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號颶風信號

十號颶風信號

十號颶風信號為香港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是指風力現正或預料會達到颶風程度,持續風力達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陣風更可能超過每小時220公里。自1946年至今,共有16個颱風引致香港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最近一次發出是在2018年9月強颱風山竹吹襲期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號颶風信號
  • 外文名:Hurraicane Signal No. 10
  • 所屬類型:香港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持續風力: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 最近發出:2018年9月強颱風山竹
基本介紹,意義,香港颱風,注意事項,歷史,

基本介紹

十號颶風信號(英文:Hurraicane Signal No. 10),為香港最高級別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低一級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香港天文台會根據颶風風圈大小、颱風中心位置、本地風力情況及颱風路線是否接近香港市區等因素考慮是否發出該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縱使有不少颱風近距離吹襲香港只帶來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甚至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

意義

香港近海平面風力現正或預料達到颶風程度,平均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陣風更可能超過220公里。

香港颱風

香港天文台
颱風約克(York),共維持11小時(香港歷來最長,6時45分至17時45分 ),1999年9月16日。橫瀾島和西貢錄得破紀錄的陣風風速。橫瀾島:234km/h,西貢:211km/h
十號颶風信號
強颱風韋森特(Vicente),2012年7月24日凌晨0時45分到3時35分,歷時2小時50分,自1999年颱風約克之後香港13年來首次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亦是新世紀以來香港第一次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風暴中心最接近香港為100公里,為距離最遠的十號信號。
強颱風天鴿(Hato),2017年8月23日早晨9時10分到14時10分,歷時5小時。回歸以來香港第三個十號風球。香港天文台評定為超強颱風,是繼1979年後再次有超強颱風正面襲港。
超強颱風山竹(Mangkhut),2018年9月16日早上9時40分到19時40分,歷時10小時。回歸以來香港第四個十號風球。生效時間歷來第二長,也是首次連續第二年發出。

注意事項

切勿外出。遠離當風的門窗,以免被風中的碎片擊中。鎖緊屋內的門戶,並確保小童安置在家中最不當風的地方。切勿觸摸被風吹松的電纜。窗門如被風吹毀,應待情況安全時才修補。
如不在家中,應立即找一個安全地方暫避,直至颱風過後為止。
切記當風眼正面掠過香港∕澳門時,風勢可能會靜止一段時間。由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市民應保持戒備,因為強風可能會從另一個方向突然吹襲。如果所在地點安全,應繼續留在原處,以防強風隨時吹襲。

歷史

十號風球的發出,表示香港的風力已經達到或將會達到颶風程度(即持續風速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颶風的範圍,主要是在繞著風眼附近的環形地帶,因此發出十號颶風信號是需要一股颱風級數的熱帶氣旋,在香港近距離(大約100公里)內掠過,也就是一般所謂“正面吹襲”香港。即使如此,正面吹襲香港的颱風也不一定會發出十號信號。香港北面多山地,當颱風中心在香港北面掠過時,因地形影響風力受阻。而香港南面為島嶼和水域,當颱風中心在香港南面掠過時,香港會較為當風。2003年颱風杜鵑和2009年颱風莫拉菲以颱風級別在香港北面掠過,雖然正面襲港,但香港並沒有受颶風影響,香港天文台只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並沒有發出十號信號。除非颱風中心有機會橫過香港,香港才會受颶風影響,1979年超強颱風荷貝中心在香港新界掠過,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
香港及澳門在亞洲東部的漫長海岸線上只是一個極其渺小的目標,縱使平均每年有16股颱風在中國南海和北太平洋西部形成,香港自1946年至今,卻只受到15股颱風的正面吹襲;而澳門自1968年至今亦只受5股颱風(當中91年的布倫登被澳門氣象局定為颱風,而香港天文台則定為強烈熱帶風暴)正面吹襲。換句話說:每72個颱風才有一個會引致香港發出十號颶風信號。
與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不同,十號颶風信號並無方向之分,發出前也不會長時間預警甚至提前宣布後發出。這是因為颱風中心會非常接近香港甚至橫過香港,香港風向可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故十號信號不設立方向。當天文台取消十號颶風信號時,均以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取代,而不會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天文台發出十號信號時,通常會發出暴雨警告信號。1999年颱風約克襲港期間天文台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2012年強颱風韋森特和2017年強颱風天鴿襲港期間均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極少情況下會發出最高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這是因為風力已達到極大水平,雨點多呈橫向型吹落而非直接落入地面,較難落入雨量計中。
六十年代初期,香港曾經多次發出十號颶風信號。1960至1964年間平均每年一次,其中以1964年最特別,竟然一年內兩次。在這段忙碌的日子過後,十號風球的出現頻率減少至每三或四年一次。1983年颱風愛倫襲港懸掛十號颶風信號之後,變成時隔十幾年才出現一次十號風球。1999年9月颱風約克襲港,天文台懸掛十號颶風信號,與上次十號信號相隔16年,同時也是最後一次以戶外懸掛風球方式發出十號信號。2000年代更沒有發出過十號信號,當中有3次九號烈風或暴風增強信號,分別為2003年颱風杜鵑、2008年颱風鸚鵡、2009年颱風莫拉菲,都沒有帶來十號信號。直到2012年7月24日凌晨強颱風韋森特襲港,本港西南部受颶風影響,天文台再度發出十號颶風信號,與上次十號信號相隔13年。2017年8月23日,強颱風天鴿正面襲港,天文台發出5年來首次十號颶風信號,維持5個小時。2018年9月16日,受山竹吹襲,天文台時隔一年再次發出十號信號。
1946年至今導致香港懸掛/發出十號颶風信號的颱風(共15個)
未命名颱風,1946年
颱風姬羅莉亞(Gloria),1957年
颱風瑪麗(Mary),1960年
颱風愛麗斯(Alice),1961年
颱風溫黛(Wanda),1962年
颱風露比(Ruby),1964年
颱風黛蒂(Dot),1964年
颱風雪麗(Shirley),1968年
颱風露絲(Rose),1971年
颱風愛茜(Elsie),1975年
颱風荷貝(Hope),1979年
颱風愛倫(Ellen),1983年
颱風約克(York),1999年
颱風韋森特(Vicente),2012年
颱風天鴿 (Hato) , 2017年
颱風山竹(Mangkhut),2018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