽了“一實相”教義後,認為“一實相”就是“一”的眾生,講“二諦差別非一”的道理,此為“化謬解法者”。(5)“說諦”,對於聽了“差別諦”以後,認為諸諦“各有體”的眾生,講“四諦”是因緣會合而成,沒有“自性”,此為“化離正念者”。(6)“事諦”。(7)“生諦”。(8)“盡無生諦”。(9)“令入道諦”。此四項分別講說“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均為“化正見者”。(10)“一切菩薩次第成就諸地如來智諦”,講成就大乘的“如實”修行,此為“大乘可化者”講的。此“十諦”的形成系由苦、集、滅、道“四諦”的展開,“即是於前四諦作十門觀察”而來。其中,一是通觀四諦法相差別,二是觀四諦“體空”,三是通觀四諦“非有非無”,四是通觀四諦“有無各異”,五是通觀四諦“緣起集成”,六是通觀迷於四諦而成“苦”,七是通觀因迷於四諦而成“集”,八是通達四諦而獲“證滅”,九是通解四諦獲得“道智”,十是窮達四諦“緣起實性,清淨法界”。從這十個方面分析觀察四諦就成“十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