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產業生態化系統構建研究

外文題名:Study on system construction mechnisium of regional industrial ecological-orient

論文作者:張欲非

導師:田金信指導

學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2007

關鍵字:區域經濟、產業經濟、生態學、經濟發展

館藏號:F061.5

館藏目錄:2010\F061.5\13

簡介,產業發展,

簡介

業生態化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的熱點問題。從總體上看產,工業化以來,單向線性、不可逆性技術範式促進了生產方式大量地使用自然資源。
改革開放30年,具有明顯粗放特徵增長模式的高速經濟發展、“壓縮型”工業化使西方工業化過程中長期分階段出現的各種生態問題在中國被“壓縮”在一個較短時期內同時出現,加之區域間的不平衡,使“壓縮型”和“結構性”污染成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特徵,生態壓力較之於其它國家更為沉重,有更多的問題和障礙需要解決與克服。這些問題的綜合解決有必要以產業的生態化研究為核心,通過構建一個個區域產業生態系統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逐步加以解決。
本文基於生態學的角度,以產業生態學、制度經濟學、可持續發展理論等學科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對區域產業生態化系統構建的相關前沿內容進行了詳細探討,由於產業生態化系統具有多學科交叉、綜合性的特性,作者通過綜合分析國內外前沿研究與我國區域發展實情並結合工作實踐重點對循環經濟、產業生態學、新制度經濟學的路徑依賴理論進行了分析、批判,提出區域產業生態化系統構建的科學研究問題,界定了區域產業生態化理論需理解的幾個概念,分析了區域產業發展中的生態化客觀取向,並根據研究的發展提出要深入探討的三個方向。
鑒於學者對於路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生態管理方法、生態工業園的設計與規劃、工業共生三個方面,關注點多集中於產業生態系統的管理方面,對產業生態系統構建的研究還很少,而路徑依賴又是區域產業生態化發展的重要障礙之一,論文對於區域產業生態化發展路徑演化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對現有的演化路徑進行比較,提出了區域產業生態化的路徑突破模型,對政府在區域產業生態化中的作用進行了定位,基於區域產業生態化研究相關的基礎理論,提出區域產業生態化演化路徑最佳化方向。

產業發展

產業生態化是生態與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整合過程。在明確了區域產業生態化的複雜系統特性後,本文提出產業生態化需要構建一個大系統平台,其系統結構由產業實體、支撐矩陣、關係矩陣組成,依靠由民眾、企業和政府等方面組成的角色組織支撐、推動和實現,同時還給出共生技術、能量和信息技術支撐的一般性規劃,給出政府、企業和民眾的合作博弈分析結論,建立物質、信息、能量、政府治理集成平台,為政府合理治理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提供依據,為可持續發展的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
區域產業生態系統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綜合評價則是一個更加複雜的過程,不能僅由某項指標簡單的加以確定。本文利用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評價法對其進行評價,初步建立了區域產業生態化評價指標體系,滿足既有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目標又有增長、結構最佳化,還有公平、效率的目標;分析了政府治理模式對於區域產業生態化的引導作用,並在企業與市場之間探索政府何為,以公共政策邊界性告誡地方政府不可假借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之名,越位干預市場化進程,政府制定的政策必須符合市場化運作機制,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政府治理不能一味的依賴於行政手段管制,就環境問題而言通過市場、假借市場手段進而上升到法制層面解決環境問題才能為改進與創新政府治理模式奠定基礎,從多個角度給出了政府治理的改進措施和政策思路。
以哈爾濱市區域為背景對哈爾濱國家環保科技產業園進行了產業生態化部分理論框架套用,以此來驗證所提出模型與方法的有效性與適用性。主張地方政府要在區域產業生態化建設方面起到了主導作用,通過改進與創新政府治理模式這個促進區域產業生態化的重要手段,為傳統的“重污染”行業產業生態化改造與新興產業生態型發展實踐提供理論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