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門(大理古城北城門)

北城門(大理古城北城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理位於雲南省的中部,距離省會城市昆明400多公里。歷史這裡曾經是蜀身毒道茶馬古道重要的周轉站。因此這裡又被稱為亞洲文化十字路上的古都。

坐落在蒼山洱海之間的大理古城曾是古代南詔國大理國的都城。始建於公元1382年,據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今天的古城中保留下來的建築,最古老的也就是一百來年的歷史。現在保存下來最完好的兩座城樓,一個是南城樓,一個是北城樓。 北門稱安遠,南北城門相對,東西城門相錯,四隅 建角樓。一九八五年大理古城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理古城北城門
  • 別名:三塔門
  • 文保級別:大理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歷史沿革,文保信息,修繕工程要求,修繕工作情況,發現文物石碑,交通,

概述

大理位於雲南省的中部,距離省會城市昆明400多公里。歷史這裡曾經是蜀身毒道,茶馬古道重要的周轉站。因此這裡又被稱為亞洲文化十字路上的古都。
坐落在蒼山洱海之間的大理古城曾是古代南詔國和大理國的都城。始建於公元1382年,據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今天的古城中保留下來的建築,最古老的也就是一百來年的歷史。現在保存下來最完好的兩座城樓,一個是南城樓,一個是北城樓。北城樓,又稱“安遠樓”。北城門又稱“安遠門”、“三塔門”,始建於公元1382年,是古城四座城門之一。城樓的屋頂採用了中國宮室建築中較高等級的重檐歇山式,保留了明朝時的建築風格。

歷史沿革

大理古城北城樓建於明代洪武二十三年,“文革”期間遭到部分損毀。
1984年重修,由於當時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修繕層次較低。歷經30多年風雨之後,城樓逐漸出現瓦面變形,局部木構件不同程度腐朽、破損等情況。
2015年7月,大理旅遊度假區相關部門組織專家進行勘察並編制北城樓修繕方案,於2015年11月正式動工,先後完成了城樓主體結構、樓頂修繕,城樓外立面彩繪、電路改造、消防管網鋪設等工程。
2016年09月修繕完畢。

文保信息

一九八五年大理古城被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保範圍:北城樓,北至獅子橋北5 米為界。
建設控制地帶: 執行古城保護規劃的規定。

修繕工程要求

為充分保存北城樓的歷史風貌,此次修繕嚴格按照文物修繕相關要求,從結構法式、構件質地、修繕工藝、文物藝術等四個方面來確保“修舊如舊”。
結構法式方面,為統一風格,此次維修採用揭頂維修的方式,重新更換了瓦屋面頂的琉璃瓦、木質窗子、手扶樓梯,並重塑了屋頂的仙獸雕塑。同時,復原了城樓北側城垛。
構件質地方面,歷史上曾對大理古城北城樓進行過幾次修繕,但受當時經濟、技術等原因的限制,部分修繕未遵循“修舊如舊”原則。因此,在此次修繕過程中,將以前修繕用的機制紅磚全部剝離,統一使用從民間蒐集而來的古磚;將以前採用混泥土鋪設的走廊地面改用仿古六角青磚進行重新鋪設;將部分水泥房椽子全部更換為實木房椽子。
修繕工藝方面,為充分保護北城樓實物原狀與歷史信息,同時考慮城樓的耐久性和耐腐化性,此次修繕用了石灰砌牆、紙筋灰勾縫等傳統工藝。在保存城樓古樸風貌的同時,也讓城樓更具耐久性。
文物藝術方面,此次修繕為了充分體現古建築的藝術性,特邀大理白族民居彩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雲義老人進行北城樓的彩繪工作,整個彩繪使用了古建築彩繪方式之一的旋子彩畫,其最大的特點是在藻頭內使用了帶卷渦紋的花瓣,即所謂旋子,這一工藝的使用,充分展現了北城樓的藝術美!

