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

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

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簡稱心血管病研究所)是一所集心血管臨床、科研、教學、服務四位一體的臨床科研機構,同時也是一所著名的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病研究所隸屬於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北京中醫藥大學,掛靠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於2011年11月正式批准成立。心血管病研究所由東直門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東直門醫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心血管團隊和美國耶魯大學免疫學實驗室聯合建成,由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家廖家楨教授擔任名譽所長、東直門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王顯教授擔任所長,在運行機制上實行機構開放、內外聯合。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由陳可冀院士、王永炎院士、張伯禮院士、胡大一教授、葛均波院士、萬峰教授等一批資深學者組成。心血管病研究所現有在編工作人員90人,其中醫護人員85人、專職科研人員5人、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12名、高級職稱21名。目前在東直門醫院本部和東區展開床位100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成立時間:2011年11月
  • 規模:工作人員90人
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簡稱心血管病研究所)是一所集心血管臨床、科研、教學、服務四位一體的臨床科研機構,同時也是一所著名的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病研究所隸屬於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創新平台”建設高校北京中醫藥大學,掛靠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於2011年11月正式批准成立。心血管病研究所由東直門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東直門醫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心血管團隊和美國耶魯大學免疫學實驗室聯合建成,由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專家廖家楨教授擔任名譽所長、東直門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王顯教授擔任所長,在運行機制上實行機構開放、內外聯合。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由陳可冀院士、王永炎院士、張伯禮院士、胡大一教授、葛均波院士、萬峰教授等一批資深學者組成。心血管病研究所現有在編工作人員90人,其中醫護人員85人、專職科研人員5人、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12名、高級職稱21名。目前在東直門醫院本部和東區展開床位100張。
科室建設
主要科室包括心血管內科病房、心血管外科病房、心血管監護病房(包括CCU和心外ICU)、東區心血管病房、心血管門診、心功能室(包括超聲心動圖、活動平板、Hollter、動態血壓、動脈硬化檢測)、心導管室、心臟康復室、氣血理論研究室、名家學術研究室、流行病學研究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內科屬於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同時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臨床重點學科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建設單位。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外科是由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萬峰教授領銜的新建科室,是北京大學心血管外科學系臨床培訓基地。氣血理論研究室的前身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氣血實驗研究室,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心脈病證益氣活血重點研究室的依託單位,氣血理論研究室將以氣虛血瘀理論和絡風內動學說為研究切點,進一步深化氣血理論研究。名家學術研究室是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的依託單位,將重點挖掘研究郭士魁、廖家楨、郭維琴等名中醫學術思想,培養大量學術思想繼承人,為心血管學科的發展提供傳承資源。流行病學研究室主要探討心血管疾病的中醫流行病學規律及中西醫綜合干預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可行性,以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準格爾研究基地為依託,做好準格爾心血管防治模式,起到中西醫綜合干預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全國性示範作用。
附設機構
心血管病研究所附設機構包括中華中醫藥學會介入心臟病學專家委員會、長城國際中西醫結合心臟病論壇組委會、民政部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點燃心希望”萬里行活動組委會、心臟病學實踐中西醫結合卷編委會、國家臨床試驗機構中醫心血管專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心脈病證益氣活血重點研究室、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郭士魁名家研究室、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郭維琴名醫傳承工作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郭維琴傳承工作室、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準格爾研究基地、北京大學心血管外科學系臨床培訓基地(籌建)等。
