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格雷夫曼

加里·格雷夫曼

加里·格雷夫曼GaryGraffman,生於紐約,俄羅斯裔美國人,3歲始學習鋼琴。格雷夫曼的父親加里·格雷夫曼是一位小提琴家,曾苦心教授其兒子學習小提琴,可是格雷夫曼卻對鋼琴表現出了極大的天賦和熱情。加里·格雷夫曼7歲入讀柯蒂斯音樂學院,在50年後成為了該校的校長。畢業後,格雷夫曼多年跟隨霍洛維茲,並在萬寶路夏季音樂節上與魯道夫·塞爾金密切合作。格雷夫曼86年成為繼約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魯道夫·塞爾金之後柯蒂斯全額獎學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擔任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同時兼任鋼琴和室內樂教師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里·格雷夫曼
  • 外文名:GaryGraffman
  • 出生地:紐約
  • 性別:男
個人簡介,職業生涯,出道,1979年,1993年,1996年4月,2001-2002年音樂季,作品簡介,基本資料,專輯介紹,思想內容,專輯結構,音樂結構,背景,

個人簡介

以左手演奏著稱的鋼琴家加里·格雷夫曼應廣州交響樂團之邀,在2006年4月8日的“左手傳奇”音樂會中演奏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四左手鋼琴協奏曲》。這位飲譽世界樂壇的鋼琴家也是目前世上2位以左手演奏的著名鋼琴家之一。屆時,他將與廣州交響樂團合作為樂迷展現這難得一見的“左手”傳奇,並藉此次音樂會鼓舞殘疾人士自強不息。
在音樂歷史上,專供左手彈奏的鋼琴作品得以問世,全靠維也納鋼琴家魏特根斯坦(paulwittgenstein)。魏特根斯坦在戰爭中受傷而失去右臂,但他卻成功地發展出一套左手彈奏技巧,彌補了演奏的障礙,並請一些著名作曲家特別為左手創作新曲,造福此後右手傷殘的鋼琴演奏者。普羅科菲
在中國指導鋼琴小演奏家劉澤鍇在中國指導鋼琴小演奏家劉澤鍇
耶夫的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就是為這位著名鋼琴家而作,故又名為《左手鋼琴協奏曲》。對於鋼琴演奏者來說,右手在靈活性和力度上一般都優於左手,因此,只用左手演奏鋼琴對於鋼琴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在左手協奏曲中,大拇指的作用是最大的,它幾乎控制了全曲:速度、節奏和力量,以及音色。鋼琴家要想將左手鋼琴協奏曲彈的非常準確而清楚,而且又要保持力度和速度上的均衡,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畢竟,要把左手的音樂在音域和音色上的不足彌補開來,而又要
加里·格雷夫曼
格雷夫曼與多個世界知名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襯托出左手的鋼琴,同時又要與樂隊結合的天衣無縫,並不是每一個鋼琴家都能有這樣的能力做到。
與廣交合作演出這一挑戰性鋼琴協奏曲的鋼琴家加里·格雷夫曼生於紐約,7歲入讀柯蒂斯音樂學院,並在50年後成為了該校的校長。畢業後,格雷夫曼多年跟隨著名鋼琴家霍洛維茲,並在萬寶路夏季音樂節上與魯道夫·塞爾金密切合作。自1949年榮獲利文特里特獎後,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他展開了頻繁的世界巡演,曾經與多個世界知名交響樂團及指揮家合作演出。這些樂團包括了紐約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以及樂壇頂級指揮家羅納德·伯恩斯坦,祖賓·梅塔,尤金·奧曼迪喬治·塞爾
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傷,這無疑是對格雷夫曼鋼琴事業的巨大打擊。雖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極大限制,但是他卻更加精準的表現了保羅·維特斯特、拉威爾普羅科菲耶夫布里頓理察·施特勞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鋼琴協奏曲。雖然他不得不因此減少了演出,而這卻為他創造了舞台之外遼闊的發展空間——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出任美國著名的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而在此後的20多年裡,他也仍然不斷嘗試並與世界各地的樂團合作演奏一些值得稱道的左手鋼琴協奏曲:包括1985年與祖賓·梅塔和紐約愛樂樂團合作在北美首演了埃里奇·沃夫岡·康果的左手鋼琴協奏曲;與安德烈·普列文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為“德意志留聲機”dg錄製了施特勞斯的鋼琴(左手)和管弦樂《家庭交響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1996年4月,與好友及同事著名指揮家里昂·弗雷舍爾合演了威廉·博爾肯的《佳亞左手鋼琴協奏曲》,這是該曲的首演,同時有巴爾的摩、聖路易及太平洋交響樂團參與演出。此後該曲經常上演;2001-2002年音樂季,格雷夫曼還連續予以下樂團首演了三部專為他而作的協奏曲,分別是:daronhagen的《最後七言》(新墨西哥交響樂團和牛仔愛樂樂團);理察·丹尼爾波的“黃道帶”變奏曲(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路易斯·帕拉多的左手鋼琴協奏曲(費城室內樂團);2003年,他還與明尼蘇達交響樂團首演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克羅瓦切夫斯為他寫的另外一支左手鋼琴協奏曲。
加里·格雷夫曼加里·格雷夫曼
如果說《千手觀音》的領舞演員邰麗華是用她那美輪美奐、充滿感情的肢體語言打動觀眾、從而被央視評選為2005感動中國人物的話,那相信鋼琴家加里·格雷夫曼也同樣將會用他那出神入化、精彩絕倫、令人折服的“左手神功”,為廣大樂迷在2006年的星海音樂廳里留下最經典難忘的“左手傳奇”!

