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大白菜

化德大白菜

化德大白菜,內蒙古自治區化德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化德縣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光能充足,寒暑劇變,晝夜溫差大,風沙日數多,蒸發量大,氣候乾燥,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化德大白菜葉球彈頭形、半疊抱直筒型,外葉濃綠、內葉嫩黃、葉幫質嫩,葉柄汁多甜脆,氣味清新,糖分含量高、纖維較少、口感好,品質佳。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化德大白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化德大白菜
  • 產地名稱:內蒙古自治區化德縣
  • 品質特點:外葉濃綠、內葉嫩黃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2277號
  • 批准日期:2015年7月22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化德大白菜葉球彈頭形、半疊抱直筒型,橫徑18~25厘米,縱徑25~30厘米,單株重4千克左右,外葉濃綠、內葉嫩黃、葉幫質嫩,葉柄汁多甜脆,氣味清新,糖分含量高、纖維較少、口感好,品質佳。
內在品質指標:化德大白菜營養成分含量參照範圍:蛋白質:1.1~1.5克/100克;粗纖維:0.4~1.0克/100克;維生素C:10.2~16.1毫克/100克;煙酸:0.1~0.4毫克/100克;:2.1~2.6毫克/100克;:128~133毫克/100克;:35~52毫克/100克;:5.4~12.3毫克/100克。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造就了其獨特的品質。化德大白菜含較多維生素,與肉類同食,既可增添肉的鮮美味道,又可減少肉中亞硝酸鹽類物質和亞硝酸鹽的產生。特別適合用於燉、炒、熘、拌以及做餡、配菜。除供熟食之外,還可以加工成菜乾或醃製品,具有“開胃、健脾、補充維生素”等功效。
化德大白菜化德大白菜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化德縣境內地貌總體趨勢是西高東低,中部凸起,形成高低起伏態勢。海拔高度在1244—1719米之間。按地貌特點分為低山丘陵區、緩坡丘陵區、山間盆地、山間窪地、河谷窪地、波狀高原六種類型。低山丘陵區占縣域面積21.9%、緩坡丘陵區縣域面積19.7%、山間盆地縣域面積12.5%、山間窪地縣域面積29.4%、河谷窪地縣域面積3.8%、波狀高原縣域面積12.7%。據1983年縣土壤普查和1989~1992年縣內土地資源調查,化德縣土壤分布有栗鈣土、草甸土、鹽土3個土類,8個亞類,21個土屬,108個土種。草甸土分布比較分散,主要分布在山間盆地、河谷窪地。成土母質為沖洪積物,有機質含量較高,在2.5~2.9%之間。

氣候情況

化德縣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氣候特點是日照時間長,光能充足,寒暑劇變,晝夜溫差大,風沙日數多,蒸發量大,氣候乾燥,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年平均氣溫2.5℃,無霜期年平均103天,≥0℃積溫2502.7℃,持續天數196天;≥5℃積溫23388℃,持續天數160天;≥10℃積溫19274℃,持續天數117天。境內多晴朗天氣,大氣透光好,光照時間長,太陽光幅射強度大,光能源豐富。平均年日照時數3078.7小時,年日照率69%。年平均降水量329.9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75%。年平均相對濕度56%。年蒸發量較大,平均蒸發量2046.1毫米,是年降水量的6.2倍。
化德大白菜化德大白菜

歷史淵源

化德縣地處內蒙古大草原南緣,末民初,清王朝實行“招墾實邊”政策,使得山西、河北農民大批湧入境內開荒種地,大白菜基本屬於一家一戶小面積種植,僅供自家食用,多餘的大白菜會拿到集市上出售。
化德大白菜化德大白菜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兼第29軍軍長宋哲元到化德境內視察軍務,並在朝陽、嘉卜寺等地部署駐軍,部隊一伙食就以大白菜為主要蔬菜。
新中國成立後,當地大白菜生產有了較大發展。1958年冬到1959年秋,全縣大辦公共食堂,社員村民到公共食堂吃集體飯,主要食材也以當地大白菜為主。1977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畜牧局在化德縣召開全區青貯飼料現場會,推廣化德縣“立秋貯青草、白露貯山藥秧、秋分貯白菜葉”的經驗。
化德大白菜化德大白菜
1999年全縣水澆地面積恢復到28250畝,2004年達到5.08萬畝,隨著水澆地面積的擴大,當地大白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04年全縣總播面積70.32萬畝,其中以大白菜為主的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萬畝,產量達16.6萬噸。通過節水灌溉工程實施,目前大白菜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了7.5萬畝。
2004年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和產地認定,同年被自治區農牧業廳授予“無公害大白菜生產基地”,產品深受外來商客和消費者的青睞並遠銷北京、天津、廣州、上海、杭州等全國各大城市。