醫療技術
心血管病研究所擁有2個導管室和1個心外手術室,裝備有大型西門子血管造影機、體外循環機、血管內超聲儀(VALCANO)、三維電生理導航系統(CARTO)、多導電生理記錄儀(EP)、超聲心動圖儀(IE33)、麻醉機、呼吸機、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IABP)、床旁血濾機、血栓彈力圖儀等一流設備。在保持中醫藥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血管內超聲技術,射頻消融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上性心動過速、房顫和右室流出道室速等),永久起搏器植入,經導管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和主動脈竇瘤破裂封堵術,經導管肺動脈瓣、二尖瓣球囊擴張術,腎動脈、鎖骨下動脈等外周動脈支架置入,大動脈腔內支架隔絕術等國內外先進的介入診療技術。積極開展微創冠狀動脈搭橋、心臟瓣膜置換和先心病矯治術等國內外先進的心臟外科手術。近年開展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病例平均每年逾1000例,死亡率小於0.5%,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積極研發院內製劑和協定處方,郭氏心血管協定處方、絡風寧系列方劑治療心力衰竭患者取得顯著療效,尤其心血管疾病圍手術期患者配合中醫藥治療也取得較好療效,吸引全國各地患者前來就醫。為快速高效救治心血管急危重症,心血管病中心急救綠色通道工作組實行24小時候診制度,王顯團隊成功挽救過包括軍隊將領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無數寶貴生命,成功救治心臟驟停長達18分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數十名心臟破裂的患者,受到中央電視台和健康報等多家媒體報導。心血管病中心是國家衛生部“十年百項”推廣項目《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規範化介入治療》的重要基地,該項目於2007年由胡大一教授和王顯教授主持並負責實施向全國推廣,已探索出篩查和救治先心病的長效機制。為使衛生部“十年百項”推廣項目繼續造福廣大患者,心血管病中心在全國發起“點燃心希望”萬里行救助先心病大型公益活動,救治了一大批先心病患者,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科學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心血管學科歷經50餘年的臨床實踐與探索,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心血管疾病取得顯著療效,已經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廖家楨教授為代表的老一代專家提出氣虛血瘀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機,益氣活血化瘀是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治療方法。氣虛血瘀理論經過數十年的臨床研究,分別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總計20餘項。近年王顯教授創新性地提出動脈粥樣硬化“絡風內動”學說,並在此基礎上凝鍊出心血管事件絡風內動病機學說。絡風內動病機學說是氣虛血瘀病機理論的進一步深化,更能反映急性冠脈綜合症等臨床心血管事件的發病機制。從氣虛血瘀理論到絡風內動學說反映了幾代東直門人對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的深刻認識,益氣活血法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祛風通絡法為防治心血管事件鏈提供了新思路。心血管病研究所成立一年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4項、發表和獲得接收SCI論文5篇(影響因子最高者4.75)、獲得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
學術交流
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每年將舉辦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會議1屆、研究所學術會議4次,研究生小組會議每周1次。心血管病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學術團體,與亞洲地區參會規模最大的長城國際心臟病學會議同步,舉辦長城國際中西醫結合心臟病論壇,目前已成功舉辦3屆,國內有影響的心臟病學會議紛紛效仿增設中醫或中西醫結合論壇。同時與人民衛生出版社合作,每年組織全國知名專家編寫《心臟病學實踐中西醫結合卷》,有效地推動了我國中西醫結合心臟病學術發展。近年心血管病中心平均每年邀請3-4名國外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前來講學、派出4-6人科室醫生出國參加心血管學術交流,僅2012年共有56位歐美專家來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進行參觀訪問。
人才培養
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是我國中醫、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專業博士後、博士、碩士、七年制研究生的培養單位,現有博士生導師6名、碩士生導師12名,在讀研究生超過40名,其中在站博士後分別來自王士雯院士、陳可冀院士和胡大一教授等資深學者的研究團隊。心血管病研究所同時是我國已故著名中醫藥學家郭士魁教授的學術思想傳承機構,由原東直門醫院院長郭維琴教授(郭士魁之女)擔任師承博士後導師,目前在研郭氏學術思想傳承人員近20名。心血管病研究所同時也是國家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專業臨床規範化培訓基地,每年招收12~15名臨床醫生進行規範化培訓。此外,北京中醫藥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正在與北京大學心血管外科學系聯合籌建臨床培訓基地,由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萬峰教授擔任培訓基地導師,積極探索我國創新型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專業高級人才的培養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