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房縣城關鎮

十堰市房縣城關鎮

房縣轄鎮,縣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堰市房縣城關鎮
  • 政府駐地:縣城東街
  • 面積:78.8平方公里 
  • 人口:20萬人 
概況,下轄村,經濟社會,

概況

1949年為房縣一區,1952年設城關鎮,1958年改為城郊公社,1961年復置城關鎮。位於縣境南部,四面環山,地勢西高東低,呈盆地狀。轄區面積7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萬人。現鎮政府位於縣城東街。209、346國道於此縱橫交錯,十房高速、谷竹高速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下轄11個社區(中西關、小西關、下西關、東關、北關、老城、泉水、白路、聯觀、桃園、花寶)和7個行政村(八里、蓮花、白土、三海、炳公、曉陽、溫泉),134個村民小組。礦藏有矽石和白雲岩。鄉鎮企業有生物醫藥、商貿、運輸、建築、農具鑄造、家具、五金、紡織、副食品加工、汽車配件、農產品深加工等。農業以種植蔬菜、小麥、水稻、玉米、油菜、櫻桃為主。

下轄村

下轄11個社區(中西關、小西關、下西關、東關、北關、老城、泉水、白路、聯觀、桃園、花寶)和7個行政村(八里、蓮花、白土、三海、炳公、曉陽、溫泉)。

經濟社會

【地域特色】城關鎮文化底蘊深厚,在3500多年深厚的歷史和秦楚文化背景中,形成了獨特的帝王流放、皇家飲食、溫泉沐浴等文化。近年來,城關鎮多次獲得省、市“楚天明星鄉鎮”、“文明鄉鎮”、“森林城鎮”、“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勝責任區”、“信訪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紅旗鄉鎮”榮譽稱號。2016年社會生產總值69億元,財政收入121269.43萬元,工業產值59億元,招商引資850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00元。
文物古蹟眾多。鎮境內有東漢時期古墓群、黃香墓、明代古城牆遺址、二郎廟和溫泉等名勝古蹟,革命歷史紀念地有縣蘇維埃政府舊址、雷天明紀念館、紅軍烈士塔和紅軍十八烈士陵墓、賀龍塑像;風景名勝有觀音洞、鳳凰山烈士陵園、詩經文化廣場、溫泉度假村、西河公園等。
面對新形勢、新常態、新要求,鎮黨委政府一班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會議精神,圍繞“解放思想、統籌鎮村(社區)、加快發展、爭先進位”的工作主線,以善謀實幹、擔當作為、開拓進取的工作作風,堅定不移地實施宜居城關、產業城關、文化城關、活力城關”戰略,全領域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
【宜居城關一是圍繞“東城美麗鄉村游、西城文化娛樂休閒區、南城生態養生遊憩帶、北城田園風光農耕區、老城生態文化旅遊健康休閒區”功能布局著力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宜居中心城鎮。二是加大城市隱蔽區管理力度。致力完善基礎設施綠化、美化、亮化、淨化建設,實現城鎮生態水平建設新突破。三是推進竹房城鎮帶建設。以溫泉大道為軸線,加強沿路花寶、曉陽、八里、溫泉的城鎮示範帶建設。四是加快八里櫻桃小鎮、三海美麗鄉村、西關老街建設,實現百花齊放,競相發展。五是加大基礎設施配套力度。重點實施清潔生產、路網暢通、環境治理、精神文明等工程,逐步解決城鄉差異過大等問題。六是逐步提升街道檔次。全面治理環境衛生,精心推進棚戶區改造工程,建設宜居宜業幸福城。
【產業城關】一是做強特色產業。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及地理條件優勢,以培植髮展櫻桃為主,種植鮮桃、葡萄、西瓜、草莓等產業為輔,建設十里櫻桃產業長廊,打造“萬畝櫻桃觀光園”,培育壯大“四季有花、三季有果”,集觀光、採摘、吃住娛為一體的鄉村旅遊,促進農旅融合,著力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不斷擴大櫻桃知名度。城關鎮先後在八里村籌劃舉辦了三屆櫻桃採摘節和一屆櫻桃花節。尤其是2017年CCTV全國青少年才藝大賽房縣賽區選拔賽暨房縣第三界櫻桃採摘節在八里成功舉辦,《湖北日報》、湖北電視台、《十堰日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宣傳報導,八里櫻桃已成為該地標誌性特色農產品。