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基(朝鮮近代思想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鴻基朝鮮語:유홍기,1831年—1884年?),朝鮮近代史上的思想家,開化思想的鼻祖之一,也是開化黨的幕後指導者。聖逵大致大痴如如本貫漢陽劉氏,一般以其雅號稱其為劉大致(유대치)。別稱“白衣政丞”。甲申政變後下落不明。

基本介紹

傳播思想,影響政治,謀議政變,下落成謎,身世疑團,影視形象,

傳播思想

劉鴻基(劉大致)出身中人,1831年(朝鮮純祖三十一年)十月十四日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的一個譯官家庭。他本人從事漢醫,篤信佛教,又精通史學,身體強壯,口齒伶俐。據說他家境窮困,所貯全無一物,但也有記錄他為富裕的“資產家”,或許是因為他有錢而樂於救濟,所以才顯得比較清貧。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他就從他的鄰居兼朋友吳慶錫那裡接觸了從中國帶來的《海國圖志》、《瀛寰志略》、《博物新編》等“新書”,並與吳慶錫一同研究這些書籍,探討天下大勢,逐漸萌生了變革朝鮮的開化思想。1869年以後,劉鴻基、吳慶錫和朝廷大臣朴珪壽開始向漢城北村的兩班子弟傳授《海國圖志》等“新書”及他們的見解主張,於是孕育了開化派,如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光范徐載弼俞吉濬等人。隨著朴珪壽吳慶錫相繼在1877年和1879年過世,劉鴻基遂成為開化黨人的唯一指導者。正是由於劉鴻基是朝鮮最早倡導開化思想的人,所以他在當時就被高度評價為“先覺者”。
劉鴻基的一大特點就是傳播佛教思想,史載:“劉大痴居士,京城人,名鴻基,號磅礴齋,又號如如,好談禪。金古愚玉均、徐緯山光范、朴春皋泳孝、李隨如淙遠、李蕙田鼎換、朴白拈齊絅、吳亦梅慶錫、吳右年慶潤、吳筠廷慶林昆仲三人、金石芝永漢、金友蓮永汶兄弟、韓東惺世鎮、李杞堂熙穆等諸居士從而問道,一時禪風盛行京城”。除了他之外,開化派中還有李東仁、卓挻埴等佛教僧侶,致使佛教思想在開化派中相當流行。

影響政治

因為劉鴻基出身中人,所以他最高只在1882年冬在新設機構“減省廳”中做到副司勇(從九品)的小官,但他所指導的出身兩班貴族開化黨子弟則紛紛入仕,而劉鴻基則透過這些在朝中的開化黨人來發聲,影響國家政策,因此他又被推崇為“白衣政丞”(平民宰相)。
那么劉鴻基是如何影響朝鮮政壇的呢?這從當時開化黨人尹致昊的日記中可以窺見。當時尹致昊時常入宮奏事,出宮就拜訪劉鴻基,交代自己與國王、王妃之間的對話內容(“談昨夜下教事及上奏事”),劉鴻基也時常讓尹致昊將其意見奏聞國王(“是夜入侍,奏大致丈事”)。其中一次劉鴻基通過尹致昊傳達的意見是主張朝鮮法國修好以牽制清朝,這次尹致昊明確記載“是大致丈之教余奏者也”。劉鴻基還常與尹致昊其他開化黨人扺掌談論時事,發表自己的看法,如1884年3月尹致昊從國王那裡探聽到大院君餘黨圖謀作亂的訊息,劉鴻基則表示此事不足為憂;1884年5月又對來訪的尹致昊金玉均等人說:“不可不與近侍者合,而近侍者李(祖淵)、韓(圭稷)輩,陰懷疑懼,烏合沙散,協力甚難,自然國事難定,可不痛哉!可不恨哉!自古愚(金玉均)之歸,企待諸人合力,國事之就緒,豈想到世事如此艱難,志士無用智之地,而沉吟過日耶?不覺大失素企,心忡忡若有憂,未知與我同懷者為誰且幾人。然而若使朝鮮素有決勇,豈如是空嘆而己哉?推以見之,我國之如此泥循不振,皆由我人之無氣力故也。”從這些談話中可見劉鴻基涉入政治相當深,影響力也是頗大的。以上僅是劉鴻基通過尹致昊來影響政壇,而通過密友李東仁及嫡系弟子金玉均朴泳孝等所發揮的影回響該更多。劉鴻基在幕後發揮的作用也為國王所知,以至於在1884年4月間入宮受召。

