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革命舊址群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革命舊址群

1947年,中原局和野司機關分成前後兩個指揮所。劉鄧大軍牽制了大量敵人,同時與陳、栗野戰軍相配合,取得了重大勝利。該舊址群分別為:鄧小平、李先念等領導同志視察工作舊址--沙河下樓房周宅;劉鄧大軍野戰醫院舊址--湯家匯曹氏祠;劉鄧大軍後方醫院舊址--湯家匯劉氏祠;劉鄧大軍泗河駐地舊址--湯家匯吳氏祠;劉鄧大軍老營岩駐地舊址--湯家匯程莊老屋。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革命舊址群均為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較有地方特色的祠堂和民居,是研究皖西、豫南地區的家族祭祀傳統,地域風俗民情不可多得的歷史物證,是具有歷史文物價值與紅色旅遊價值為一體的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可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現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革命舊址群
  • 軍隊:劉鄧大軍
  • 舊址群:沙河下樓房周宅,湯家匯曹氏祠等
  • 建築年代:清代,民國時期
  • 主要人物:劉伯承、鄧小平
  • 主要景點:湯家匯曹氏祠、
建設沿革,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

建設沿革

1947年,中原局和野司機關分成前後兩個指揮所。劉鄧大軍牽制了大量敵人,同時與陳、栗野戰軍相配合,取得了重大勝利。該舊址群分別為:鄧小平、李先念等領導同志視察工作舊址--沙河下樓房周宅;劉鄧大軍野戰醫院舊址--湯家匯曹氏祠;劉鄧大軍後方醫院舊址--湯家匯劉氏祠;劉鄧大軍泗河駐地舊址--湯家匯吳氏祠;劉鄧大軍老營岩駐地舊址--湯家匯程莊老屋。
1947年8月,劉伯承、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劉鄧大軍先後殲敵19萬人,在以大別山為中心的江淮河漢地區,重建和恢復了中原根據地,開闢了人民解放軍繼續前進的戰略基地,為扭轉人民解放戰爭的戰局,加速全國解放的進程,奪取全國的勝利,建樹了不朽的功勳。

文物遺存

從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在息縣北岸小王灣渡過淮河,突破挺進大別山的最後一道天險算起,劉鄧大軍在鄂豫皖大別山區堅持戰鬥約半年時間,戰鬥的足跡遍布大別山區的息縣、光山、新縣、商城、紅安、英山、大悟等地。劉鄧大軍在光山縣磚橋鎮召開了重要的"王大灣會議",先後將司令部指揮部設在新縣、商城、英山等地。
7月23日,記者來到劉鄧大軍強渡淮河舊址所在地棗息縣城郊鄉王灣村,今年已是79歲的蔣秀榮老人,仍記得當年千軍萬馬過淮河的情景,但2000多人的村里能記得當年情況的見證人,現在已不超過5個。當地幹部帶領記者來到當年的劉鄧大軍渡河處,在寬闊的河面上看不到任何標識,這些解放後出生的幹部也只能憑老人口口相傳,告訴我們當年渡河的位置。城郊鄉曾經向上級申請資金想在淮河邊建一塊紀念碑,但沒有結果。
隨後記者又來到光山縣磚橋鎮"王大灣會議舊址"。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實施戰略展開初期,由於人倦馬乏,戰士水土不服,信心不足,有些部隊表現出疲憊和紀律鬆懈現象。1947年9月27日至29日,中原局和野戰軍司令部於磚橋召開了著名的"王大灣會議",劉伯承、鄧小平主持並向劉鄧大軍旅以上幹部作報告,強調部隊要鼓舞鬥志,加強紀律性,樹立以大別山為家的思想。歷時三天的"王大灣會議",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大轉折,對於重建大別山根據地,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總體戰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大灣會議"後,部隊的戰鬥風貌為之一新,根據會議精神和劉鄧首長部署,繼續實施戰略展開,機動殲敵,迅速扭轉了戰局,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文物價值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革命舊址群均為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較有地方特色的祠堂和民居,是研究皖西、豫南地區的家族祭祀傳統,地域風俗民情不可多得的歷史物證,是具有歷史文物價值與紅色旅遊價值為一體的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可開發利用的不可移動文物。

文物保護

記者見到,"王大灣會議舊址"雖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經費缺乏,目前基本處於自然狀態,平時沒有人值守,劉伯承住室由於門鎖鏽蝕已不能入內,一些重要的文物擔心被盜,也搬到縣文化管理委員會保管。光山縣黨史辦負責人說,該舊址平時維修和保護基本上沒有資金,最新的一次維護,還是因為有上面領導要來看簡單處理了一下。
新縣、商城是劉鄧大軍轉戰大別山期間的重要駐紮地。記者來到位於新縣箭廠河附近的鄭邊大灣村的一座老房子,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李達等領導同志都曾住在這裡,並在這裡召開過旅以上幹部會議。但這座老房子目前已沒有人居住,大門緊鎖,門頭破了一個大洞。新縣八里畈鄉宋畈村宋氏宗祠也曾是劉鄧大軍司令部機關所在地,當年宗祠有房屋三排29間,占地面積700平方米。記者在現場看到,宋氏宗祠已經完全破敗,後牆全部倒塌,裡面堆放一些稻草和雜物。
7月24日,記者來到商城縣長竹園鄉五里山村。1947年12月下旬至1948年1月上旬,鄧小平率領的劉鄧大軍前方指揮所輾轉於商城南部山區,在這裡,鄧小平先後以劉鄧名義向中央軍委作出了《關於和華野、陳謝兵團協同粉碎敵人圍攻的作戰意見的報告》,簽發了《關於粉碎敵人對大別山"清剿"的指示》、《關於節約糧食、愛護民力、維護民眾利益、度過春荒的指示》和以中原局、中原軍區聯合頒發的《部隊在新區籌糧辦法要點》等一系列決策和指示。劉鄧大軍前方指揮所就設在長竹園鄉五里山村瓦錫坪的一個小山村里。記者在這裡見到,仍是土坯牆的指揮所舊址已基本沒人居住,屋頂的瓦和櫞子都爛了。
新縣和商城兩縣宣傳部的同志告訴記者,他們對劉鄧大軍指揮部舊址的現狀也感到擔憂,但限於是國家級貧困縣,當地財力嚴重不足,心有餘而力不足。
信陽市黨史辦副研究員姬少華對記者說,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在中國革命史的地位已彪載史冊,但由於人力、物力等原因,一些資料的搶救性整理和舊址保護工作,比較滯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已經50多年了,民間的資源整理和舊址保護,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否則物去人非,想搶救也來不及了。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革命舊址群現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