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貫(崑曲代表劇目)

《十五貫》是崑曲代表性作品之一,由清初朱素臣同名傳奇作品改編而成。該劇揭露批判了主觀臆斷和循規蹈矩的官僚作風,歌頌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五貫
  • 劇種:崑曲
  • 改編者:陳靜、周傳瑛
  • 首演時間:1956年
劇情簡介,晉京演出,

劇情簡介

《十五貫》是崑曲代表性作品之一,是由陳靜、周傳瑛等根據清初蘇州派劇作家的朱素臣傳奇作品《十五貫》(又名《雙熊夢》)改編而來的。原作的二十六回被精簡為八場,它們分別是:《鼠禍》、《受嫌》、《被冤》、《判斬》、《見都》、《疑鼠》、《訪鼠》和《審鼠》。改編後的基本劇情為:無錫屠戶游葫蘆借得十五貫,回家後和繼女蘇戌娟戲稱是賣她所得,戌娟當夜出走投親。無賴婁阿鼠潛入游家,殺死游葫蘆並盜走了十五貫錢。戌娟路遇客商陶復朱的夥計熊友蘭,兩人同行,熊友蘭身上正好帶著十五貫錢。眾街坊發現游葫蘆遇害,連忙追趕,將兩人扭送縣衙。知縣過於執以熊友蘭攜帶的十五貫錢為據,判定兩人盜錢、殺父、淫奔,定為死罪。況鐘監斬時疑為冤案,仔細查勘現場,又假扮江湖術士以拆字奇招誘使婁阿鼠坦白,熊、蘇二人冤情得雪。

晉京演出

1956年1月,由浙江國風崑蘇劇團上演的崑劇《十五貫》在杭州登台亮相。1956年4月,《十五貫》晉京演出。4月1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觀看演出,大為讚賞。第二天,他派人到劇團傳達3條指示:第一,祝賀《十五貫》的改編和演出,都非常成功;第二,要推廣,凡適合演出的,都可以根據各劇種的特點演出;第三,對劇團要獎勵。4月25日,《十五貫》在國務院直屬機關禮堂演出,毛澤東又親自去看了一次。周恩來也於4月19日觀看了演出並接見全體演職員,鼓勵大家說:“你們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十五貫》有豐富的人民性和相當高的藝術性。”5月17日,文化部和中國戲劇家協會聯合邀請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200多人,在中南海紫光閣舉行崑曲《十五貫》座談會。周恩來親自出席座談會,作了約1小時的長篇講話。他把崑曲譽為江南蘭花,並盛讚《十五貫》是“改編古典劇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榜樣。從4月10日至5月27日,《十五貫》在北京公演47場,觀眾達7萬人次。5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田漢執筆的題為《從“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談起》的社論,把崑曲和《十五貫》推到了輿論的極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