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洙

劉萬洙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副教授)2002.10~2005.1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石油地質教研室任教

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代表作品《松遼盆地白堊系泉頭組沉積特徵與層序地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萬洙
  • 國籍:中國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中國長春
  • 畢業院校長春地質學院
  • 主要成就:事件沉積—導論、實例、套用專著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 代表作品:《松遼盆地白堊系泉頭組沉積特徵與層序地層》
主要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科研項目,學術論文,

主要經歷

教育經歷

1974.9~1977.7 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學習

工作經歷

1977.8~1987 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岩石教研室任教(助教)
1987~1997 長春地質學院能源地質系任教及行政工作(講師)
1997.9~2005.1.9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副教授)

科研項目

1.松遼盆地北部深層岩性錄井識別技術研究
2.松遼盆地北部深層岩性顯微圖片庫開發
3.徐家圍子油儲三維數字模型研究
4.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區沉積體系、有效烴源岩和選區評價
5.全國油砂資源評價地層沉積學研究
6.大慶目標區火山噴發岩儲層建模機制分析及數學表達
7.松遼盆地北部火山岩儲層預測和評價
8.松遼盆地火山岩油氣勘探
9.中國東部陸緣中區中生代岩相古地理研究
10.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區沉積體系、有效烴源岩和選區評價
11.全國油砂資源評價地層沉積學研究
12.松遼盆地北部深層火山岩儲層特徵

學術論文

1.松遼盆地白堊系泉頭組沉積特徵與層序地層
2.松遼盆地北部深層火山岩儲層特徵.
3.松遼盆地深層啞地層研究Ⅰ:層序地層
4.松遼盆地徐家圍子斷陷深層天然氣藏形成的地質條件分析
5.松遼盆地北部三肇地區深層沉積相及其空間展布特徵
6.松遼盆地關係.儲層火山岩岩性、岩相與儲層物性的關係研究
7.論陸相盆地海侵事件及其控制因素-以松遼盆地為例
8.松遼盆地朝陽溝地區深層沉積相與構造沉積演化
9.松遼盆地中淺層構造轉換帶及其與油氣關係
10.40Ar/ 39Ar and K/Ar dating on the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constraints on stratigraphy and basin dynamics.
11.徐家圍子斷陷火山岩賦存型式和意義
12.中國東部中生代盆地的發育類型
13.Marine ingressive events recorded in epicontinental sequences: example from the Cretaceous Songliao Basin of NE China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iassic Central Europe Basin of SW Germany.
14.The sequence architecture of volcanic basin fillings – an example from faulted depression in Songliao Basin.
15.東海盆地台北坳陷第三系儲層特徵
16.東海盆地麗水凹陷古新統生油岩評價
17.下揚子區三疊紀層序地層樣式對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碰撞的回響
18.松遼盆地火山岩相與火山岩儲層的關係.
19.松遼盆地火山岩相:類型、特徵和儲層意義.
20.徐家圍子斷階帶對火山岩體和沉積相帶的控制.
21.構造斷階對沉積的控制:來自地震、測井和露頭的實例.
22.構造活動和火山作用對乾酪根成烴轉化的影響.
23.下揚子區三疊紀最大海侵事件與揚子板塊-華北板塊碰撞
24.松遼盆地南部坳陷期層序地層特徵與含油氣系統,陸相盆地高精25度層序地層學-隱蔽油氣藏勘探基礎,方法與實踐(蔡希源等著)
26.西藏班公湖-怒江縫合帶白堊系沉積特徵及其構造意義.
27.The Cretaceous of the eastern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Tibet): tectono-sedimentation..
28.松遼盆地徐家圍子斷陷火山岩岩相和亞相的測井識別
Abiogenic origin natural gas in the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 of the Songliao Basin.
29.松遼盆地海侵事件沉積
30.Volcanism, palaeogeomagnetism and oil & gas of the Songliao basin, Jurassic-Cretaceous, NE China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and its geologic implications in the east China and Korea peninsula.
31.Comparison of early filling patterns between Songliao Basin of China and Kyeongsang Basin of Kore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