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坦村

十八坦村

十八坦村位於江西省鄱陽縣四十里街鎮西南部,北近暖水溫泉金山湖。全村共有110戶居民,人口總計465人。近年來,該村黨支部、村委會的帶領下,著重三項舉措,狠抓生產不放鬆,樹立文明新風尚,使該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風貌煥然一新,被推薦為省級文明村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十八坦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江西省鄱陽縣四十里街鎮
  • 人口:465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一、建強村小組,健全為民服務的組織網路
為民服務組織網路的健全,極大地方便了民眾辦事,節約了村民的辦事時間,激發了村民的建設熱情,形成了人人為建設美好家園的濃厚氛圍。建設為民服務組織網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小組的凝聚力,號召力,使得幹群關係更融洽,鄰里更和諧,生產更發展。二、育強新農民,發展新產業
以發展為第一要務,通過成立經濟組織合作社,引導農民民眾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富裕民眾。該村依託近城近路的優勢,鎖定“縣城北大門菜籃子”的定位,組織廣大村民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已建成一個有30多戶村民參與的近100畝的大棚蔬菜基地,成立了一個蔬菜產業協會,使生產管理、批發銷售、流通專業化、規模化,全村民眾正努力邁向小康生活的康莊大道。
三、造強軟、硬環境,營造文明氛圍
在創建活動中該村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辦事,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營造良好文明氛圍。
(1)加強環境整治,使農村人居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
近兩年來,該村自籌資金18.5萬元修建村莊主次幹道2.3公里,拆除露天廁所40餘間,豬牛欄56間,圍牆1000餘米,新建樓房38幢。
(2)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樹立文明新風
通過開展衛生評比,便村民養成了良好的環衛意識,保持了庭院衛生,道路乾淨,村莊整治;通過建立“五好家庭”“好婆媳”“好妯娌”“文明戶”“衛生戶”等新農民標準的評比機制,形成了良好的村風、民風。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觀念深入人心。
良好的環境和文明的氛圍為該村經濟發展創造了機遇,近兩年來,該村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促進了該村的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現在,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鄉村變得整潔漂亮了備頌宙,該村也因此被推婚駝漏臘薦為省級文明村鎮。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基本實現水、電、路、電話四通。全村有11戶通自來水。有1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戶,分別占總數的80%。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道阿迎3輛,機車6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37萬元,占總收入的54%;畜牧業收入5.02萬元,占總收入的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頭,肉牛0頭);漁業收入0.14萬元,占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8.79萬元,占總收入的24%;第二、三產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3.6%。農民人均純收入3301元,農民收入以野生菌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野生菌,主要銷售往本市。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咖啡橡膠產業,無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1戶,人口48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3人。其中農業人口48人,勞動力24人。該村以 漢 族為主,其中漢族41人,基諾族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幹壩國小完小,中學生寒埋旬就船朽紋諒讀到大渡崗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0公里,距離中學2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人,其中小學生3人,中學生1人。

村務公開

該村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1人。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0.8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本年無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0.21萬元,有固定資產3.00萬再只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酷台辨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3畝(其中:田124畝,地109畝),人均耕地4.8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789.5畝,其他面積344.00畝等資源。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晴通雨阻,基礎設施落後,沒有公共廁所,沒有路燈,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糧食單產低。集體沒有經濟實體,沒有文體設施沒有垃圾處理場地,村內沒有排水溝渠設施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茶葉及橡膠產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3301元有時適增加。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野生菌,主要銷售往本市。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咖啡橡膠產業,無專業合作組織。
該村現有農戶11戶,人口48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3人。其中農業人口48人,勞動力24人。該村以 漢 族為主,其中漢族41人,基諾族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8公里。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幹壩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渡崗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0公里,距離中學28.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人,其中小學生3人,中學生1人。
該村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1人。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0.8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本年無籌資籌勞。年末集體總收入0.21萬元,有固定資產3.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3畝(其中:田124畝,地109畝),人均耕地4.8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789.5畝,其他面積344.00畝等資源。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晴通雨阻,基礎設施落後,沒有公共廁所,沒有路燈,農田得不到有效灌溉,糧食單產低。集體沒有經濟實體,沒有文體設施沒有垃圾處理場地,村內沒有排水溝渠設施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茶葉及橡膠產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3301元有時適增加。

地圖信息

地址:上饒市鄱陽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