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風險是借取外債最後必須用當地貨幣兌換成外幣或用產品出口所得到的外匯來償還。對中國的借款人來說前者是用人民幣兌換成外匯額度,因此他們所承擔的匯率風險有兩方面,一是人民幣貶值的風險,例如,1985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為100美元=283元人民幣.這時借款人如承擔1億美元的額度債務,他可以用2.83億人民幣來抵償這筆債務,可是到1987年5月15日,他就需要用3.72億人民幣才能抵償1億美元債務。二是不同外幣之間匯率變化的風險。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崩潰以後,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從而帶來了匯率風險。當借款人將來能用來作為償還的貨幣不是借入的貨幣,例如,借入的是日元,償還時用美元時,則由於日元對美元在借入時和償還時的匯率發生變化,如日元比借入時升值,借款人就要承受一定的匯率風險。

基本介紹

種類,交易匯率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主要表現,影響因素,應對措施,企業規避,相關案例,匯率基金,股票風險,其它影響,

種類

可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會計風險)、經濟風險(經營風險)。

交易匯率風險

運用外幣進行計價收付的交易中,經濟主體外匯匯率的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交易風險主要發生在以下幾種場合:
匯率風險-上證指數匯率風險-上證指數
(1)商品勞務進口和出口交易中的風險。
(2)資本輸入和輸出的風險。
(3)外匯銀行所持有的外匯頭寸的風險。

折算風險

又稱會計風險,指經濟主體對資產負債表的會計處理中,將功能貨幣轉換成記賬貨幣時,因匯率變動而導致賬面損失的可能性。
功能貨幣指經濟主體與經營活動中流轉使用的各種貨幣。
記賬貨幣指在編制綜合財務報表時使用的報告貨幣,通常是本國貨幣。

經濟風險

又稱經營風險,指意料之外的匯率變動通過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引起企業未來一定期間收益或現金流量減少的一種潛在損失

主要表現

1973年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崩潰,特別是1976年牙買加協定正式承認浮動匯率制合法性以來,控制在一定波動範圍的固定匯率制隨之解體。世界各國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主要貨幣之間的比價時刻都處在劇烈的上下起浮變動之中,至使國際間債權債務的決算由於匯率的變動而事先難以掌握,從而產生了匯率風險。我國也處在一個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際貨幣體系之中,匯率風險仍然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和企業的經濟收益,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我國對外資迅速發展的今天,這種影響尤為突出。
匯率風險敞口匯率風險敞口
由於國際分工的存在,國與國之間貿易和金融往來便成為必然,並且成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從事國際貿易者和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這種風險稱之為匯率風險它表現在兩個方面:貿易性匯率風險和金融性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一般是用外匯或國際貨幣來計價。大約70%的國家用美元來計價。但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今天,由於匯率的頻繁波動,生產者和經營者在進行國際貿易活動時,就難以估算費用和盈利。由此產生的風險稱之為貿易性風險。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貸的都是外匯,如果借貸的外匯匯率上升,借款人就會遭受巨大損失,匯率的劇烈變化甚至可以吞噬大企業,外匯匯率的波動還直接影響一國外匯儲備價值的增減,從而給各國央行在管理上帶來巨大風險和國難。此種匯率風險稱為金融性匯率風險。

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理財產品匯率風險理財產品匯率風險
二、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
三、通貨膨脹
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響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進口商品競爭力減弱、出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
四、政治局勢
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衝突、軍事衝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