目前全鎮櫻桃栽植面積達5000餘畝。二是提升景區水平。充分利用和發揮觀音洞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高水平經營,堅持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並重的原則,科學合理規劃,著力提升景區建設檔次、文化內涵和服務水平,形成以休閒、度假、養生為特色的設施完善、質量一流、配套完整的旅遊服務業產業集群。三是發展一批農旅館。在天悅溫泉、小湯池等交通便利區域,著力打造休閒化、生活化、原真性和鄉土化等家外之家的農家旅館,大力發展品農家美食、購農家特產、看田園風光、泡皇家溫泉等旅遊產業鏈。四是加快建設西關“美食一條街”,引進特色餐飲業。五是構建電子商務平台。以壯大集體經濟為重點,利用現有的區位資源等優勢,發展電商倉儲物流、商務酒店等實體經濟,借城融城,均衡推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全面提升經濟實力。
【文化城關】著眼於文明和諧幸福城關建設,通過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民眾文化大發展。一是以鎮為依託,以村(社區)為重點,以民眾為對象,健全完善鎮、村(社區)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全鎮18個村(社區)建有“農家書屋”、文化廣場,小西關社區建有集籃球場、桌球室、舞蹈室為一體的“西城民眾文化活動中心”。 三海、白土、八里建成全縣一流的民眾文化活動場所。二是因村(社區)制宜建隊伍。按照“一村(社區)一特色”的模式,深入挖掘城區傳統民俗優勢,因村(社區)制宜組建腰鼓隊、秧歌隊、舞龍隊、船燈隊、廣場舞隊等民眾文化宣傳隊,目前全鎮18個村(社區)都組建有自己的文藝宣傳。三是搭建平台唱大戲。舉辦《幸福城關舞起來》文藝匯演,讓村(社區)自己編排的相聲、小品、三句半、快板、歌舞、表演唱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舞龍、舞獅、花燈走入全縣人民的視野。四是全面踐行“忠、孝、禮、義、信、簡、儉、平、順、和”十字主流價值觀。把十字主流價值觀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題主線,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學校、十星創建等系列創評體系之中,依託房縣榜樣、道德講堂、文化大院、家風家教、人情新風、結對共建等載體,厚培好信仰、共築中國夢,全面提升軟實力、競爭力、凝聚力、影響力,推動物質富有、精神富足,雙富同步、全面小康。
【活力城關】全面推行“三官巡村”和開啟“社情民意直通車”工作機制,全員上陣,用心用情用力打好惠民攻堅戰。一是多渠道拓展就業崗位。定期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做好勞動力輸出轉移工作。加大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力度,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二是引導居民積極參保續保。實現參保率95%以上、社會保險綜合覆蓋率90%以上。三是履行好社會救助的主體責任。做好轄區農業戶,單位附戶,人戶分離民眾的社會救助工作,實現救助工作規範化、全覆蓋。四是持續改善辦學條件。積極服務支持房縣一中遷建工作,推進鎮內學校布局調整,確保轄區內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五是改善基本醫療條件。全面改善城關衛生院舊服務區環境,新醫療區合理布局,達到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全域化、標準化。六是全面落實二孩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七是綜治信訪工作有序推進。積極探索網路化、信息化社會管理工作新路子。開展群防群治、平安鄉鎮、反邪教等活動,實現“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民眾滿意”的目標。八是組建警民巡邏應急分隊。加強重點時段、敏感時期巡防頻次,落實校園、集鎮廣場、交通要道等人員密集場所巡防制度,確保城穩縣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