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楊家莊村(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大王莊鎮轄村)

北楊家莊村隸屬萊城區大王莊鎮,位於萊城西北25公里,東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處。西隔鳳凰山與溫家莊村為鄰,南接止鳳村,東為上崮河,北靠大宅公路與西上崮接壤。全村共1024畝土地,223戶,728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楊家莊村
  • 地理位置:位於萊城西北25公里
  • 面積:1024畝土地
  • 人口:728口
發展
解放後,北楊家莊村在1947年進行了土地改革;1953年成立了互助組;1955年成立了初級社;1956年與溫家莊、照嘴兩個村成立了一個高級社;人稱“溫、照、楊”。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同年8月吃食堂,臘月解散。
1964年,為了徹底解決人畜用水和生產用水問題,北楊家莊以團支部為首成立了青年突擊隊,在村東河邊連續挖了3個長30米、寬10米、深6米的大口井。三個配套的揚水站像三條青龍,盤上了西嶺,最長的一個有70多米,最短的也有50多米。這項工程共投資五千餘元,動用石料63000餘方,磚一萬塊,用工5000多個,前後歷時五年,可澆灌土地300多畝,這在當時的北楊家莊,是一項十分了不起的工程。為了進一步擴大澆地面積,1965年,又用時一年,投工1000多個、動用石頭1500餘方,在村東建長80米高5米的渡槽兩個,擴澆土地300餘畝。1966年,用600多個勞動日,1000多方石頭,建起了120多米的二級提水揚水站,水池長8米、寬6米、深2水。揚水站最高處九米多,可擴大澆灌面積200多畝。搞水利工程所用的石料,完全是北楊家莊人自己開採、靠肩挑人抬小車推運送的,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但仍沒能從根本上解決用水問題。經過分析研究,決定打井。1975年,請萊蕪鑽井隊在村中心打了第一眼深井,吃水、澆地兩用,主要用於吃水。1981年在村東南、1983年在村西北角分別打了第二眼和第三眼深水井。隨後又打了東南坡深井、南泉深井和莊北頭深井共6眼,累計投資12萬元。至此,北楊家莊95%的土地用上了自流灌溉,實現了水利化。1996年,村民集資8萬餘元,埋設主管道600餘米,用村中心井安上了自來水,祖祖輩輩挑水吃的北楊家莊人,不出大門就喝上甘甜衛生的自來水。
北楊家莊有豐富的青石礦資源。1976年,公社政府在北楊家莊村北征地6畝,建起了石料廠,後因獲利較小而放棄。村內接管後,又增加了石灰窯。1981年,北楊家莊建起了自己的石料廠。1988年,建起了二層樓為主體的村委辦公大院。
“楊家莊地無三尺平,水瓮也要用繩拴在石榴樹上”,這是對以前北楊家莊地理狀況的形象寫照。北楊家莊是青石山、紅泥路,村內無正街,村外無正路,原來只有一條小路從村東北彎彎曲曲通大路,還要經過一個紅泥坡,真是“晴天疙瘩路,下雨路泥濘”。
1982年,北楊家莊進行村莊、道路整體規化,修建了一條1000多米長、12米寬的通街公路,向北直通大宅公路,並在1984年用水泥200噸進行了全部硬化。在村北下坡的地方還建了一座磚砌、水泥抹面的大門,上有原大王莊鎮黨委副書記孫延年書對聯一副:“物華天寶日,人傑地靈時。”門上方正中寫著:“百福門”。三個大字。1999年,北楊家莊又修了一條長1500米、寬10米的大路,緊接南北大街向南直通止鳳村,使北楊家莊的交通有了極大的改觀。
1975年,北楊家莊通電,是當時溫家莊管區第一個用電的村。大隊買的25寸黑白電視機,是全村的第一台電視機,著實讓村民開了眼界。
北楊家莊村能人輩出。王紀懂是較早富裕起來的一個,如今他早已擁有了自己的廠子,當起了老闆。2002年春,村民王甲全個人投資5萬餘元,在村東南打了一眼深井,可澆灌土地200多畝,既方便了民眾,又增加了個人收入,可謂一舉兩得。同年春,村民王明長在村南建起了大棚養雞場,與泰偉公司簽訂契約,一次可養雞8000餘只,獲利1萬餘元。
北楊家莊人對教育有著特殊的感情,1951年前,村內就有時斷時續的國小。從1951年開始有了常年國小,1962年,在村中央建起了第一所正規國小,設複式教學班;1973年遷往村北,仍是複式教學;1984年,在村北建了一所前出廈國小,共10間教室,5個教學班;因村莊規劃,1996年又在村南南北大街東側建起了一所前出廈的正規學校,16間教室含一至五年級5個班,附設幼稚園。張偉明從部隊考入重慶大學,是村裡的第一個女學生,現為部隊高級技師。現在,北楊家莊已經先後送出去了11名大學生。
北楊家莊已經今非昔比,勤勞智慧的北楊家莊人,正用自己的雙手,描繪著更加光明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