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山水源林保護區

十萬大山水源林保護區

十萬大山水源林保護區位於廣西南部,地處東經107度 30分 -108度 30分 ,北緯21度 30分 -22度 08分 之間,西南連寧明縣,向東北延伸至欽州市馬啟山,橫貫上思、防城、欽州三縣(市)之間,長98公里,寬30公里,土地總面積1745平方公里,其中國有林區112平方公里,國營農林場120平方公里,鄉村集體林區1513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萬大山水源林保護區
  • 地理位置:廣西南部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區域面積:1745平方公里
  • 類型:森林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水源涵養林和季節雨林、山地常綠闊葉林模式標本產地。
  • 管理單位:廣西人民政府
簡介,保護區概況,地質地形,動植物資源,

簡介

十萬大山水源林保護區於1982年6月經廣西人民政府批准,同年在各有關縣、場建立保護區管理站、點22處。主要保護對象為水源涵養林和季節雨林、山地常綠闊葉林模式標本產地。
十萬大山,非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十萬大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南部,呈東北向西南走向,西南伸入越南,長約170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主峰蒔良嶺,海拔1462米,在廣西上思縣西南。十萬大山亞熱帶,熱帶植物資源豐富,經濟林木分布廣泛。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曾多次到過十萬大山,這裡也是著名電影《英雄虎膽》外景的拍攝基地之一。1982年建立十萬大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概況

十萬大山水源林保護區是廣西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西上思、防城港、欽州3縣、市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7°29′59″~108°13′11″,北緯21°40′03″~22°04′18″,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58?277.1hm2,其中核心區面積23?585.2hm2,緩衝區面積22?646.1hm2,實驗區12?045.8hm2,森林覆蓋率64.8%(不含灌木林)。
十萬大山水源林保護區總面積5.8萬公頃,有林面積3.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91.2%,林木蓄積量106.8萬立方米。主要保護對象為水源涵養林和山地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保護區內北崙河、那梭河、防城江、大寺江、大直江等發源於十萬大山南坡,流入北部灣;明江河、平福河、公安河發源於十萬大山北坡,流入左江;還有那板、小峰等大中型水庫。
保護區地處北熱帶,植物極為豐富,有植物種類2233種,大型真菌13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桫欏、金花茶;野生動物396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黑葉猴、金錢豹等。據史料記載,明清時期,曾有象群在十萬大山林區生活,後來因為森林遭到破壞,大象失去生存條件而滅絕。由於積極護理生態環境,失蹤多年的華南虎出現在保護區內;在東屏風亭河水庫附近的密林里,發現了已經失蹤30多年、屬中國特有、世界上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的海南虎斑鳽。

地質地形

十萬大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重要氣候分界線。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西南伸入越南。長170多公里,寬15~30公里。山體海拔千米左右,主峰蒔良嶺1462米,是桂南最高點。十萬大山區是中生代以來凹陷構造的負單位。中生代紅色岩系(砂岩、頁岩、礫岩)沉積厚度大,分布廣,第三紀以來褶皺斷裂上升,成為廣西最年輕的褶皺山脈。山勢南高北低,南部由1 200~1400米的山脊組成十萬大山主軸,地勢向北逐漸降低,依次出現850米、700米、550米、400米等數列單斜山地及丘陵面。河流多為順坡面發育而向北流,屬鬱江水系。由於多列單斜地形的影響,河流多沿錯動的斷裂各地及兩單斜山地之間發育,河床曲折急劇轉彎與平直相間,多險灘。山地南側河流短小,獨流入海。

動植物資源

該區主要保護對象包括珍貴稀有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廣西南部沿海地區主要的水源涵養林,垂直帶譜上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和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自然景觀。
據初步調查統計,保護區內共有維管束植物219科912屬20233種,其中蕨類植物30科76屬150種,裸子植物8科9屬16種,被子植物181科827屬20067種。
在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154科648屬1?713種,單子葉植物27科179屬354種。屬中國大陸新記錄的有4種,廣西新記錄的有10種。保護區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即狹葉坡壘、十萬大山蘇鐵;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金毛狗脊、粗齒桫欏等13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5種:雲豹、金錢豹、林麝、巨蜥、蟒;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44種。
十萬大山保護區昆蟲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已鑑定學名的有23目169科719種,其中有新屬1種,新種27種,中國新記錄種8種,特有昆蟲27種,珍稀昆蟲33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