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既是食品學院的前身是北京輕工業學院化工系,成立於1958年。1999年6月更名為化工學院,2002年1月更名為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2011年1月基礎化學系劃歸理學院,新組建為食品學院。學院目前下設應食品科學與工程系、套用化學系、生物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和化工教研室等教學單位,以及食品添加劑與配料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中心、北京市食品風味化學重點實驗室、國家輕工業蘆薈製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大型儀器分析中心教輔和科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本科專業:5個
  • 一級學科:三個
  • 二級學科:5個
簡介,學院領導,師資力量,院士介紹,取得成績,食品科學學科簡介,食品添加劑,食品化學,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工程,套用化學學科簡介,本學科發展概況,本學科研究方向,本學科主要特色,學術地位,

簡介

學院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套用化學、生物工程、環境工程5個本科專業;有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三個一級學科和食品科學、套用化學、生物化工、環境工程、環境科學5個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及化學工程的專業碩士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中套用化學是北京市重點學科、北京市品牌建設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北京市特色專業、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環境科學與工程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生物化工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
北京工商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學院師資隊伍雄厚,全院有教職工61人,專任教師49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2人),教授14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38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5人。教師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1人,北京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3人,北京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0人,北京市科技新星5人。精細化工團隊2005年獲得北京市屬市管高校教育創新團隊,香料化學教學團隊2009年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還有20多位教師在多個學術團體機構擔任理事、執委、委員及多種學術刊物擔任編委等社會職務。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62人,碩士研究生213人,學院實驗室總面積約6000 m2,設備資產總值9700餘萬元,資料室藏書5000多冊。食品學院是一個教學研究型學院。多年來,學院堅持以“人才立院、特色興院、科研強院”為目標,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以科學研究促進學科建設,以學科建設促進專業建設,以實踐教學和創新實踐為教學特色,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共培養了5000多名合格的高級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學院科研成果豐富,近年來“重要含硫食用香料的研製”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重要香原料2-甲基-3-巰基呋喃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的研製與套用”、“天然級肉味香精生產技術”及 “特殊性能化合物設計合成方法及套用研究”等3項成果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原味濃縮肉湯生產技術”項目榮獲2010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學院還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0項,發表論文800餘篇,出版專著近40部,授權發明專利50餘項。目前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973” “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100餘項,契約總額1千多萬元。
領導視察領導視察
黨員教育黨員教育
學院積極推進以德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展現當代青年學生風貌。我院多年來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院專業特色,利用學院科研優勢,通過食品科研社、化妝品協會、環保協會等社團活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級各類科技技能競賽活動,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學院認真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面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院2010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7.4%,其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95.45%,環境工程專業98.39%%,生物工程專業98.21%,應化專業97.92%。學院每年根據學生綜合測評成績評定優秀學生獎學金、單項獎學金和專項獎學金等,學院校友和國內知名企業、院所還在學院設立了“彤程助學金”、 “瀚陽獎優助學基金” 、“ISP”獎學金和“中國日化院專業獎學金”等4項獎學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優秀學生。
我校積極拓展國際化辦學層次,2006年起我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與愛爾蘭考科大學食品相關專業實施“2+2”和“3+1+1”等合作辦學項目,為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開闢了新的途徑。

學院領導

院長 徐寶財(左二)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財務工作
學院領導學院領導
總支書記 何猛 (左三) 主持院黨務全面工作;分管學生、黨建、工會工作
副院長 曹學麗(左四) 分管本科教學工作
副院長 王成濤(左一) 分管學科建設、科研、研究生工作

師資力量

學院師資隊伍力量雄厚,全院教師45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研究生導師25人,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教師1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8人,具在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占專任教師的90%。教師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1人,北京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北京市拔尖創新人才2人,北京市優秀教師2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7人,還有20多位教師在多個學術團體機構擔任理事、執委、委員及多種學術刊物擔任編委等社會職務。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34人,碩士研究生129人,學院實驗室總面積約6000 m3,資產總價值超過4000萬元,資料室藏書4500多冊。

