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方言

十堰方言

十堰市市區人口有八成是客籍人,來自周邊的各個縣市,所以市區內的方言是多種口音並存的。如今國語已成為城區的主要語言。境內大多地區方言屬於西南官話-湖廣片-鄂北小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堰方言
  • 使用地區:十堰及周邊縣市 
  • 從屬:西南官話-湖廣片-鄂北小片
簡介,特點,聲母,韻母,聲調,語法,正字,

簡介

十堰大多數地區的方言都屬於西南官話-湖廣片-鄂北小片,(鄖西、竹山、竹溪話屬於湖廣片-鄂西小片,另:竹山、竹溪話一說屬於江淮官話有待考證)。受中原官話影響較大,故而大多數用詞及其發音都是貼近於中原官話(十堰和鄭州可以直接通話)。各地的口音大同小異,用詞存在不少差異。語法上相對國語比沒有特別之處。

特點

聲母

1.和大多數西南官話一樣,濁音保留。
2.“n、l”混同:
例:部分人不分“龍”、“農”
3.部分字未齶化:
古音里聲母為g、k、h的有些字在現代漢語中的有些方言裡已經變為了j、q、x
例:“階、皆、街、解、界、介、屆、”等字,在十堰方音中都讀gai;
“去”在十堰方音里讀[kʰɯ](舌面後不圓唇高元音,詳見國際音標),不能與"克"諧音!!;
“鞋”在十堰方音里讀hai
4.不分平翹舌音:
很多人不區分平翹舌音,但是不同的地區有不同成分的人數區分或者不區分。
5.區分f、h兩母;
6.未保留[ŋ]聲母,即ng;
7.無尖團對立。

韻母

1.將韻母“in”“ing”,“en”“eng”混同。
2.聲母為d、t、l、z、c、s的字不接合口呼:
例:“敦、吞、輪”在國語中分別讀duen、tuen、luen(lun=luen)在十堰方音中為den、ten、len
以此類推“端、鑽、村酸”則讀為dan、zan、cen、san
3.f、zh,ch,sh,j、q、x七母接uen/ün/ong則開合不定
例:蠢chun/chong,重zhun/zhon
4.ou韻母的字,少部分讀為u韻母(部分地區的特點)
例:zhou→zhutou→tu
5.聲母為端組、知組,韻母為u的字,有不少讀為ou韻母(部分地區的特點)
例:六”、“綠”、“露”都念lou

聲調

十堰方音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4個聲調,沒有入聲字。
調類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調值
35
53
55
11
例字:陰平:綠(色)、錄
陽平:綠(豆)、六
上聲:鹵、魯
去聲:陸、路

語法

1.基本語序為主謂賓結構。
2.補語常用“慌”、“很”,表程度
例:冷的慌、餓的慌、熱的慌、燙的慌、凍的慌、曬的慌、等。
3.欲表使役意味的析使句,句尾接“撒”(輕聲) :
例:“來撒”、“走撒”等

正字

註:正字後的拼音皆應以十堰方言,不一定與國語相同。
  1. <hao>陰平,[動詞]拔除田草。【說文】曰:“拔去田艸也。從蓐,好省聲。【詩】曰:旣茠荼蓼。呼毛切”
  2. <guo>陰平,[動詞]【廣韻】聲擾也。【唐韻】【集韻】【韻會】古活切,音括。
  3. <ta>陰平,[動詞](衣服、床單等)濕透【集韻】託合切,音榻。【玉篇】濕也。
  4. <hu>陰平,[動詞]用手扇別人的臉。【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忽。
  5. <yue>陰平,【正字通】有物無聲曰吐,有聲無物曰噦,有物有聲曰嘔。【唐韻】【集韻】【韻會】於月切。
  6. <ban>上聲,[動詞]【博雅】拌棄也。【揚子·方言】楚人凡揮棄物謂之拌。【集韻】部滿切。
  7. <pang>陰平,【廣韻】臭貌。【集韻】披江切。十堰話里有個詞:肨臭。
  8. <lao>上聲,[動詞]扛。本義是人的上肢,我們的先人們把扛稱臑。
  9. <liao>陽平,[動詞]縫東西。例:~上幾針。【正韻】連條切,音聊。
  10. <ha>陰平,[動詞]【廣韻】開口吐氣貌。【集韻】虛加切。
  11. <pian>上聲,[動詞]炫耀、誇耀或驕傲地顯示。【說文】便巧言也。【集韻】平免切。
  12. <min>上聲,[動詞]喝一點點。【說文】飲也。【集韻】美隕切,音閔。
  13. <nen>去聲,那么,這么。【正韻】忍甚切。
  14. <qia>去聲,本義是腰骨,在十堰話里指兩腿之間的位置。【集韻】【韻會】丘駕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