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門(清源置縣時三大元老城門之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門,謂之北城門。是清源置縣時三大元老城門之一。鄉人叫北門樓,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北門區域內的一處象徵性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城門
  • 地理位置:清源
  • 著名景點:天、地、水之三位神像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簡介

北門,謂之北城門。是清源置縣時三大元老城門之一。北門南北走向,北依北關街(古稱義賑街)迤北古官道至省城太原府。城門左右為東西城壕,壕內有積水東流晝夜不息。壕西鄉人稱道西,有人家兩三戶。迤西與西關村接壤。城壕東為城裡城外務農鄉人的田間小路。那時,東城壕野草邊地特別荒涼,小孩不敢遠走。城門裡南向筆直一條街,名北門大街。西折水橋街、衙門街、西門街。迤北察院街(也稱糧店街),牌樓街至南門街。整個城池望著北門,大有眾里拱北之感。

地理位置

北城門,鄉人叫北門樓,它和南門一樣是一座雙層磚木結構的城樓。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北門區域內的一處象徵性建築。看到它,就像看到我的家。小的時候,每日城門裡出出進進,年復一年,頗有光顧,因而在我的心目中,對它是情有獨鐘。

歷史沿革

二十世紀50年代初,那時北門樓還在,也比較完好。城台和西門一樣堅實壯觀,城門裡右側的土城牆上修有鋸齒形磚砌台階,可輕鬆拾階而上。城台上修有戌樓(俗稱城樓)兩層,和南門一樣挺拔而高大。城台四面寬展有廊,門窗閣扇僅存無幾,牆裡牆外磚頭石瓦隨地可見。樓上存泥塑三尊,傳為天、地、水之三位神像,中為玉皇大帝。塑像看上去還比較完整,只是色彩剝落,衣紋短缺,總之城樓破損嚴重無人問及。整個城樓通高20米,城台寬12米,門洞進深16米,為縣城門樓之最如在城樓觀望,四周風光可一覽無餘。
城門外和西門一樣,增修有翁城以防水患。在修翁城之前,北門也曾遭受白石洪水侵入,清順治十七年六月,大水夜半沖北城門,樓券突傾。此後,才修的翁城。所謂翁城,實際上就是在外城門兩側築起一個半圓狀的,又高又厚的石頭牆體,出口處留有閘門,古代稱之“闉”,以擋洪水侵入。城頭下設有貫穿南北的城門洞。門洞因地勢因素(城裡比城外低一房之多)故修的里高外底,門洞由三節連貫,長達四丈有餘。當時洞內門扇還在,那門扇又高又厚給人留下很深的記憶。門洞左角還有泉水一池,泉水平地湧出,嘩嘩的流水聲日夜不斷。這也是鄉人夏季路經此洞飲水的極好地方。此水清澈見底,清涼甘甜,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1956年,清源在城一、在城二區域合併成立高級農業合作社。同年我國憲法頒布實施,鼓起名“迎憲”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當時處於破除迷信時代,當地幹部社員視城樓為迷信產物,便將城樓拆除,僅剩城門洞一座。拆下來的木石歸農業社使用。時光轉至1969年迎憲生產大隊搞新建隊部,為了使用城門的磚、石,又將剩下的城台和門洞一起拆除,夷為平地。
從此,一座飽受風霜的隋代文化古城,前後歷程1373年走完了它最後的歷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