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蟲病補體結合試驗

病原體是棘球絛蟲。其幼蟲即棘球蚴可寄生於人及其他偶蹄類動物(如羊、牛、豬等)的肺、肝、腹腔等處,引起包蟲病。常用卡索尼皮內試驗(Cason intradermal test)進行診斷,亦可採用皮下試驗、間接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ELISA等方法。

基本介紹

  • 名稱:包蟲病補體結合試驗
  • 所屬分類:病原體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陽性:包蟲病(早期和晚期常為陰性。術後1年仍為陽性則示復發,若為陰性則示治癒)。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流行病學資料 本病見於畜牧區患者大多與狗、羊等有密切接觸史。 (2)、臨床徵象 上述患者如有緩起的腹部無痛性腫塊(堅韌光滑、囊樣)或咳嗽、咯血等症狀應疑及本病並進一步作X線、超聲檢查、CT和放射核素等檢查以且確立診斷 (3)、實驗室檢查 皮內試驗的靈敏性強而特異性差血清學檢查中免疫電泳、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具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但各種免疫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除其本身特徵外更受到所有抗原、操作方法、陽性反應標準皮內試驗對血清反應的影響,以及患者包蟲囊腫所在位置、感染期限與手術後時間和個體免疫應答性等因素的影響。 需要檢查的人群:人感染主要與環境衛生以及不良衛生習慣有關患者以農民與牧民為多,兄弟民族遠較漢族為多。因包蟲囊生長緩慢一般在兒童期感染,至青壯年期才出現明顯症狀。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

注意事項

不適宜人群:身體不適的患者。 檢查前要求:體溫檢測。 檢查時要求:告訴醫生病史及體徵。因為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往往不易發覺。疾病與居住地和是否有與狗接觸有關。

檢查過程

(1)、血象 嗜酸粒細胞增多見於半數病例。一般不超過10%偶可達70%。包蟲囊腫破裂或手術後, 血中嗜酸粒細胞每有顯著增高現象。 (2)、皮內試驗 以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內側,15-20分鐘後觀察反應。 陽性者局部出現紅色丘疹, 可有偽足(即刻反應)。2-21/2小時後始消退。約12-24小時繼以紅腫和硬結(延遲反應)。 當患者血液內有足量抗體存在時。 延遲反應常不出現在單純性病例,即刻反應和延遲反應均呈陽性。 在穿刺、 手術或感染後即刻反應仍為陽性。但延遲反應被抑制。 皮內試驗陽性率在80%-90%之間。但可出現假陽性。其他寄生蟲, 特別是帶絛蟲病等有較高的非特異性反應。 交叉反應還可見於惡性腫瘤、腹腔結核。 (3)、血清試驗 血清免疫學試驗用以檢測病人血清抗體。 試驗方法多種, 但以間接血凝試驗和酶聯吸附最為常用。陽性率約90%左右,亦可出現假陰性或假陽性反應。肺囊型包蟲病血清免疫學試驗陽性率低於肝囊型包蟲病。補體結合試驗陽性率為80%。約5%呈假陽性反應(本病與吸蟲病和囊蟲病之間有交叉免疫現象)。其它尚有乳膠凝集、免疫螢光試驗。可視具體情況選用。 (4)、影象診斷 包括X線檢查、超聲檢查、CT和放射核素掃描檢查等。上述檢查雖均為診斷包蟲病的重要手段。 但在判斷結果時, 應相互結合併進行全面分析才有助於診斷。如胸片有助於肺包蟲病的定位。 肝包蟲病者在肝CT上顯示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低密度影。囊腫內或囊壁可出現鈣化,低密度影邊緣部分顯示大小不等的車輪狀圓形囊腫影。提示囊記憶體在著多個子囊,B型超聲檢查有助於流行區人群包蟲病的普及。 手術前包蟲囊腫的定位以及手術後的動態觀察。

相關疾病

包蟲病,乳房棘球蚴病,肝包蟲病,肺包蟲病

相關症狀

情緒性哮喘,惡性貧血,上半身消瘦,下半身肥胖,貧血貌,厭食,貧血,消瘦,性發育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