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覺鄉

化覺鄉

化覺鄉位於金沙縣東南面,烏江庫區上游北岸,與金沙縣城相距56公里,東與長壩鄉後山鄉接壤,南與息鋒縣九莊鎮修文縣六桶鄉隔江相望,西接黔西泰來鄉、花溪鄉,北與高坪鄉毗鄰,是四縣八鄉(鎮)交界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化覺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金沙縣東南面
  • 面積:83.64平方公里
  • 人口:24258
基本介紹,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歷史沿革,民俗文化,相關介紹,領導分工,

基本介紹

化覺鄉為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下轄的一個鄉,地處縣境東部南端,鄉境成一字形嵌在烏江庫區西岸,庫區東岸是貴陽市轄修文縣六桶鄉息烽縣九莊鎮,鄉境西邊是黔西縣轄的太來鄉、花溪彝族苗族鄉,東鄰縣內後山鄉,北連長壩鄉高坪鄉。治所化覺河邊距縣城68公里,位東經106。19'-106。247,北緯27'077~27。12,東西長15,84公里,南北寬16.74公里,總面積83.64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102個村民組。
化覺鄉風光化覺鄉風光

地理位置

全鄉總面積83.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240畝(其中:田3850畝),荒山草坡2.4萬餘畝,退耕還林3147畝,植被覆蓋率26%。轄11個行政村、1個社區、102個村民組,居住著漢、彝、穿青、苗、布依、仡佬待民族共5388戶、24258人。
金沙縣化覺鄉

自然資源

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鉀、錳等,儲量可觀,經林東礦務局、113、102等地質隊實地勘測,僅煤炭儲量就有15億噸,可供開採量8.5億噸,硫、鐵儲量均有2千萬噸以上,為金沙縣六大煤系之一。
烏江庫區水域在化覺鄉境內的江岸線長達36公里,江面寬闊,生長著珍稀魚種——銀魚,同時也是鰱魚、鯉魚、白漂魚、溫水蝦等水產品生存、養殖的好地方,現有養魚示範戶6戶,年產魚3噸,全鄉年水產品達25噸。
化覺鄉旅遊資源豐富多彩,2004年,化覺鄉率先一步編制了《化覺喀斯特自然生態旅遊景區總體規劃(2005——2020)》,列為縣總規的示範項目,《規劃》以“花尖營古戰場遺址”、“金馬石林”、“順江布依風情景點”、“黃沙七峽二十五景”等景區為支撐點,旅遊業蘊藏著極大的發展潛力。
鄉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較好,年均氣溫14.5℃—16.5℃,氣候溫和;年均降雨量950—1200mm,年日照1113小時,年無霜斯290天左右。
鄉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鉀、錳等,儲量可觀。經林東太務局實地勘測,確認為金沙六大煤系之一,現有年產6萬噸的金川煤礦,新建的金馬煤礦年產量將達15萬噸;烏江庫區水域寬廣,河面開闊;全鄉江岸線長36公里,生長著珍稀魚種—銀魚,同時也是鰱魚、鯉魚等水生物養殖的好地方。

