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講座(第1輯)

北大講座(第1輯)

《北大講座(第1輯)》是200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本會。

基本介紹

  • 書名:北大講座(第1輯)
  • 作者:本會
  • ISBN:9787301053560
  • 頁數:373
  • 定價:21.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1
  • 叢書:  北大講座
內容介紹
何謂“講座”?學者台上講,學子座下聽。有人曾“戲言”:在北大課可以不上,但講座決不能不聽。如今在我們的校園裡,海報欄上有各種各樣的講座預告,講前教室里擠滿了學生,課桌上都是占座用的物品,講時則是醍醐灌頂般的醒悟,講後則是詰問、辯論與深深的思索。這一切成了北京大學最別致的一道校園風景。透過這景色,你既能看到傳統上認為的象牙塔內不甘寂寞的“居民”收回目光里的清高,開始對校園內的自我進行省思:你也能看到,塔外的世人,用羨慕、好奇和探詢的目光注視著行色匆匆的塔內學人,甚至開始駐足校園、流連忘返。講座不僅增添了北大這塊神聖土地的內涵,而且讓這個古老的校園更加生機盎然、青春煥發,並因此而成為北大學子的寶貴精神財富。
大學培養綜合型人才,拓寬學生知識面,改變教學模式和課程安排自然是最根本的。但短期內完成的難度很大,通過眾多的講座使大學生了解其他學科的情況,激發其學習興趣,引導他們多學習基本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了解當代科技的進展和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熱點,使同學們更好地了解社會,融入社會。講座,也就成為校園文化中最為活躍的組成部分之一。講座,就是一個素質教育的開放課堂。
學生們是貪婪的,單一的專業學習絲毫不能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這個時候,講座以一種“知識快餐”的形式出現了。它可以讓學生們了解數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經法諸學科的最為基本的東西,也可以讓他們深入研究與探討某一方面的學術前沿。比如隨著新世紀的到來,以“新世紀,新北大”為主題的系列講座在校園裡漸成氣候,成為諸多講座中的佼佼者。該系列講座包含數學、物理、計算機、生命科學、考古學、文化現象等各個學科領域,內容都是世紀之交的前沿問題、熱點話題,極大地豐富了廣大同學的課餘生活,也為北大校園學術文化增色不少,成為北大迎接新世紀的重要學術活動。再比如,幾乎每一個學期,在中文系、歷史系都有學術討論會,多位中外學術泰斗剖析新的觀點、新的方法,學生在座,常有如沐春風之感。
學生們是愛求索的,他們熱血沸騰,年輕氣盛。懷疑、思辨便成了他們思想的標籤。所謂“理不辯不明”,這個時候,講座便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辯論的講壇。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進發的火花或許就成為照亮他們一生學術生涯的明燈。比如在我們的電教報告廳曾舉辦過一系列關於後現代主義哲學的講座。在那裡,海德格爾、康德、尼采等人的思想被理性地思考著,後現代主義哲學的發生與發展被審視著。辯論時常在講堂上發生,講者聽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
學生們是不甘寂寞的,小小的校園難以阻止他們去放飛理想的翅膀。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因為有前輩成功的足跡。這時候,講座便成了前人與後人貼心交流的場所。比如北大團委舉辦的“素質教育一百講”系列講座,邀請了一大批各個學科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和社會上、企業界的成功人士,就其個人的成長曆程、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及如何成才等方面進行介紹,給以啟迪和鼓勵。邀請到了包括王選、姜伯駒、甘子釗等院士、教授和英特爾、微軟等信息產業的巨頭們來演講,深受廣大同學好評。很多青年學生在一些創業精英的鼓勵下也開始嘗試,去親身體驗創業過程中的一絲苦、一點甜。
我想,講座如果在大學裡消失,校園文化便會成為戈壁上的涓涓細流,雖澄澈,但孱弱且短暫。並且,講堂上智慧的閃光不應只局限於校園,而應該走出去,給所有愛智慧的人以聆聽大師教誨的機會,去親身體會細流是如何變成洶湧的波濤奔騰至海的。於是,便有了這本收錄一年來北大校園內精彩講座的書。本次出版的是《北大講座》系列叢書的第一輯。書中的主講者既有人文社會科學諸領域的頂尖學者如葉朗、李伯謙、厲以寧等教授,也有生命科學和醫學、心理學領域的韓啟德、張禮和院士和王登峰、蔡志基等教授,他們廣博的學識、儒雅的風度一定會令大家耳目一新、受益匪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