應對措施

企業規避

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方法措施:
約定互相能接受的風險比例
據了解,一些出口企業為應對匯率的不穩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已經採取了各種積極應對措施。一些企業在與外商簽訂契約時,匯率因素會考慮在內。雙方會規定一個互相都能接受的風險比例作為契約的附加條款。通常雙方各自承擔50%的風險,如果碰到較強勢的國外客商,國內企業所承擔的風險會更大一些,通常情況下,中國燈飾企業都處於弱勢。此外,部分燈飾企業負責人甚至提出以人民幣作為結算單位的想法,但能夠採取這一方式的企業少之又少。企業使用較為普遍的匯率避險方式包括:貿易融資、運用金融衍生產品、改變貿易結算方式、提高出口產品價格、改用非美元貨幣結算、增加內銷比重和使用外匯理財產品等。
貿易融資工具較為普遍
貿易融資是目前企業採用最多的避險方式。在被調查的樣本企業中,約有31%的企業使用該類方式。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貿易融資可以較好地解決外貿企業資金周轉問題。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快速增長,出口企業競爭日益激烈,收匯期延長,企業急需解決出口發貨與收匯期之間的現金流通問題。通過出口押匯等短期貿易融資方式,出口企業可事先從銀行獲得資金,有效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同時,企業也可以提前鎖定收匯金額,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風險。二是貿易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在貿易融資方式構成中,進出口押匯使用比重較高(約為80%),原因主要是出口押匯期限較短(一般在1年以內),可以較好地緩解外貿企業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另外,一些企業還使用福費廷等期限較長的貿易融資方式。
金融衍生產品的使用增多
匯改後,我國外匯市場發展加快,完善和擴大了人民幣遠期交易的主體和範圍,推出了外匯掉期等金融衍生產品。同時在外匯管理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為企業拓寬了匯率的金融避險渠道。
企業使用金融衍生產品的主要特點如下:一是使用遠期結售匯工具較多。匯改後,遠期結售匯業務範圍和交易主體擴大,銀行間人民幣匯率遠期交易推出,商業銀行擴大對企業匯率避險服務,在較大程度上方便了企業遠期結售匯交易,進一步滿足了企業的避險需求。調查顯示,遠期結售匯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占比高達91%。二是部分企業運用外匯掉期和境外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DF)工具。自匯改後推出外匯掉期業務以來,福建、廣東、江蘇、山東和天津等省市的部分企業已開始嘗試使用這一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儘管業務量占比相對較小,但發展勢頭良好。一些外資企業和在國外有分支機構或合作夥伴的中資企業還通過境外人民幣NDF工具進行匯率避險。
匯率鎖定
與匯率鎖定公司(出口寶)簽訂契約,匯率鎖定是指出口企業與出口寶簽訂遠期匯率鎖定契約,約定將來辦理結匯的人民幣兌外匯幣種、金額、匯率以及交割期限。在交割日當天,如出現人民幣升值造成企業利潤損失,出口企業可按照遠期匯率鎖定契約所確定的幣種、金額、匯率,向中利保辦理結匯虧損金額的賠付業務。
其模板猶如銀行的遠期結售匯,但是在金額鎖定、確認條件、手續上都有一定的化繁為簡,同時,出口寶人性化的只收取相應手續費,匯率鎖定交割期,匯價上升,額外部分也同時規企業自身所有。
該方式適合大多數企業,並且操作簡單。

相關案例

日本企業應對外匯風險的措施:
短期措施
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直接促使美國推出外匯期貨。在日本,通過外匯期貨交易來迴避金融風險已經為大部分企業所採用。據日本經產省統計,約有44%的日本企業會選擇採取外匯期貨交易來規避風險
2、擴大日元結算
外匯風險主要存在於對外交易使用外幣時,如果使用本國貨幣來結算,則可以避免外匯風險。因此,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企業採用日元結算的交易不斷增加,特別是在進口方面,日元結算率已由1986年的10%上升到2004年的25%。
3、外匯資產平衡
上世紀80年中期,日本許多跨國企業開始在歐洲等地設立金融運營公司,通過對沖和債權、債務調整等,從公司全局考慮,對外匯資產進行管理和平衡。但這種措施僅限於跨國企業,對中小企業則難以適用。日本也只有4%的企業採取這種措施。
4、反向交易平衡
日元升值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因此,日本既有出口又有進口業務的大公司,主要是綜合商社,採取了減少出口,擴大進口的措施來規避日元升值帶來的風險,維持公司的盈利。但這種方法適用企業也較少,只有約4%。
5、價格轉嫁
將日元升值帶來的出口成本增長部分,轉嫁到出口商品價格上,由海外進口商承擔部分風險。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這種方法存在較大難度。
中長期措施
短期的金融措施並不能完全迴避外匯風險,因此必須從中長期的產品結構調整入手。日本企業正是採取了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競爭力等措施,才真正克服了日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
1、調整產業結構,提高附加值,增強產業競爭力
一是通過技術創新和差別化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例如,日本電視機就經歷了黑白電視、彩色電視、平面電視、數位電視等不斷升級換代的過程,汽車也實現了由大眾車向高級車、混合動力車的轉變。二是要通過技術革新、增加廉價零部件進口、減少能耗等措施,降低生產成本。
2、加快海外轉移,強化海外生產體制,擴大多邊貿易
充分利用日元升值帶來的優勢,建立全球化生產體制,同時提高當地零部件採購比例,培育當地協作企業,擴大多邊貿易。這樣既可以提高對匯率變動的抵抗能力,又能夠確立全球化的內部分工體系,還可以帶動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日本汽車業在這方面有出色表現。從80年代開始,豐田等日本汽車企業開始在美國本土進行生產,既解決了日美兩國貿易摩擦問題,同時又擴大了日本汽車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到1995年日本汽車企業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汽車已占到了美國市場份額的20.7%,而在1985年這個數字僅為2.0%。

匯率基金

匯率穩定基金是美國財政部的分支,負責管理美國本土的及外匯的投資組合來達至干預匯率的目的。這個特殊的安排容許美國政府在不影響本土貨幣供應來調整匯率。匯率穩定基金根據1934年1月31日的《黃金儲備法案》而成立。目的是為了抗衡英國財政部在1932年設立的外匯平衡賬戶。基金在1934年4月開始運作,政府注入資金達20億美元。這是將美元含金量下調後剩餘出來的資金。《黃金儲備法案》授權基金動用資金買賣黃金和外匯來穩定美元匯率。
《黃金儲備法案》授權匯率穩定基金運用那些剩餘資金來買賣政府債券。基金雖然沒有法定權力,但能夠參與其他活動。它投入這些無關的活動是為了貸款給美國所支持的政府。
1938年至1940年,財金研究部總管哈里·德克斯特·懷特草擬拉丁美洲借貸方案並且參與美洲銀行(Inter-American Bank)的計畫。可是最終失敗,但啟發了懷特下一個計畫-國際貨幣基金會及世界銀行。他在1941年根據當時的財政部部長小亨利·摩根索指示來籌備。

