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巨漢

劉巨漢

客家劉氏近代三世祖:巨漢公

劉巨漢公,諱祿,字祥,號天閣,官授司馬,贈中憲大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巨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家族,劉巨漢祖父——劉開七,劉巨漢之父——劉廣傳,劉巨漢之子,人物紀念,

人物家族

劉巨漢是劉氏148世祖是入粵開基始祖劉開七公(官授潮州總鎮)之孫,二世祖劉廣傳公(官授江西瑞金縣令)第十二子, 生於寶祐二年甲寅(1254)十月初一日寅時,卒於至元三年丁丑(1337)五月廿四日戌時,享壽84歲,葬新建北門下村,鰍形。居安南府大余縣。妣黃氏,生於寶祐元年癸丑歲(1253)五月初四日戌時,卒於延祐三年丙辰(1316)八月初九日酉時,享壽64歲,葬龜形。妣鐘氏,生歿年未詳,葬人形。妣彭氏,生歿年未詳,葬龜形。妣古氏,生於景定元年庚申歲(1260)十一月初五日辰時,卒於大德十一年丁未(1307)八月十七日戌時,享壽48歲,葬大余縣新城市。
客家劉氏南京譜:巨漢公1客家劉氏南京譜:巨漢公1
公原住福建寧化,移居安南府大余縣,後裔分居福建汀州、寧化、上杭、永定、永豐、漳州、福州、泉州、廈門、長汀,廣東肇慶五華、大埔、揭陽、潮陽、翁源、興寧縣葉塘、新陂、合水鎮,以及江西、湖北武昌等地。
客家劉氏南京譜:巨漢公2客家劉氏南京譜:巨漢公2
生五子:1:念一郎(鳳山)、2:念二郎(鳳淑)、3:念三郎(鳳祥)、4:念四郎(鳳梅)、5:念五郎(鳳儀)。
長子念一郎(鳳山)公生於南宋鹹淳八年壬申(1272)五月廿五日辰時,卒於至元三年(1337)丁丑三月十八日卯時,享壽66歲。
客家劉氏南京譜:巨漢公3客家劉氏南京譜:巨漢公3
2子念二郎(鳳林公生於南宋鹹淳九年癸酉(1273)二月初三日未時,卒於至正五年乙酉(1345)三月廿八日亥時,享壽73歲,
3子念三郎(鳳祥)公生於至元十六年已卯(1279)六月初五日未時,卒於至正二年壬午(1342)七月十三日未時,享壽64歲,
4子念四郎(鳳梅)公生於至元廿年癸未(1283)十月初六日未時,卒年未詳
5子念公五郎公生於至元廿二年(1285)乙酉九月初六日辰時,卒於元至正廿一年(1361)辛丑八月十二日未時,享壽67歲,
後裔分居福建汀州、寧化縣城、上杭、永定、永豐、漳州、福州、泉州、廈門、長汀,廣東肇慶、五華、大埔、揭陽、潮陽、翁源、梅州、興寧縣的葉塘、新陂、合水鎮,以及江西、湖北武昌等處。

劉巨漢祖父——劉開七

劉開七,字必高,號慎七,又號三郎,謚仁創,劉氏由閩入粵開基始祖,劉氏 146世祖,官授潮州都統制(潮州總鎮),生於南宋紹熙三年(1192)壬子歲正月十九日辰時,生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宋寧宗嘉定年間(1208~1224),卒於宋寧宗嘉定十七年(1224)丁酉歲七月十五日,劉開七原籍福建汀州寧化石壁村,夫人龔氏、黃氏,生一子:劉廣傳。因任職於粵,出任潮州都統制,眷屬從福建遷自寧化遷徙至廣東潮州,後又遷居梅州。