職業生涯

出道

加里·格雷夫曼生於紐約,俄羅斯裔美國人,3歲始習鋼琴。格雷夫曼的父親是一位小提琴家,曾苦心教授其兒子學習小提琴,可是格雷夫曼卻對鋼琴表現出了極大的天賦和熱情。加里·格雷夫曼7歲入讀柯蒂斯音樂學院,在50年後成為了該校的校長。畢業後,格雷夫曼多年跟隨霍洛維茲,並在萬寶路夏季音樂節上與魯道夫·塞爾金密切合作。
飲譽世界樂壇的著名鋼琴家加里·格雷夫曼自1949年榮獲利文特里特獎後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展開了頻繁的世界巡演,曾經與多個世界知名交響樂團及指揮家合作演出。這些樂團包括了紐約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以及樂壇頂級指揮家羅納德·伯恩斯坦,祖賓·梅塔,尤金·奧曼迪喬治·塞爾,他們淋漓盡致地合作演繹了柴科夫斯基,拉赫馬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勃拉姆斯蕭邦貝多芬等的作品,並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無線電公司等著名的唱片公司錄製發行了一系列唱片。
美國著名鋼琴演奏家、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加里·格雷夫曼及夫人一行在廣東省參觀了祖廟古建築群。
加里·格雷夫曼及夫人在廣東參觀加里·格雷夫曼及夫人在廣東參觀

1979年

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傷,這無疑是對格雷夫曼鋼琴事業的巨大打擊。雖然他的演出因而受到了極大限制,但是他卻更加精準的表現了保羅·維特斯特、拉威爾普羅科菲耶夫布里頓理察·施特勞斯,弗朗茨·施密特等著名的左手鋼琴協奏曲。1985年格雷夫曼與祖賓·梅塔和紐約愛樂樂團合作在北美首演了埃里奇·沃夫岡·康果1924年的左手鋼琴協奏曲;與安德烈·普列文指揮的維也納愛樂樂團為“德意志留聲機”DG錄製了施特勞斯的鋼琴(左手)和管弦樂《家庭交響曲》,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格雷夫曼不得不減少了演出,而這卻為他創造了舞台之外遼闊的發展空間——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出任美國著名的費城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格雷夫曼於1980年成為該院鋼琴系教師,86年成為繼約瑟夫·霍夫曼,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和魯道夫·塞爾金之後柯蒂斯全額獎學金部主任。1995年他正式成為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同時兼任鋼琴和室內樂教師。

1993年

加里·格雷夫曼與安德烈·普列文指揮的柯蒂斯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了納得·羅母第四交響曲。這支獻給格拉夫曼的協奏曲獲得了普利茲獎。之後與費城交響樂團合作在卡內基音樂廳上演。新世界唱片公司收錄了該曲。近年來,加里·格雷夫曼經常與舊金山交響樂團和蘇黎世音樂廳交響樂團合演該曲。

