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四先生

北山四先生

“北山四先生”,也稱“金華四先生”,是對宋元時期金華學派的四位著名學者,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的統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山四先生
  • 成員: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
  • 時代:南宋至元
  • 學派:金華學派(婺學)
名稱來歷,學術傳承,人物簡介,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著作觀點,理學化的文學觀,理學化的史學觀,歷史地位,學術認可,國家認可,

名稱來歷

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是南宋至元年間,金華的四位理學大家,而四人也是遞相傳授的師生關係。
元時,金華建有四賢祠。
明代章一陽的《四書正學淵源》概括四人成就為:“孔孟未發奧得朱注而朗於日星,朱注未盡意義又得四先生闡明殆盡。”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他的《宋元學案》卷八十二《北山四先生學案》中,將“何王金許”四先賢自成一派的遞相傳授,命名為“金華學派”,全祖望後續更名為“北山四先生學派”。
在學界逐步形成了“北山四先生”這一稱謂。

學術傳承

“北山四先生”是朱熹的嫡傳。
在中國儒學發展史上,朱熹具有特殊的地位。到了朱熹這裡,儒學成了理學。宋元明三個時期的儒家學說,常稱之為宋明理學。朱熹是宋朝最大的儒家。
朱熹最重要的弟子叫作黃乾,既是大弟子,也是其女婿。黃乾在世時,他對朱熹學說的解釋,代表了朱學的正宗。黃乾的後學主要又分為三派:江西一派、北方一派和浙江一派。浙江一派,黃乾傳給了何基,朱熹的學說從此在金華生根發芽,而後何基傳給王柏,王柏傳給金履祥,金履祥傳給許謙。
首屈一指的是何基,他開的宗立的派,何基曾被特薦授婺州教授兼麗澤書院山長,但他太謙虛,沒有就任。山長相當於校長,能被推薦做山長的,得是道德學問、朝野聲望都出類拔萃的人物。宋代的書院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是高等學府,而麗澤書院相當於現今的北大、清華。南宋有“四大書院”:朱熹主講的白鹿洞書院;張栻主講的嶽麓書院;陸九淵主講的象山書院;呂祖謙主講的麗澤書院
之後,王柏繼承了何基衣缽,他曾擔任過麗澤書院的山長,也曾去台州上蔡書院擔任山長。
婺學後來的傳人,經歷了金履祥、許謙,朝廷認為他們是朱熹的嫡傳弟子,他們雖然傳授的是朱學,但沒有默守朱學,許多地方都有創新見解,對朱學有一定的發展。
宋元朱子後學主要分三支,皆因黃乾而上承朱子。江西的一支是由黃乾傳給饒魯,饒魯再傳給程若庸,並由程若庸傳給吳澄。北方的一支是趙復、姚樞、劉因、許衡之學,實出自黃乾。浙江的一支是由黃乾傳給何基,何基再傳給王柏,由王柏傳給金履祥,由金履祥傳給許謙,此即“北山四先生”,也稱“金華四先生”。
北方一脈,章句之學氣息頗重;而江西一脈則染於象山心學。所以,宋元時期的朱子學,以“北山四先生”最為純粹,成為朱學正宗和嫡脈。
北山後學,重要的有柳貫,字道傳,婺州浦江人,受業於金履祥,元代“儒林四傑”之一。吳師道,字正傳,婺州蘭溪人,許謙學侶,元代文學家、詩論家。此外,浦江方鳳吳萊,義烏黃溍等均與北山四先生及其後學處於師友之間。明初史學家、文學家宋濂王褘、戴良師從柳貫、黃溍,其中宋濂成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

人物簡介

何基

何基(1188—1268),字子恭,號北山,今金華羅店後溪河人。終身講學著述,隱居北山盤溪。墓葬金華城南油塘,2010年遷後溪河村山後壠回田。後裔有現代歷史學家何炳松、何炳棣,法學家何德奎(人稱何氏三傑)。何基是北山學派的開創者,他親受黃乾而篤信朱子學,曾輯錄《朱子語類》和《朱子文集》的相關條目以作《易啟蒙發揮》、《大傳發揮》、《太極通書西銘發揮》、《大學發揮》、《中庸發揮》、《論孟發揮》、《孟子集注考》等書,疏解《朱子齋居感興詩二十首》以發明朱子理學。 其理學強調朱子——黃乾一系之道統,縱論太極陰陽說、理氣論及理一分殊說,他畢生讀《四書章句集注》而涵養心性,終成為知行合一、學修並重的醇儒,開啟了北山學派之先河。

