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既漂

劉既漂(1901~1992年),原名元俊,廣東省興寧縣葉塘鎮留橋村人。民國3年(1914)考上縣立中學,各科成績俱優,尤偏愛美術。畢業後前往上海,就讀中華藝術大學。他不僅認真學習中國畫、西洋畫、水彩畫,而且精心學習建築學。畢業後(1920),報考官費留學法國。後考入里昂大學美術系,既攻讀西洋畫,又選修建築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既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簡介,經歷,

簡介

他認為西洋畫與中國畫各有千秋,不可偏廢,而應取長補短,使自己的畫既有中國特色,又有西歐風格。他認為,中國的建築側重實用,雖有亭台樓閣之美,但缺乏配套,特別是對陽光空氣並不注意,乃一大缺點;而西歐建築,則多高樓大廈,密密層層,頗為壯觀,然缺乏溝通管道,以致鄰居之間老死不相往來。因此,他認為無論中國建築還是西歐建築,都應適時改進,以利於人類共同生存和安居樂業。他在法國學習5年時聞,曾參加中、西畫展覽以及建築設計展覽,頗獲好評。

經歷

民國15年(1926)他學成歸國。抵上海時,適林風眠李金髮已先後回國。他們既是梅州同鄉,又是各有專長的好友,而且風華正茂,風流倜儻,乃相約在杭州創辦藝術學校。劉既漂建議,須先取得旅美學術界泰斗蔡元培以及旅法學術界泰斗李石曾李書華等之支持,始可成功。於是他們共同擬訂建校方案,分別拜訪三老。三老對在杭州創辦藝校一致贊成。他們遂將三老意見告知浙江省當局並得到全力贊助。一年後,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如期招生開學,林風眠任校長,劉既漂任教務長兼建築設計系主任,李金髮任雕塑系教授兼主任。另聘幾位名家任教。由於學校設在西湖旁邊,環境清幽,加上是國立學校,人才濟濟,開辦伊始,即有近兩百學子就讀,一時藝專名震九州。劉既漂功成身退,於1929年前往上海,與李石曾之子宗侃合資創辦大方建築公司。他先托友人在法國購買了當時最新穎的一輛汽車,車的左邊寫上公司的名稱、地點和電話號碼等,右邊寫上留法建築設計師劉既漂、李宗侃。顧客或朋友來訪,都派汽車接送,因而業務興隆。3年後,又在南京增設大方建築設計公司,有他的留法朋友劉紀文(南京市長)、魏道明(市建設局長)支持和引薦。不僅為國民政府設計一幢現代化的設備齊全的接見外賓的大廈,而且設計改造了南京市的好幾條大馬路,還在南京市郊為高官們設計承包興建了一幢又一幢別墅。抗戰前夕,陳濟棠藉口抗日,需要加強廣東的國防工事,遂由李潔之、羅梓材介紹劉既漂擔任總工程師,西南政務委員會還授予他中將軍銜。不久他以自己留學是由廣東省府負擔的,應該有以報答,所以結束京滬兩地的建築公司,回穗就職。其後廣東的軍事重地,如虎門要塞等即由劉既漂重新設計和興建,連各地的兵房、防空壕等大部分由他設計建築。抗戰初(1938.10)廣州棄守,劉既漂奉命撤退,先至粵北、贛南,後至桂林和澳門。抗戰勝利後,他見內戰即發,乃出售京滬兩地之樓房,攜眷前往美國紐約,先是經商,後租賃一片土地經營農場。然用非所學,以失敗告終。接著在傑克遜區一家大企業擔任建築設計工程師,達25年之久。退休後於1978年移居曼徹斯特。又常以繪製瓷畫消閒,作品越積越多,後由友人建議,先後在新澤西州展覽館等地展出。美國人對此技藝甚為讚賞,他被輿論界稱為中國瓷畫大師,其作品常在報刊上登載。
劉既漂一生不參加任何黨派,常自稱為“中國的自由人”。他與文藝界人物李石曾李書華李潤章孫伏園曾覺之、曾友豪、劉半農等很要好,也與國民黨政界人物劉紀文魏道明羅翼群、李潔之等常有往來。他曾為丁玲的著作繪製插圖,也為羅孟瑋、羅鴻詔主持的《寧潮學報》設計封面。他為人和藹可親,樂以助人。抗戰前後,家鄉歷次水災、旱災,他得知後,即以他和二哥元松的名義捐款,賑濟災民,重修北京興寧會館,他捐獻最多。對同鄉青年如曾醫平、黎毓熙、曾新泉、劉漢光、林鈞南等亦多指導和提攜。
1992年4月15日,劉既漂因病醫治無效,不幸在英國逝世,享年9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