1996年4月

格雷夫曼與好友及同事著名指揮家里昂·弗雷舍爾合演了威廉·博爾肯的《佳亞左手鋼琴協奏曲》,這是該曲的首演,同時有巴爾的摩、聖路易及太平洋交響樂團參與演出。此後該曲經常上演,包括聖·路易斯指揮的大西洋交響樂團;98年11月,再度與大衛·津曼指揮的費城交響樂團合作該曲。

2001-2002年音樂季

格雷夫曼連續予以下樂團首演了三部專為他而作的協奏曲,分別是:DaronHagen的《最後七言》(新墨西哥交響樂團和牛仔愛樂樂團);理察·丹尼爾波的“黃道帶”變奏曲(華盛頓國家交響樂團);路易斯·帕拉多的左手鋼琴協奏曲(費城室內樂團)。03年,他與明尼蘇達交響樂團首演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克羅瓦切夫斯為他寫的另外一支鋼琴協奏曲。04—05樂季,加里·格雷夫曼獲邀與美國巴的摩爾,西雅圖,鳳凰城,新澤西交響樂團再次合作,國外合作過的交響樂團還有上海愛樂樂團,莫斯科交響樂團。

作品簡介

基本資料

專輯名稱:《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 鋼琴協奏曲No.1&2》
英文名稱:Graffman-Szell-OrmandyTchaikovsky-PianoConcertosNo.1&2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eterTchaikovsky,1840~1893,俄國)
指揮家:Szell
Ormandy尤金·奧曼迪1899-1985美籍匈牙利
加里·格雷夫曼GaryGraffman世界樂壇著名鋼琴家
NewPhilharmoniaOrchestra(新愛樂管弦樂團)
加里·格雷夫曼
發行日期:2007年

專輯介紹

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第一鋼琴協奏曲(降B小調作品第23號)是一部最通俗的協奏曲,但就其構思之宏偉和作品的規模而論,它可以稱為用鋼琴和樂隊演奏的一部交響曲。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光明與歡樂的熱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點—作者在這裡引用了一些真正的烏克蘭曲調,同時也特別鮮明地表現出柴科夫斯基的協奏曲的一些特點,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偉的規模同真誠率直的抒情性的結合。

思想內容

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象之豐富,它的主題的多樣和對置,緊張地發展的樂思所具有的內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動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這些特點,使得這首協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廣泛流傳,歐美各國音樂會舞台時常有各種類型的鋼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經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響音樂會曲目,多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的演出;到l878年,尼·魯賓什坦終於也理解到這部作品的優點和價值,並出色地演奏它,從而也使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確立它在音樂會舞台上的地位。

專輯結構

這張專輯是三樂章結構:第一樂章用奏鳴曲形式寫成,它的音樂光輝燦爛、富麗堂皇,色彩變化多端,豐富的想像力獲得了充分的發揮,所有這些都是很多協奏曲所難與匹比的。第二樂章是介乎前後兩個樂章之間的一首抒情間奏曲,它的音樂怡神悅耳,具有溫雅樸質的田園風味。第三樂章是一首歡樂的頌歌,是充滿元氣和生命力的表現,樂章中出現的一些形象,全都在同一個明朗、樂觀的氛圍中活動。

音樂結構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G大調,4/4拍,奏鳴曲式。第二樂章,不太快的快板,D大調,3/4拍,三部曲式。第三樂章,熱烈的快板,G大調,2/4拍,自由的迴旋曲式。

背景

柴科夫斯基:G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Op.44作於1879年,這一年正是柴可夫斯基不行的婚姻破裂的時期,在1879年10月11日給梅克夫人的信中,他談到自己的心情時說:“我現在越發感到,沒有工作我真是活不下去了。數日前,我開始打從心底對態度漠然的自己感到不滿,我預見這種態度逐漸會醞釀發展成為懶惰,並且發覺我所追求的就是工作,要開始慢慢適應它才好。”
此曲呈獻給尼古拉·魯賓斯坦,然而魯賓斯坦當時因身患結核病,身體急速衰弱,已無法再行演奏,而於翌年溘然長逝。此曲在1882年3月18日於莫斯科首演時,擔任鋼琴獨奏的是泰尼耶夫,由安東·魯賓斯坦擔任指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