王柏

王柏(1197—1274),字會之,號魯齋,婺州金華人。出生於金華王氏世家,堂伯父王淮官至丞相。祖王師愈、父王瀚問學於朱熹、呂祖謙。王柏墓於2011年末在浙師大對面金華御園工地內發現,2015年遷至金華秋濱街道王五元村。王柏從學於何基,是“北山學派”第二代中堅,宋元之際朱學傳播的重要橋樑。在道統論上,他羅列了從孔孟到周敦頤、二程、楊龜山、羅從彥,李延平、朱子、黃乾、何基的道統世系圖,並把朱子的“理一分殊”作為該道統的法門。在天道觀上,他批判性地繼承了朱子“無極而太極”的命題,並把朱子的“太極說”與邵雍的“元會運世說”創造性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宇宙演化論,並強調了朱子的“天地生物之心”及理氣合一說。另外,在繼承朱子《四書章句集注》的基礎上,提出了“王柏版”的《大學章句》與《中庸章句》。

金履祥

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號次農,家居仁山下,學者稱仁山先生,南宋婺州路蘭溪縣純孝鄉循義里桐山(今浙江省蘭谿市黃店鎮桐山後金村)人。其墓葬於蘭溪芝堰鄉銅山後金村,是四先生中保存最完整的。19歲時摒棄舉子業,嚮慕濂洛之學,從學王柏,又因王柏從登何基之門。元軍圍攻襄樊,他曾向朝廷獻“牽制搗虛”之策,請以重兵由海道直趨燕薊,可惜未被採用。一生不仕,執教釣台書院、齊芳書院、麗澤書院。金履祥是何基、王柏的高弟,“北山學派”第三代中堅, 他與王柏都是宋元之際朱學傳播的重要橋樑。在《濂洛風雅》理學詩選中,金履祥便以二程、楊時、羅豫章、李延平、朱子、黃乾、何基為正宗的道統觀。他系統闡發了朱子的“天地生物之心”及“格物致知”說, 明確提出了“知行合一”及“理之氣”“氣之理”的命題,並撰《大學疏義》、《論孟集注考證》對《四書章句集注》進行補正和闡發,促進了朱子學的發展。

許謙

許謙(1269—1337),字益之,號白雲山人,金華人。2011年初,許謙的家族墓葬群在浙師大區域現身,許謙當年就住在十里牌樓附近,故有“城北十里許”的說法。但已看不到許謙的墓了,只有菜地,許謙後人只好扒了兩塊磚頭回去,建墓東陽八華山。其祖父時由金華遷東陽。許謙31歲時從學金履祥,是“北山學派”的第四代傳人, 隱居東陽八華山講學。許謙他與北方的許衡並稱為”南北二許”,更是元代朱子學的重鎮,對朱子學的傳播和官方認可貢獻至大。其理學發揮朱子的“格物致知說”,疏解《四書章句集注》,且屢屢有創新。如他論命,提出了“天理之命”和“氣數之命”的範疇;論鬼神,則提出了“大的鬼神”和“小的鬼神”的範疇;論太極,則提出“太極生陰陽非如母生子”之命題,皆深造自得之語,發朱子之所未發。四先生中,許謙弟子最多,影響最大。“出於三先生(何、王、金)之鄉,克任其承傳之重;三先生之學,卒以大顯於世。然則程子之道得朱子而復明,朱子之道至許公而益尊。”

著作觀點

理學化的文學觀

受朱子文學的影響,北山四先生重視文學。他們秉持“道本文末”“文以載道”的文論,崇尚自然平實、條分縷析的文風。
何基解釋《齋居感興詩二十首》,王柏編《濂洛文統》、《詩可言》、《朱子詩選》、《勉齋北溪文粹》、《文章指南》、《文章復古》、《文章續古》,金履祥編《濂洛風雅》等文選詩集,並以理學為主題創作了大量詩文,把理學與文學結合,使文學理學化。

理學化的史學觀

北山四先生既標舉理學,又兼及史學。如王柏的《續國語》、《資治通鑑綱目凡例後語》,金履祥的《資治通鑑綱目前編》,乃至許謙的史學著作,都聚焦於《春秋》、《資治通鑑綱目》的史學觀:即辨正統、明順逆、嚴篡弒、別善惡、理治亂得失,以扶植綱常名教而正人心。這就是四先生的理學史觀,它明顯受到朱子歷史哲學的影響。

歷史地位

學術認可

勉齋之學,既傳北山,而廣信饒雙峰亦高弟也。雙峰之後,有吳中行、朱公遷亦錚錚一時。然再傳即不振。而北山一派,魯齋、仁山、白雲既純然得朱子之學髓,而柳道傳、吳正傳以逮戴叔能、宋潛溪一輩,又得朱子之文瀾,蔚乎盛哉!是數紫陽之嫡子,端在金華也。——《宋元學案》卷八十二《北山四先生學案》
何、王、金、許一脈,以朱子學為宗,並以傳承朱學為己任,他們師門興盛,碩儒輩出,學脈不斷,其後學延至數百年,成為宋元時期傳播朱子理學的重鎮,明代初年朱子學的重要倡導者。

國家認可

清雍正二年(1724),清廷議裁決,孔廟增祀包括北山四先生在內的二十人,其中何基、王柏列東廡先儒,金履祥、許謙列西廡先儒,標示了國家學術權威對他們的認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