股票風險

匯率風險  匯率與證券投資風險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本國貨幣升值有利於以進口原材料為主從事生產經營的企業,不利於產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業,因此,投資者看好前者,看淡後者,這就會引發股票價格的漲落。本國貨幣貶值的效應正好相反;二是對於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的國家來說,匯率變動也可能引起資本的輸出與輸入,從而影響國內貨幣資金和證券市場供求狀況
股票投資風險——匯率風險股票投資風險——匯率風險

其它影響

對沖匯率與黃金
黃金從30美元到最高的1920美元,12年始終延續著牛市神話,造就這個神話的原因除了各國政策給做多黃金提供一個良機外,世界各大公司在歐美金融危機下尋找低廉的製造成本也是幫助黃金延續神話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到這裡可能有很多投資者不解,公司行為究竟與黃金有什麼本質聯繫。
當美國經濟面臨危機,歐洲債務泛濫之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看好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經濟發展形勢,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異軍突起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亞非拉丁低廉的投資環境吸引著各國資金源源不斷湧入。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情況下,歐美的投資環境日趨惡略,各國失業率不斷高漲,消費者可支配的資金越來越少,低廉商品成為買方主要需求,而亞非拉丁的生產成本正具備這樣的吸引力,加上其豐富的天然資源,更成為世界大企業追捧的主要目標。以中國公司為例從2004年到2009年單在非洲的投入就增加了3300%還多,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投資於這樣國家雖然可以降低其生產成本,但他們卻不得不面對一個十分嚴峻的挑戰就是匯率風險,眾所周知,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匯率並不十分穩定,以辛巴威為首的國家,貨幣一夜成紙的例子偶有發生,這樣的風險隨時可能給投資者造成致命性打擊,因此巧妙的規避這種風險成為公司能否獲利的關鍵。

許多公司在運營的時候,除了周轉所必要的資金之外,一般都有另外的儲備資金以備不時之需,而這些儲備金在公司運營正常的情況下往往處於封存狀態,只有在公司出現重大問題時候才會被動用,因此這些儲備金就面臨著一個十分尷尬的處境。如果換成當地貨幣存放顯然風險過大,匯率的突然波動可能會造成公司的巨額虧損。曾經各大公司在東南亞投資加倍,一時間“四小龍”和“四小虎”成為熱門經濟話題,而一場毫無先兆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令泰銖和印尼盾一夜之間大幅貶值,其投資風險不言而喻。這次尋找低廉成本的投資過程中黃金並未因此大漲,其中很多原因是由於美國和歐洲經濟仍然保持穩定增長,以美元作為儲備金可以規避這些國家貨幣貶值所造成的風險,因此當時情況是美元被市場追捧,黃金價格並沒有成為耀眼的明星。但如今的情況不同,美國經濟危機猶存,歐元信心受到重挫,在第三世界國家投資的公司如果以歐元或者美元作為儲備貨幣,所面臨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大幅升值的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下,尋找價格相對穩定且變現能力強的品種作為對沖工具成為各大公司規避風險的關鍵,而黃金作為滿足條件的必要佳品被各大公司關注。這也就造成了黃金需求的不斷增加,這種供需變化自然而然的成為黃金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種需求具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持有情況不會因為黃金價格的上漲或者下跌出現大量減持,只有在美元匯率穩定的時候才會發生變化。

從CFTC未平倉契約數據上看,自美國經濟危機以來,黃金未平倉契約數量持續走高,即使在黃金大幅回調之後依然維持在高位。如果只將持續走高的未平倉契約解釋成投機需求,價格變動將會造成未平倉契約重回歷史平均值,但現在這樣的情況顯然沒有發生。
另外,黃金未平倉契約在2009年出現了一個階段性低點,而此時正是歐美經濟第一次探底,2009年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全年上漲近18%,德國DAX30指數上漲近23%,法國CAC40指數上漲22%,與此同時美元指數也趨於穩定,在這樣的環境下黃金對沖匯率風險的需求有所減弱,因此黃金未平倉契約出現階段性低點,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在世界經濟穩定時候,黃金未平倉契約減少,這正好滿足對沖匯率風險需求的一個重要特點。換句話說在黃金買盤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作為對沖匯率風險的儲備而存在,他們不會因為價格的波動而減弱,這也是繼續呵護黃金牛市的重要因素。在世界經濟穩定之前,投資於新興市場的資金還會繼續增加,而對於黃金這種對衝風險的需求也會一直存在,這種需求將一直幫助黃金延續牛市的神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