歷史沿革

1992年體制改革時由化覺、柏坪、農民、和平四鄉合併建成。鄉境歷春秋自漢朝以來,凝是故某縣中心地,為土宮所制區域。元代設順元路八蕃宣慰司都元帥府,勢強時,亦溪不薛宣慰司受其節制,鄉境屬亦溪不薛宣慰司轄朵泥等處長官司,後播州(遵義)軍民安撫司勢大,加紹慶珍州平南等處沿邊宣慰司銜,勢力越過烏江向南擴張,鄉境成為亦奚不薛,八蕃順元二宣慰司、播州宣撫司三交之地,無有定界,亦難斷歸屬。明代,在此境專設黃沙渡土巡檢司以領軍民事務,初,黃沙渡土巡檢司治所設在今黃沙,後移烏江南息峰境。鄉境屬以著則溪,現鄉境地域歸屬仍無定界。清代,對地域歸屬及地界作了一次大的調整和勘定,康熙四年(1664)改設里,隸於州、府。鄉境沿黃沙渡土巡檢司地域曾劃入貴陽府轄。乾隆年間,以烏江為界,江北歸黔西州轄,鄉境屬黔西州新化里。乾隆二年(1737),設黃沙渡巡檢司,置把總衙門,駐馬兵18戶,轄野濟河等9塘,駐塘兵38名,分防現縣境南部和黔西東部關津要塞。化黨(凹腳)及柏坪屬一甲,和平(黃沙)為二甲、農民為三甲地。里正治所先後設長壩、沙土。民國四年(1915),撤里建區,鄉境歸黔西縣第七區(沙土)轄,後為北二區(安底)轄大寶鄉,後改設凹腳鄉,治所凹腳街,現片區為第7、8兩保。現柏坪先為第七區轄濟環鄉,後為化覺鄉轄5、6保,(柏坪、檀香淘),和平先屬黔西縣第七區,後為化覺鄉轄11、12保(黃沙河、大坪),農民片區為第七區大寶鄉、新化鄉分轄,後為化覺鄉第四保、化覺為7、8保。民國30年(1941),金沙立縣,化覺仍為安底區轄凹腳鄉,首任多長余仲方認為“凹腳”地名不雅,改為諧音“化覺”至今。33年(1944)撤區,化覺仍為鄉,受縣轄,下屬保未變化二。1949年解放時,設區,仍受安底區轄,境內建制為化覺村、柏坪村、檀香溝村、黃沙河村、大坪村,並貫以原保的序號。
1951年建禹謨區,上備村劃禹謨區轄,1953撒村建鄉,境內為四鄉;化覺鄉,取當年土地歸農民所有將化覺鄉第10村取名農民並建成農民鄉,柏坪、檀香溝開建柏坪鄉,黃沙河、大坪取二村後兩字的諧音並建和平鄉。1958年均撤鄉建人民公社,1959年分建成禹謨人民公社轄下的化覺、農民、和平、拍坪四管理區。1960年,和平、木石、農民三管理區合併建成和平管理區,柏坪、化覺合併建化覺管理區。1962年撒管理區恢復原公社規模和體制,境內建成化覺、柏坪、農民、和平四個公社。文化大革命中曾貫以革命委員會體制,1978年撤銷革命委員會恢復人民公社政體,1984年結束人民公社歷史,重建鄉人民政府體制,境內建成禹謨區轄化覺、柏坪、農民和平四鄉。1992年初體制改革,撤四鄉並建成化覺鄉。

民俗文化

化覺鄉歷史悠久,有著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民族文化形式豐富多彩,可謂人傑地靈。杉木村花尖營古戰場遺址,是清康熙3年吳三桂平水西時安氏軍隊最後一個駐地,當時曾在這裡發生過激烈的戰爭,此時仍可見到許多戰爭遺蹟,並伴有吳三桂戰勝水西安氏一仗的美麗傳說,具有悠久而深遠的歷史價值;黃沙渡口民國元老何應欽親筆題寫碑名的墓址,也很具有開發意義;庫區自然風光秀麗,36公里的江岸線,懸崖、翠峰隨處可見,有號稱“小台灣”的順江村柏香堡,四周環水,小島聳立,自然景觀怡人,順江而下,真有“船在江上走,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沿江一帶布依村寨,傳統民俗保存完好,每到夏季,來自烏江、六廣等地的遊船雲集於此,一邊賞庫區風景,一邊品烏江魚,開發價值無可估量。遵義、息峰、修文鄰縣已在兩頭開展旅遊項目,該鄉正藉此東風,開發一系列景點,加速旅遊業的發展。

相關介紹

化覺鄉集鎮所在地,原名凹腳,曾為明代黃沙渡口巡檢司駐地,雄據烏江天險,地處要衝,為兵家必爭之地。化覺鄉上世紀五十年代建鄉,轄現在化覺片區大部分。後經過幾次變動,1991年底撤區並鄉建鎮,原化覺鄉、柏坪鄉、天平鄉、農民鄉(部分)合併建立現在的化覺鄉,轄22個行政村。分別為新街村、金紅村、金馬村紅旗村金河村、前普村順江村、新中村、玉屏村柏坪村、二分村、天平村、大坪村、評議村、新民村、民主村、新街村。

領導分工

黃世忠: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計畫生育工作。
陳坤亮:人大主席,主持人大全面工作。
何仕永:黨委副書記、鄉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負責財政金融、教育衛生工作,分管依法行政、危房改造、生態文明家園建設工作,協管人口計生工作;聯繫和坪村、大坪村、新民村
朱宗益:紀委書記,協助書記工作,主持紀委工作、協管人口計畫生育工作,分管民政、殘聯工作。
李侃政法委書記,協助書記工作,分管消防、政法、維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交鄉企、安全生產、人民調解、反邪、國安工作。
彭鶬銳: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協助書記工作,分管宣傳、旅遊、通訊、整髒治亂,負責民兵、武裝、防雹、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服務、廣播電視、體育工作。
姚正舉:黨委委員,協助書記工作,分管共青團、婦聯、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負責組織、人事、編制、關工委、工會、老幹部、老體協工作。
姜飛宇 :黨委委員,協助書記工作,負責辦公室工作、檔案工作、保密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