謀議政變

劉鴻基還參與了開化黨人策劃甲申政變的謀議。據甲申政變後被捕開化黨人的供述,“自(1884年)九月以後玉均、英植、泳孝、光范、載弼往往作會,且或會於劉鴻基家”,“光范……又嘗往玉均家與劉大痴(致)、朴怡順、邊樹常之議事”。而金玉均的《甲申日錄》中也披露了劉鴻基參與他們謀議的事實,如記載1884年11月10日“為回謝前日圍棋之宴,就吾新築之室,邀竹添、井上、小林領事如第一銀行支店人木下、屬官鈴木、內垣、通辦淺山來會,坐客只有徐光范、朴齊絅、劉鴻基”。
那劉鴻基與金玉均等開化黨人所議論的內容是什麼呢?金玉均記載1884年11月16日政變分子聚會時,劉鴻基因病沒能參與,故金玉均等人前往漢城廣橋的劉鴻基家探病。劉鴻基強病起坐,問曰:“聞日本公使再來之後,舉世喧然,物情有若海燙雲沸,為君輩甚危之。在今之計,莫如早圖之。然日本政府之政略,君輩果然深知耶?”金玉均說:“日廷之議,存而勿論。似可假使日廷無助援吾輩之意,在我國事勢,今幾至於背水無糧,其迫切之狀,固不待日廷之舉動。而適當竹添(進一郎)新來,察其氣色,反有過激,易致速禍於吾輩之難,此亦特也。運付之於天,以一死之志,吾輩已有所決,望先生安心將攝焉。”劉鴻基說:“但吾所慮者,日兵只百名,其節制雖似強於清兵,論其人數,大不相同,是憂也。”金玉均與朴泳孝均笑著敷衍回答,然後又慰問劉鴻基的病情。從對話中可見,劉鴻基是支持他們的政變或改革的,並鼓勵他們“早圖之”,但同時又相當謹慎。值得注意的是,劉鴻基稱金玉均等人為“君”,而金玉均則敬稱劉鴻基為“先生”,可知他們之間存在的師承關係。而在稍早之前的11月3日,劉鴻基在與另一名未參與政變的開化黨人尹致昊的談話也表現出這種態度,他與尹致昊均認為:“時機為重,不可不待,開化黨當謹慎待機”。或許由於劉鴻基的慎重態度,也有可能是因為他患病,他雖然有所謀議,但並未在金玉均等開化黨人發動“甲申政變”時參與其中,所扮演的大概也是開化黨人的諮詢者的角色。

下落成謎

1884年12月4日,金玉均開化黨人發動“甲申政變”;12月6日,政變被袁世凱所率領的清軍鎮壓,金玉均等亡命日本甲申政變失敗後,朝鮮政府展開了對開化黨的大規模肅清,劉鴻基雖未直接參與政變,但作為開化黨的幕後指導者也是在劫難逃。此後他下落不明,據劉鴻基的同志吳慶錫之子、也是劉鴻基的門人吳世昌的說法,劉鴻基聽說政變失敗的訊息後,便攜20歲的吳世昌逃難廣州、加平等地,有一天早晨劉鴻基去上廁所,結果卻失蹤了。有傳言他被殺害,有傳言他與金玉均一同逃到日本,也有傳言是逃入朝鮮五台山出家為僧。劉鴻基的家屬被逮捕,夫人瘐死獄中。
1908年,金允植俞吉濬等發起“講舊會”,追悼甲申政變以來死於非命的“愛國死士”,其中出現了劉鴻基的名字;1910年7月,大韓帝國政府下令表彰近代歷次變故中的“橫被慘禍者”,劉鴻基也與徐載昌、尹泳觀等甲申政變受難者同時被追贈為正三品奎章閣副提學。從這兩點來看,他的下落凶多吉少,很可能在政變不久後即遭遇殺身之禍。

身世疑團

劉鴻基是朝鮮開化思想開化黨形成的關鍵人物之一,但相比其他人物而言,當時關於他的記載特別少,因此他被稱為“隱藏的開化思想家”。這也導致圍繞劉鴻基的很多問題存在疑團。歷史學家李光麟在1869年刊行的《漢陽劉氏世譜》發現了“劉鴻基”的名字,據此得出他本貫漢陽、聖逵、生於1831年,後來學界對劉鴻基的敘述與研究均採用這一說法。但這一說法也有疑點,如該族譜上記錄劉鴻基在1869年時已成為司勇,但官方檔案《承政院日記》記載劉鴻基到1882年才被初次授予副司勇的官職;又如族譜中的劉鴻基有1子2女,兒子叫劉運斗,女婿分別為李承俊、金孝哲,但《金玉均傳》記載開化思想家劉鴻基有“女子三人”,並且長女婿叫金永燦,這是可以確定的,因而與族譜不相吻合。故有學者推斷《漢陽劉氏世譜》中的劉鴻基與作為開化思想家的劉鴻基不是同一個人。
除此之外,《金玉均傳》指出劉鴻基屬於中人階級,出身譯官家庭,以醫為業,這也是普遍說法。但有學者對此提出質疑,因為在《承政院日記》里記錄授予劉鴻基副司勇的官職時,稱劉鴻基為“幼學”,而“幼學”這一稱謂通常是指沒有取得功名的兩班。而且一般來說出身譯官家庭則家中必有人譯科中舉,但按照《漢陽劉氏世譜》中劉鴻基的父兄和直系祖上都沒有考中譯科或其他雜科的,而當時關於劉鴻基的記載也無一提及他是醫生。故劉鴻基出身譯官家庭、以醫為業的說法只是後世的孤證,其身份是否為中人也存疑。
2005年發現江陵劉氏的族譜中記載的“劉洪奎”可能是開化思想家劉大致。根據該族譜的記載,劉洪奎生於1814年,死於1884年12月5日(陰曆十月十八日),並附加了一句“改名大致,甲申政變開化黨指導,俗稱白衣政丞”,全羅南道長城郡也有一處題寫“白衣劉大致月軒洪奎之墓”的墓碑。如果屬實的話,過去關於劉大致的通行說法將被推翻,但是在1911年江陵劉氏的族譜中尚未發現劉洪奎是劉大致的記載,直到1954年刊行的族譜才在劉洪奎名字旁添加了說明他是劉大致的一行話,墓碑亦不知何時、何人所立,故該說為偽造的可能性比較大。

影視形象

1995年至1996年韓國KBS1電視台曾出品過以劉鴻基(劉大致)為主角的100集電視劇(大河劇)《燦爛的黎明》,由李正吉飾演劉鴻基。此外劉鴻基的形象還曾出現在1982年MBC電視劇《風雲》(朴炳浩飾)及1990年MBC電視劇《朝鮮王朝五百年—大院君》(漢仁守飾)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