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站林場

林場位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坡,呼瑪縣西南角。地理坐標為東經125°20′07″—125°55′14″,北緯51°10′43″—51°38′20″。西南以二根河、嫩江為界與南瓮河林業局為鄰,東以嘉魯河、嘎拉河與呼瑪縣林業局嘎拉河林場相連,北以伊勒呼里山山脈分水嶺為界。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41公里,行政區域隸屬於呼瑪縣北疆鄉管轄。場址設在二根河與南瓮河的交叉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二站林場
  • 地址: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坡
  • 海拔:708米
  • 坡度:在0°—26°之間
自然地理概況,社會經濟情況,森林資源狀況,林業生產建設情況,發展方向及項目,

自然地理概況

地貌:屬低山丘陵漫崗區,地勢起伏相對變化較小,河谷兩側階地連線著較大面積的漫崗地。其基岩主要為花崗岩、板岩、砂礫岩、流紋岩等。總的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中間高、兩邊低的狹長地形。西北伊勒呼里山山脈最高,海拔708米。東南嫩江邊最低,海拔368米。坡度,平均坡度10°左右。
水系:除作為場界的二根河、嫩江、嘉魯河和嘎拉河之外,場內較大的河流有四道溝和五道溝,自西北向東南流入嘎拉河。均為嫩江水系。
氣候:林場地處北溫帶北部邊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最冷為一月份,月平均氣溫-27.8℃,最熱七月份,月平均氣溫20.2℃,極端最低氣溫-48.2℃,極端最高氣溫38℃。全年≥10℃積溫2000℃。年平均日照時數2563.7小時,無霜期90天左右。平均風速2.5米/秒。
土壤:以暗棕壤和棕色針葉林土為主,其次有草甸土、沼澤土及河灘土。
植被:屬南泰加林向南延伸部分,主要植被成份為達烏爾區系,由於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植物種類較為貧乏,主要喬木樹種有落葉松、白樺、山楊、柞樹、黑樺和少量的樟子松與紅皮雲杉;下木有興安杜鵑、榛子、叢樺、繡線菊、野薔薇、興安柳和忍冬等;草本植物有越桔、杜香、鹿蹄草、莎草科草類、禾本科草類、沙參、地榆、山黧豆和蕨、蘚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犴、狍子、猞猁、紫貂、熊、鹿、狼、兔、狐狸、大雁、雉雞、飛龍、松鼠等。

社會經濟情況

十二站林場前身是三卡防火站,1963年省林業廳正式批准成立十二站林場。全場現有人口301人,職工120人。設有國小校、衛生所、招待所等機構和附屬設施。1993年接通有線電視,能收看5—8個頻道。辦公樓520平方米。固定資產169.5萬元。林場對外交通便利,向西可直達加格達奇市,向東南經嘎拉河林場上嫩漠公路可通北疆鄉和臥都河,向東北可達呼瑪縣城。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經營總面積56122公頃。林業用地面積43559公頃,非林業用地12563公頃。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30674公頃,無林地面積12468公頃,疏林地417公頃。活立木總蓄積2843680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2575626立方米,疏林蓄積14693立方米,散生木蓄積253361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54.66%。
林分類型:有林地按優勢樹種分,落葉松蓄積2089952立方米;白樺蓄積673069立方米;山楊蓄積71793立方米;柞樹蓄積8363立方米;黑樺蓄積464立方米。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在有林地中,用材林面積29224公頃,蓄積2469911立方米;防護林面積995公頃,蓄積20120立方米;薪炭林面積166公頃,蓄積7827立方米;特用林289公頃,蓄積20120立方米。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終遵循“以營林為基礎,加強資源管護,采育結合,永續利用”的林業建設總方針,以培育森林為主,加強森林保護,加速天然幼、中齡林的撫育,積極擴大人工造林面積,發展速生豐產林,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森林覆蓋率,合理經營利用現有森林資源,發展綜合利用和多種經營,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根據林場的林分特徵、立地條件、育林特性、經營目的、利用方向、經營水平,將林業用地及森林劃分為七種不同的經營措施類型。即主伐利用型、撫育間伐型、林分改造型、封山育林型、防護經營型、特種經營型和更新造林型。按經營類型進行規劃設計。
營林生產:1987年以來累計生產木材18萬立方米;造林1萬畝,造林樹種為興安落葉松和樟子松。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的對象是鬱閉度在0.4—0.6的天然幼中齡林,全部近熟林,未能安排造林的宜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以及近期暫不進行林分改造的疏林地、平緩坡胡枝子、柞樹林和其它低產林分。封育方式採用全封、半封和輪封。通過設立標誌牌,設定路障和加強護林人員巡護等措施,禁止人員進入封育區域。封育期限以林分達到撫育間伐標準或採伐利用年齡為止。1999年6月,全場納入“天保工程”,以林場為單位成立了管護中隊,下設4個管護小隊,對全場施業區內的亂砍濫伐、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森林病蟲害等情況實行管護。管護人員在不破壞森林植被的情況下,從事林副、林藥、林果、林蛙。林魚等種植、養殖以及採集、加工、銷售林副產品等活動。

發展方向及項目

挖掘資源潛力,大力發展替代產業,重點放在種植業、養殖業、採集業和服務行業。
種植業以家庭庭院生產為主,擴大塑膠大棚的種植面積,提高單位產量,達到四季蔬菜自給自足的目的。大量增加木耳段的培植以及袋裝食用菌的生產。養殖業主要發展畜牧業和家禽飼養,提高林場肉、蛋、禽產量。以家庭養豬、雞為主,鼓勵職工放養牛、馬等大牲畜,以滿足職工民眾生活和生產(畜力集材)等方面的需要。林場山產品比較豐富,有榛子、都柿、蘑菇、越桔、猴頭蘑等,還擁有極其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由於林場人口稀少,採集業難以形成規模,只是以職工自用為主。旅店、飯店、商店等服務行業在冬季生產季節,為過往客人及木材運輸車輛提供便利條件,減輕了林場負擔,增加了職工收入。
場 長:周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