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碑南帖論

北碑南帖論

清代阮元撰。與《南北書派論》皆選自《揅經室集》。《北碑南帖論》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次將書法明確分為碑、帖兩大流派。《北碑南帖論》認為,書法借碑刻得以弘揚、流傳,漢唐諸家皆憑書碑享名於世,碑帖各有其長:“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其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北碑南帖論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揅經室集》
  • 作者:阮元
內容,全文,

內容

《北碑南帖論》是中國書法史上第一次將書法明確分為碑、帖兩大流派。《北碑南帖論》認為,書法借碑刻得以弘揚、流傳,漢唐諸家皆憑書碑享名於世,碑帖各有其長:“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其勝。“
阮元以其廣博的學識,精敏的目光,在書壇首倡北碑,以上溯漢、魏古法,從而成為清代碑學的倡導者。

全文

古石刻紀帝王功德,或為卿史銘德位,以佐史學,是以古人書法未有不託金石以傳者。秦石刻曰“金石刻明白”,是也。前後漢隸碑盛興,書家輩出。東漢山川廟墓無不刊石勒銘,最有矩法。降及西晉、北朝,中原漢碑林立,學者慕之,轉相摩習。唐人修《晉書》,南、北《史》轉,於名家書法,或曰善隸書,或曰善正書,善楷書,善行草,而善隸書為尊。當年風尚,若曰不善隸,是成書家矣。故唐太宗心折王羲之,尤在《蘭亭序》等帖,而御撰《羲之傳》,惟曰“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而已。絕無一語及於正書、行草。蓋太宗亦不能不沿史家書法以為品題。《晉書》具在,可以覆案。而羲之隸書,世間未見也。
隸字書丹於石最難,北魏、周、齊、隋、唐,變隸為真,漸失其本。而其書碑也,必有波磔雜以隸意,古人遺法猶多存者,重隸故也。隋、唐人碑畫末出鋒,猶存隸體者,指不勝屈。褚遂良,唐初人,宜多正書,乃今所存褚跡,則隸體為多,間習南朝體書《聖教序》,即嫌飄逸,蓋登善深知古法,非隸書不足以被豐碑而鑿真石也。宮殿之榜亦宜篆隸,是以北朝書家,史傳稱之,每曰長於碑榜。今榜不可見,而瓦當、碑頭及《天發神讖碑》,可以類推。
晉室南渡,以《宣示表》諸跡為江東書法之祖,然布袋所攜者,帖也。帖者,始於卷帛之署書,後世凡一縑半紙珍藏墨跡,皆歸之帖。今《閣帖 》如鐘、王、郗、謝諸書,皆帖也,非碑也。且以南朝敕禁刻碑之事,是以碑碣絕少。惟帖是尚,字全變為真行草書,無復隸古遺意。即以焦山《瘞鶴銘》與蓬萊鄭道昭《山門》字相校,體似相近,然妍態多而古法少矣。《閣帖》,晉人尺牘,非釋文不識,苟非世族相習成風,當時啟事,彼此何以能識。東晉民間墓磚,多出於陶匠之手,而字跡尚與篆隸相近,與《蘭亭》迥殊,非持風流者所能變也。王獻之特精行楷,不習篆、隸,謝安欲獻之書太極殿榜,而獻之斥韋仲將事以拒之,此自藏其短也。夫魏之君臣失禮者,在凳懸仲將耳。若使殿榜未懸,陳之廣廈細旃之上,敕文臣大書之,何不重禮之有?豈君上殿廷,不及竹扇籠鵝耶?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本是南朝王派,故有所書碑碣不多。若歐、褚則全從隸法而來,摩崖巨石,照耀區夏,詢得蔡邕、索靖之傳矣。北朝碑字破體太多,特因字雜分隸,兵戈之間,無人講習,遂致六書混淆,向壁虛造。然江東俗字,亦復不少,二王帖如“禊”、“智”、“體”、“”等字非破體耶?唐初破體未盡,如虞、歐碑中“笑”、“”、“準、”“煞”等字非破體耶?唐太宗幼習王帖,於碑版本非所長,是以御書《晉祠銘》筆意縱橫自如,以帖意施之巨碑之間者,自此等始。伺候李邕碑版名重一時,然所書《雲麾》諸碑,遂字法半出北朝,而以行書書碑,終非古法。古開元間修《孔子廟》諸碑,為李邕撰文者,邕必請張廷珪以八分書之,邕亦謂非隸不足以敬碑也。唐之殷氏、顏氏並以碑版隸楷世傳家學。王行滿、韓擇木、徐浩、柳公權等,亦各名家,皆由沿習北法,始能自立。
是故短箋長卷,意態揮灑,則帖擅其長,界格方嚴,法書深刻,則碑據其勝。宋蔡襄能得北法,元趙孟頫書摹擬李邕,明董其昌楷書脫跡歐陽詢,蓋端書正畫之時,非此則筆力無立卓之地,自然入於北派也。要之漢、唐碑版之法盛,而鐘鼎文字微;宋、元鐘鼎之學興,而字帖之風盛。若其商榷古今,步趨流派,擬議金石,名家復起,其誰與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