院士介紹

孫寶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工商大學副校長、兼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工學會理事、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香料和食品添加劑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84年畢業於北京輕工業學院化工系。2003年獲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建立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徵結構單元模型,主持研究成功了一系列重要肉香味食品香料製造技術,奠定了我國3-呋喃硫化物系列和不對稱二硫醚類食品香料製造的技術基礎;凝練出了“味料同源”的中國特色肉味食品香精製造新理念,主持研究成功了以畜禽肉、骨為主要原料的天然級肉味食品香精製造技術,奠定了我國天然級肉味食品香精製造的技術基礎。作為第1完成人獲1999年和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5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獲發明專利13項。出版學術著作9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40餘篇。
孫寶國孫寶國
2010年1月18日下午,市委書記劉淇,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會見了我校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劉淇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其當選表示熱烈祝賀,對孫寶國在食品生物工程的科技研發中取得的重要成果,為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的積極貢獻給予高度肯定。
孫寶國院士對北京市領導長期以來給予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他匯報了從事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及教學工作情況,並對北京市食品工業的發展提出了建議。他表示,今後要在食品科技領域努力工作,開拓創新,為北京食品工業的發展和中國食品工業的發展作出新貢獻。他也希望北京市領導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和幫助北京工商大學。
陳克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副主任,教育部輕工與食品領域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發改委輕紡工業專家,全國模範教師。現為華南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輕工與食品學院教授、“植物資源化學與化工”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首席科學家兼主任。北京工商大學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陳克復陳克復
196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89年被輕工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1991年晉升為教授,並從該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被批准為博士生指導教師。陳克復院士長期從事輕工技術與工程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其研究方向在食品領域有食品流變學、現代提取分離技術;在環境領域有廢水處理技術、植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技術;在化學品領域有輕工特別是造紙專用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套用;在造紙領域有中高濃紙漿清潔漂白技術、紙頁成形技術、塗料與塗布技術、高速造紙機關鍵技術、纖維懸浮液流變學。已主持並完成近二十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並獲得了重要成果。為了解決我國輕工業在“資源與環境”方面的瓶頸約束問題,在節能、降耗、減排、清潔生產的高新技術普及與研發方面,一直進行不懈地努力,取得了具有原創性、實用性的重大成果,為我國輕工業清潔生產做出突出貢獻。
陳克復院士作為主持人,已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近十項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發表科技論文265篇,其中60多篇被SCI、EI收錄。出版的主要學術專著有:《食品流變學及測量》、《液體粘度及測定》、《漿料輸送與輸送機械》、《造紙機濕部漿料流體動力學》、《中高濃製漿技術與裝置》、《製漿造紙機械與設備》、《中高濃製漿造紙技術的理論與實踐》等7本,主編高校重點教材《製漿造紙機械與設備》(上、下冊),主審全國工程碩士專業教材《固體廢物污染物控制原理與技術》。申請近30項發明專利,其中有13項已授權。
陳克復院士已培養了30多名博士,都已成為輕工科技界的優秀科技人才,目前在校博士生17名,陳院士任教近40年,治學嚴謹,對學生要求嚴格,受到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龐國芳
國家質檢總局首席研究員之一、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審員會副主任、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國際公職化學家聯合會(AOAC)資深專家。近30年始終工作在檢驗檢疫第一線,致力於食品科學檢測技術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在農藥等化學污染物殘留微量分析技術領域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工作,在研究高靈敏度、高選擇性、高解析度的多殘留快速檢測新技術、新方法方面;在研究新型萃取、分離、富集等樣品製備新技術、新方法方面多有創新。在檢測技術標準化工程化方面頗有建樹,建立了139項國家技術標準和2項國際AOAC標準,提升了相關產品的質量,促進了相關行業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3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4次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5次榮獲國際AOAC科學技術獎。論著6部(800萬字),論文80多篇(其中26篇SCI論文)。培養帶出了一支包括2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專家,4名教授級研究員和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高水平科研團隊。
龐國芳龐國芳

取得成績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是一個教學科研型學院,多年來學院堅持以“人才立院、特色興院、科研強院”為工作目標,堅持以教學科研工作為中心,突出學科(專業)的地位,加強學科(專業)的建設,促進學科(專業)的發展,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為國家共培養了5000多名合格的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 學院科研成果豐富,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省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0項、發表論文500餘篇、出版專著近30部、授權發明專利23項。目前承擔“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約60項,契約總額上千萬元。

食品科學學科簡介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科學學科是北京市屬高校唯一的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也是全國高校食品科學近10年來唯一獲得3項國家科技成果獎(包括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和省部級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的學科。食品科學的前身1959年成立的原北京輕工業學院發酵工程專業。金培松姚國雄等老一代專家奠定了本學科堅實的基礎,之後又湧現出孫寶國、宋煥祿、曹學麗、張力等國內外有影響的專家學者。
該學科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結構合理的學科隊伍,現有教師4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26人。與本學科相關的“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實驗室”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本學科現有實驗室面積4850平方米,儀器設備原值 5925萬元。近3年承擔包括“973”項目專題、“863”項目、國家支撐計畫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項目105項,在研項目經費3874萬元,高級職稱人員年均經費53.9萬元。
該學科緊密結合食品工業科技發展和首都經濟發展需要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經過長期研究工作的凝練,目前已形成了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食品添加劑

本方向以食品香料香精、食品乳化劑、甜味劑、生物抗氧化劑、生物防腐劑和功能性食品配料為研究重點,在以下四個研究領域特色尤為突出:(1)分子結構與香味的關係研究。首次提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徵結構單元,為肉香味分子設計提供了理論依據;(2)鹹味食品香精研究。在國內率先研究出了以肉蛋白、骨頭提取物、酵母抽提物等酶水解產物,以及脂肪調控氧化物為主要原料的天然級肉味香精生產技術,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含硫食品香料及雜環食品香料研究。研究了含硫食用香料及雜環食用香料的不對稱合成技術、綠色合成技術,使製備出的產品成本低,香氣更加純正;(4)新型食品食品添加劑的開發研究。研究了食品乳化劑的綠色合成技術,得到了性價比好的產品。上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研究成果,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學術帶頭人孫寶國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第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食品添加劑分會理事長,北京食品學會副理事長。
近5年來,本研究方向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2項,出版學術著作7部,總計發表學術論文205篇,其中SCI、EI收錄25篇。