生產情況

截至2014年,化德縣大白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7.5萬畝,年產量45萬噸,是烏蘭察布以致全內蒙古最大的大白菜生產縣。

產品榮譽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化德大白菜”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商都縣所轄七台鎮、小海子鎮、十八頃鎮、大黑沙土鎮、玻璃忽鏡鄉、屯墾隊鎮、三大頃鄉、卯都鄉等8個鄉鎮52個自然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3°08′~114°15′,北緯41°18′~42°29′。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2-1668。
質量安全規定
化德縣空氣清新、土地環保、水源清潔,大白菜生產地符合國家無公害大白菜產地生產標準。生產嚴格執行GB/T4285《農藥安全使用標準》,不使用高殘留劇毒農藥。包裝材料、貯存、運輸符合GB/T16764要求,遵守《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建立環保制度,嚴格控制基地方圓5公里和上風20公里範圍內新建有污染的工礦企業,建立環保標誌牌。
化德大白菜化德大白菜
特定生產方式
1、品種選擇:種植品種為“四季黃”選育而成的“民樂王”。
2、播前準備: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層深厚、理化性狀良好,以砂壤土、壤土及輕粘土為宜。耕翻深度25厘米,結合整地重施優質有機肥5000公斤/666.7平方米。
3、播種:3.1播種時間:春茬型品種5月上旬播種,苗令25天,6月初定值。秋茬型品種7月初播種。3.2播種方法及播量:採用穴播,每穴播種3~4粒種子,播後蓋細土0.5厘米~1厘米。每畝用種40克左右。
4、栽培密度穴播行距50厘米,株距35~40厘米,畝株數3335~3810株。
5、田間管理:5.1間苗定苗3片~4片真葉時間苗,每穴留苗2株~3株。7葉~8葉時定苗,每穴留1株。5.2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在3片~4片真葉時進行淺鋤,刮破地皮即可。第二次在定苗後,深鋤5厘米~6厘米。封壟前進行最後一次中耕,淺鋤3厘米深。5.3合理澆水:發芽期和幼苗期需水量較少,但種子發芽出土需有充足水分;幼苗期根系弱而且分布淺,天氣乾旱應及時澆水,保持地面濕潤,以利幼苗吸收水分,防止地表溫度過高灼傷根系。蓮座期需水較多,掌握地面見乾見濕,對蓮座葉生長既促又控,促進生根、包心。結球期需水量最多,應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結球後期則需控制澆水,以利貯藏、運輸。整個生長期需澆水5~6次。5.4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應根據土壤肥力和生長狀況在幼苗期、蓮座期、結球初期和結球中期分期施用。定苗時,每667平方米追施5千克~7.5千克硫酸二銨;蓮座初期結合中耕培土,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糞稀1500千克~2000千克,過2天~3天后再復一次清水;結球初期和結球中期再追肥2次~3次,每次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糞稀1000千克~1500千克,並配施硫酸鉀5千克。肥水交替使用。收穫前7天停止澆水。在蓮痤期和結球初期通過葉面噴施適當補充鈣、鐵等中、微量元素。
6、病蟲害防治:6.1軟腐病: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或新植黴素4000~5000倍液噴霧。6.2霜霉病: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6.3炭疽病、黑斑病 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6.4病毒病20%鹽酸嗎啉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6.5菜青蟲、小菜蛾、甘藍夜蛾小菜蛾病毒及白僵菌、蘇雲金桿菌製劑,或5%定蟲隆(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或阿維菌素乳油、高效氯氰菊酯噴霧。菜蚜:10%吡蟲啉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噴霧。
7、適時採收:大白菜在葉球長成、堅實後,可視市場供需情況適期採收供應。在第一次寒流來臨前搶收完畢。土壤條件: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層深厚、土壤結構適宜、理化性狀良好,以砂壤土、壤土及輕粘土為宜,土壤肥力較高。不宜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

專用標誌使用

生產經營的農產品來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並具備登記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資質和市場開發能力;能夠嚴格按照質量技術規範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具備以上幾種條件可以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並與持有人簽訂協定,明確權力義務和使用數量。按照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及其它規定使用標誌,接受當地農業部門監督管理。明確地域範圍內的農產品地理標誌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化德大白菜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