酓前銅匜鼎

楚王的禮器——酓前銅匜鼎,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1933年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酓前銅匜鼎
  • 出土地點:1933年
  • 館藏地點:安徽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
概述,研究,

概述

酓前銅匜鼎
名稱:楚王的禮器——酓(yǎn)前銅匜鼎
時代: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通高38.5、口徑67.5、流長12厘米
出土地:1933年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
館藏:安徽省博物館藏
簡介:匜鼎是盛水器,有的匜鼎底部有煙炱痕跡,推測也可作煮食物用的器具。此匜鼎口沿外壁有銘文12字:“楚王酓前作鑄釶(yí)鼎以共歲嘗”。 青銅器中的匜往往自銘“也”或“釶”,“釶”鼎即是匜鼎。《爾雅·釋天》:“秋祭曰嘗”,“以共歲嘗”即是祭祀用的禮器,也是楚王的重要禮器。據考證楚王酓前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至前238年任楚王,即位後割地於秦以求和,後向東發展,在今山東境內滅邳、鄒、費、魯等。前241年與諸侯共伐秦,無功而回,為避秦逼,將楚都遷於壽春。

研究

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是傳說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墳塋被打開,(一說被大水沖開,一說為當地保甲帶人挖開),出土很多銅器、石器。一時間風聲傳布,各地文物商販雲集,地方官紳強取豪奪。政府聞訊將繳獲的七百餘件文物封存於縣教育局,後移交省圖書館。解放後入藏安徽省博物館。另有一些文物流散各地,其中楚王鼎、鑄客豆(兩件)、鑄客鼎、勺等十件銅器流至天津寶楚齋李氏,後入藏天津博物館。壽縣銅器,是楚國器物的第一次大規模出土,震撼了中國文化界,學者們爭相著錄。有孫壯編《寶楚齋藏器圖釋》、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圖錄》等收錄此次出土器物。有李景輯《壽縣楚墓調查報告情況》(《田野考古報告》第一期,1936年)記述此次發掘經過。還有唐蘭《壽縣所出銅器考略》、劉節《壽縣所出楚器考釋》等研究專著。楚王鼎為這批楚器中形體較大,銘文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在出土的當時,曾被譽為“南北楚器之冠”。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銘文一樣的楚王鼎同時鑄造了兩件,另一件保存在國家博物館,我們在《中國通史陳列》中可以看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