修繕工作情況

據了解,大理古城北城樓建於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曾遭到部分損毀,1984年重修,由於當時經濟和技術條件有限,修繕層次較低。歷經30多年風雨後,城樓逐漸出現瓦面變形、城磚鬆動破損、局部木構件不同程度糟朽腐爛等情況。為此,北城樓修繕工程於去年11月啟動。
“北城樓修繕工程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主要進行城樓主體結構修繕、外立面彩繪、消防管網鋪埋等。”大理市古城保護管理局規劃建設科科長劉文華介紹,為了保證北城樓原有風格不變,修繕時著實費了不少心思。
修繕城牆,首先要把過去重修時的機制紅磚和水泥清除,工人們小心翼翼地用鑿子一點一點剝離。為保持古城樓風貌,砌牆時還不能採用水泥,全部換成石灰,小面積的勾縫則使用紫筋灰。就連新換的磚也全都是過去老房子拆下來的磚,這些磚是有關部門專門從大理各地的老百姓手裡收集來的。北城樓還恢復了古代城牆上的城垛,還原了北城樓的歷史感、滄桑感。
同時,對北城樓一些破舊、雜亂的部分進行規整。比如,以前屋頂的瓦片長短不一,青瓦、琉璃瓦混雜,現在則全部換成琉璃瓦,整潔美觀。糟朽腐爛的木窗也進行了更換,加強了防水保護。專業的古建彩繪師還在城牆外立面,畫上傳統風格的彩繪。
為了更有效、安全地保護北城樓,城樓內部還進行了電路改造、消防管網鋪設等。
北城樓修繕工程還複製了南城樓上郭沫若提寫的“大理”牌匾,用一塊重達686斤的大理石製成,安裝在城樓南側的門洞上方。

發現文物石碑

工作人員在修繕大理古城北城樓時,發現明代“三塔門”石碑。據介紹,這塊碑已有414年歷史。
修繕北城樓的工作人員黃邵達告訴記者,北城樓修繕前,北面門洞上方部分糊著砂灰水泥,用顏料畫出城磚的樣子,寫著“大理”兩個字。“修繕的時候,我們讓工人用小鑿子把這一大片水泥鑿掉。沒想到,水泥下竟藏著這樣一塊石碑。” 黃邵達說。
當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將水泥剝開後,石碑真面目展現在眾人面前。石碑長2.23米,寬1.1米,厚5.3厘米,為大理石材質。白底紅字,正中間寫著“三塔門”三字,碑面右側寫著“楚人龔銘題”(楚人龔銘題),左側寫著“萬曆壬寅冬重修”。
石碑重現後,大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專家及時到實地進行查看。結合史料記載,大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王東向記者介紹,三塔門,即古時北城樓的名稱。萬曆壬寅年是公元1602年,屬明代。楚人龔銘是萬曆年間進士,籍貫在今天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時任大理府同知。由此可知,大理古城北城樓修建於明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經歷了200多年的風雨後,於萬曆壬寅年(公元1602年)前後進行過一次重修,龔銘作為當時大理地方官為北城樓進行題字。該石碑的重現,不僅展示了大理古城的歷史風貌,也對研究當時的城市格局、地名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現在,這塊石碑仍鑲嵌在大理古城北城樓原位置,碑面已被清理乾淨,字跡清晰可辨。

交通

1、若是乘火車到大理,可直接在大理火車站坐8路公車,終點站就是大理古城北鬥神野礦泉附近,車費2元/人;若是乘飛機到大理,可先乘機場大巴到蒼山飯店,再到最近的“市醫院”站乘8路。
2、從下關去往大理古城,可乘坐公交公司始發的4路公車,終點在大理古城南門附近,車費2元/人。
3、下關建設路和文化路上有一些小巴車可到大理,車程約30分鐘,車費約50元。
4、在下關大理火車站乘崇聖寺三塔專線公車至大理古城附近,票價3元(雙層巴士),2元(普通公車)/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