劉巨漢之父——劉廣傳

劉廣傳,字弁,號清淑,謚廣傳,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戊辰歲正月廿日辰時,生於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鄉,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乙未歲,27歲登進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縣,築城建學、平洞寇有功,當地人民愛戴,公元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底元軍攻陷江西以身殉國。
廣傳公出生在福建寧化縣,卒於京職。墓葬於江西瑞金縣金雞瀝三角塘背龍形眼睛穴。劉龍(廣傳的爺爺)因兒子劉開七葬於興寧,遂令部分子孫到興寧北廂龍歸洞走馬嶺下及程鄉開基立業。劉廣傳娶妻馬氏、楊氏,生十四大房:劉巨源劉巨湶劉巨汌劉巨淵劉巨海劉巨浪劉巨波劉巨漣劉巨江劉巨淮劉巨河劉巨漢劉巨浩劉巨深人稱“一脈宏開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兒”)。
廣傳公夫婦原合葬於江西瑞金三角塘,龍形眼睛穴。 後經興寧、五華梅州市梅縣區、龍川等區縣子孫商議將馬氏金骸移葬於龍川潭文約乾頭村田壠里蝦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12月重修馬夫人墓舉行隆重的竣工慶典儀式,議定每年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裔孫為紀念廣傳公,在興寧崗背榕樹村劉氏總祠背後,建一座廣傳公紀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併祭拜。廣傳公生十四子(馬氏生九子,楊氏生五子),即十四大房。此代人丁興旺,支派益繁。
發生背景:廣傳公生下十四子以後,鼓勵兒子要向外發展,不要兒女情長痴戀家中。此詩在封建社會里是比較大膽和開放的,也即是在改革開放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人才的流動、工作業務交流、信息共享等,但最終目的是要認祖歸宗,吃水念著水源頭的優良傳統。 劉廣傳生14子,86孫,360個曾孫,分布江南各地居住。因裔孫居住各地,曾作了律詩一首,以囑十四子之符節以便認祖歸宗:
巨漢公巨漢公
駿馬騎行各出疆,任從隨地立綱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及他鄉即故鄉;
早晚勿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
蒼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兒共熾昌。

劉巨漢之子

巨漢公生四子,(一說生五子)。
長子劉念一郞公巨漢公長子。字鳳山,號傳遜、萬球、族鳳。官授肇慶、武昌府尹。妣邱氏;生3子:寧遠(萬深)、萬濟、萬河。居福建寧化石壁洞。祖妣原葬五華梅林游魚上水形,後遷葬汀州府西門外烏鴉落洋形。祖原住福建寧化石壁洞。後裔分居廣東興寧坪洋潭坑埔尾、葉塘大眾擔水塘、合水龍池頭、新陂華新崩崗下,肇慶、紫金五華、江西會昌、興國,湖北武昌,四川等處。
二子劉念二郞公巨漢公第2子。字鳳淑,鳳林,號族林。妣朱氏、張氏;生三子:宜興、宜爵、宜敬,居福建上杭中都司田背。卒葬蜈蚣形。後裔分居福建福州、漳州、長汀、永定、上杭、南靖,江西贛州定南,廣西博白,廣東五華棉洋、揭陽、海豐、陸豐等處。
三子劉 念三郎公字鳳祥,號萬莊、族祥。官授肇慶府陽春知縣。妣賴氏、曾氏;生3子:口口、口口、旭源。後裔分居福建永安、廣東潮州市潮安區、梅州市梅縣區、大埔等處。卒葬三甲塘。
四子劉 念四郎,巨漢公第4子。字鳳梅,號族梅。
另有:
五子劉 念五郎配馮、楊氏,巨漢公第5子。字鳳儀,官授光祿大夫,生三子,念五郎後人居廣州蘿崗區。

人物紀念

在距祖墳五里許建狀元及弟劉氏總祠一座,是為紀念入粵始祖開七公而興建,位於興寧縣崗背鎮榕樹村,占地一千多平方米,三堂二十四條柱,二橫一圍五十六間,大門口有寬敞場地,下有半月形大池塘一口,該祠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歲(公元1700年),於十一月二十三日子時修建,於公元1983年重修祠墓,祖祠寅山申向,為金蟹游江形,每年逢正月十九日在總祠祭祖,正月二十日為始祖掃墓,永為定祀。
劉開七公在客家劉氏族人中的知名度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們都親切地稱他“開七公”,尊他為客家劉氏開七派之近代肇基始祖,客屬劉氏由閩入粵的開基始祖。劉開七之後因其子劉廣傳傳下十四子八十六孫,人丁繁盛,故明清以後劉開七的裔孫,紛紛向內地及海外遷移擴張,到今天,這個支系的成員已廣泛分布在中國的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港澳等地和南洋、歐美等世界各國,創建業績,成為世界劉氏最重要、最寵大,最具開拓精神的宗族。
據興寧《劉氏族譜》載,唐僖宗乾符年間,劉永裔孫翰林學士、觀察使劉天錫棄官奉父劉祥避亂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之石壁洞,此後發展成為汀閩望族,號為東派。劉祥兄劉翱,官知建州,因居家,譜稱西派。劉祥為劉氏入汀州始祖。宋嘉定(1208年)之後,劉氏東派後裔又自寧化經上杭徙廣東興寧、平遠,子孫傳衍分支。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為由閩入粵始祖,子孫遂居於興寧,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後裔衍播贛、閩、粵、湘、桂、滇、貴、川、台等各省州縣。清代起,劉氏後裔播遷深圳、香港及海外。劉姓既是全國大姓,也是客家大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