匜

匜音同儀,是中國先秦時代禮器之一,用於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為盤、匜組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匜
  • 拼音:yí
  • 注音:ㄧˊ
  • 分類:禮器
  • 地區:中國
詞語信息,古代用途,玉匜,獸形匜,青銅朕匜,簡介,發現,特色,銘文內容,意義,古籍解釋,

詞語信息

匜
拼音:yí
注音:ㄧˊ
部首:匚 部外筆畫:3 總筆畫:5
五筆86:ABV 五筆98:ABV 倉頡:SPD,鄭碼:HYI,
筆順編號:15255 四角號碼:7171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31C
<名>
(形聲。從匚(fāng),從也,也亦聲。匚,受物之器。“也”意為“延伸”。“匚”與“也”聯合起來表示“匚向外延伸”、“向外延展的匚”。本義:帶有延伸部分的盛水器(其延伸部分稱為“流”)。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 同本義 [gourd-shaped ladle]。如:匜水(以匜盛水。也指匜中的水)
<名>:匜最早出現於西周中期後段,流行於西周晚期和春秋時期。其形制有點類似於現在的瓢,前有流,後有鋬。為了防止置放時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鑄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緩一些的無足。

古代用途

中國古代貴族舉行禮儀活動時澆水的用具,出現在西周中後期(約2700多年前),盛於東周。匜形橢長,前有流,後有鋬,多有四足。早期匜為青銅製,漢代以後出現匜金銀器、匜漆器、匜玉器。《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記載,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奉匜沃盥是中國古代在祭祀典禮之前的重要禮儀。匜是商周時期用青銅鑄造的一種洗漱器皿,相當於現代的瓢或舀水器,有的有蓋,有的體高,有的全身布滿花紋,造型不一。
匜

玉匜

藏品年代:春秋
藏品規格:通長15.3寬8.3高5.3厘米390克
據見東周至西漢之古玉,刀工粗細不一,其刀之鋒利,可謂切玉如泥也。舊存玉匜-洗具也,乃春秋宮廷之物,遍體水銀沁,極其細膩,或大刀闊斧、或深入淺出,仿佛隨意亂刻,但斟酌便知,形中有型、左呼右應、龍紋布滿全身、上下錯落有致,其刀痕全然布露,乃切玉如泥之真相。顯然易見,亦不易得之奇珍也。吾遇舊玉數件,方知千百中不一見者,惜矣!
匜

獸形匜

獸形匜,春秋後期,通高22.3cm,寬42.7cm,重4.88kg。
匜淺腹,獸頭形曲管式流,龍形鋬,圜底下具4個扁獸足。全器滿布紋飾,匜腹上一條條一首雙身的螭龍相互糾結,螭目突出,構圖明快簡潔。龍形鋬的龍首下探,銜於匜尾,龍尾下垂,尾端外卷,龍身隆起作弓形,龍背、龍首處各立一小龍。此龍形鋬造型之生動,裝飾之繁縟,在東周銅匜中非常突出。
匜
這件銅匜器形精美,做工細緻,極具觀賞性,堪稱同時代銅器中的一件佳作。

青銅朕匜

青銅朕匜是是一件水器,為當時的貴族洗漱用具,這件寶貴的青銅器高20.5厘米,重4.85公斤,器形整體像一隻羊,蓋前端為虎頭,蓋面呈琵琶形,四獸蹄足,器上總共有157字的銘文
青銅朕匜青銅朕匜

簡介

朕匜是屬於西周中期的盥洗器,橢長形,四足,前有注水的流,後有獸首鋬,平蓋,口沿飾竊曲紋一周。通高20.5厘米,腹寬17.5厘米,腹深12厘米,重3.85公斤。收藏岐山縣博物館。器內底和蓋共鑄銘文一百五十七字,器銘和蓋銘連讀,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訴訟判決書,不僅記載了有史以來最早的民告官案件,也記載了第一次法官受賄的情節。

發現

1975年2月,陝西岐山縣董家村村民在村西平整土地時,在距地面約一米的深處,發現了一個橢圓形窖藏,內藏有37件西周青銅器,被譽為中國“青銅法典”美稱的朕匜就是其中之一。

特色

朕匜不但銘文意義重大,而且造型奇特古樸,因此被定為國寶。它虎頭羊足,平蓋寬流,鋬手為獸首屈舌,四足為羊蹄,給人以獰厲威嚴之貌,這在銅匜中少見。器型為匜,而銘文則自名盉,這就明確的告訴人們,西周的匜是由盉演變而來的。已經發現的匜都是周厲王以後時期製作的。這件匜製作工藝講究,帶有西周中期風格,雖然銘文自稱為盉,但它卻是匜的早期形式,這就清楚了匜的早期形狀。

銘文內容

青銅朕匜記載的銘文大意是:西周某年的一天,一個叫牧牛的人,將他的管理者朕告了,“審判長”伯揚父處理這件民告官案件時,認為牧牛膽敢同管理者打官司,要定罪為誣告,判決他要送5個奴隸給朕,為懲罰他的誣告行為,要打他1000鞭子,還要在他臉上刺字,一世只能用黑巾蒙面。後來,牧牛為了減輕懲罰,就送了3000鍰(相當於漢代2000兩銀)給伯揚父,於是伯揚父就改了判詞,改判為只打500鞭,不用刺字,2000兩就作為罰金入了伯揚父的口袋。判決書還要牧牛立誓,以後不能再抗訴。如果朕要告牧牛的話,那就只能恢復受賄前的懲罰。

意義

中國青銅文化,以其獨有的精湛工藝和嫻熟的鑄造技術、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字內容為世珍重。不僅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精華。有著中國已經發現最早、最完整的訴訟判決書,它被冠以中國“青銅法典”的美譽。同時,因為這些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涉及西周中晚期的租田易地和法律判決等史實,董家村窖藏被認定為“拉開周原考古發掘序幕的驚世發現”。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也《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移。《說文》盥器。似羹魁,柄中有道,可以注水。《禮·內則》敦牟巵匜。《唐書·百官志》盥則奉匜。
《集韻》《類篇》《韻會》演爾切《正韻》養里切,𠀤音酏。
《集韻》唐何切,音駝。義𠀤同。
《正譌》也,古匜字,借為助辭,羊者切。助辭之用旣多,故正義為所奪,又加匚為匜以別之。實一字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