食品化學

本方向主要研究食品成分與食品品質之間的內在聯繫及食品品質的智慧型化評價,尤其在賦予食品特徵風味的氣味活性化合物的鑑定及其形成途徑的推斷方面的研究處於本領域領先水平。形成了四個研究層面:(1)賦予食品特徵風味的氣味活性化合物及其形成途徑研究。採用氣相色譜-吸聞(GC-O)、香氣提取物稀釋分析(AEDA)等先進風味分析技術,對食品中的關鍵氣味活性化合物進行鑑定及形成途徑分析;(2)食品成分與食品品質的關係研究。研究食品中的特定成分如核苷酸、胺基酸、肌內脂肪、香氣組成等與食品食用品質之間的內在聯繫;(3)食品品質的智慧型化評價研究。採用光電一體化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對表征食品品質的指標進行圖象處理,並進行智慧型化評價;(4)食品及食品配料中的功效成分研究。研究食品及食品配料中的有效成分與其生物活性、功能性之間的關係,探索其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
學術帶頭人宋煥祿教授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添加劑分會理事,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近5年來,本方向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項,出版學術著作1部,總計發表學術論文94篇,其中SCI、EI收錄17篇。

食品生物技術

本方向主要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對新型天然食品資源進行研究和深度套用,為食品行業提供新型的功能原料及添加劑;同時對傳統食品及食品原料生產行業的廢物及污染防治進行研究。形成了以下三個研究層面:(1)食品功能性成分的結構與功效關係研究。研究了植物資源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與其功能性之間的關聯;(2)高活性高附加值食品功能因子和添加劑的分離製備研究。以高速逆流色譜分離技術為核心,與其它現代提取分離技術相結合,用於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技術研究及其在食用植物資源、特色農林資源和農產品深層次研究開發中的套用等。(3)食品原料生產行業的廢物利用及污染防治研究。研究酒糟多菌種發酵製取高蛋白多酶系飼料,胺基酸生產污水的硝化反硝化除氮等的研究。
學術帶頭人曹學麗教授是北京市科技新星,現任國際逆流色譜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
近5年來,本方向出版學術著作1部,總計發表學術論文87篇,其中SCI、EI收錄10篇。

食品工程

本研究方向以食品加工中機械設備的新材料、新技術、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套用為研究重點,尤其是新材料在食品機械設備中的設計製造與套用的研究方面具有明顯特點。形成了以下四個研究層面: (1) “綠色”環保複合材料製品的研究。主要是“綠色”環保複合材料在食品機械、食品加工材料方面的研究開發;(2)金屬-陶瓷梯度材料損傷熱傳導耦合理論研究。研究結果可用於食品機械設備的研製;(3)果蔬保鮮技術研究。研究了果蔬保鮮中的熱溫保鮮及天然生物防腐劑保鮮技術;(4)農產品無損檢驗機械設備的研究。主要研究圖像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對農副產品的無損檢測。
學術帶頭人張力教授是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北京市屬市管高校拔尖創新人才。
近5年來,本方向承擔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項目5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1篇,其中SCI、EI收錄4篇。
民以食為天,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與科技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提升北京市及全國食品行業科學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是我們不懈的追求。本學科在食品添加劑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我們今後還將在現代食品科學手段解決食品品質、食品安全、食品原料有效加工利用、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滿足北京市的發展需要。我們將以博士點申報為契機,狠抓學科建設,認真學習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經驗,建設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水平食品科學學科,更好地為北京市經濟建設服務。

套用化學學科簡介

本學科發展概況

北京工商大學套用化學學科198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2月評為原中國輕工總會部級重點學科,2002年5月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07年驗收合格。所屬植物資源研究開發實驗室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本學科研究方向

套用化學學科在香料化學及其套用、稀土防偽功能材料、界面化學及其套用、化妝品科學與技術等研究方向形成了自己的明顯特色和顯著優勢。

本學科主要特色

香料化學及其套用是本學科點最具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研究重點是食品香料和食品香精,以含硫香料製備技術、雜環香料製備技術、蛋白質酶解技術、熱反應香精製備技術、食品調香技術、脂肪控制氧化技術為主要特色。
稀土防偽功能材料是本學科點本學科最有特色和優勢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重點為光致發光材料、防偽識別材料、超長餘輝材料、光致變色材料、紅外-可見光轉換材料、發射可見光的電子俘獲材料(紫外光存寫,紅外光讀顯)、隨角異色(OVP)顏料。
界面化學及其套用是本學科點最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重點為新型表面活性劑(松香類表面活性劑、有機矽表面活性劑、胺基酸表面活性劑等)、新型洗滌劑及其助劑(光學漂白劑、螢光增白劑等)的合成及套用(日用化學品、農藥、紡織、原油開採、造紙和廢紙脫墨等)。

學術地位

化妝品科學與技術是本學科點最具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重點包括以酶工程為核心技術開發天然成分的化妝品功效添加劑,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進行化妝品功效評價和機理的研究和化妝品配方新技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