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同

劉尚同(1915—1958)江蘇省沭陽縣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劉樂聖靠省吃儉用,斷斷續續供他讀完初小。民國27年(1938年)參加革命,民國2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任沭陽縣第八區埝南鄉第一保保長;次年12月,升任沭陽縣第八區堰南鄉鄉長;10月,任沭陽縣第八區劉圩鄉鄉長;民國31年12月,任沭陽縣劉圩、范灣、孫墩三鄉聯防主任;次年7月,任沭陽縣小店鄉鄉長兼中隊長、黨支部書記;民國33年6月,任沭陽縣雙河鄉政治指導員;八月,任沭陽縣六區區署副大隊長、區委委員;次年3月,任沭陽縣塘溝區教導員,後任沭陽縣胡集區、錢集區指導員;民國37年11月,任沭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12月,調任江淮機動隊淮海六分區某縣組織部長。在此期間,他帶領民眾,堅持武裝鬥爭,打擊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因作戰勇敢、戰績顯著曾多次受上級黨委的表揚和獎勵。1949年2月,調任定合縣委組織部長,後任定遠縣委組織部長;1950年6月,進皖北區黨委黨校學習,後任滁縣地委工作團組織科長;1951年5月,任地委土改幹校大隊部大隊長;8月,任滁縣地委組織部黨員管理科科長;1953年4月,任定遠縣委副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尚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沭陽縣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58
人物介紹,人物生平,

人物介紹

劉尚同(1915—1958)江蘇省沭陽縣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

人物生平

次年7月,任定遠縣委書記、蚌埠地委委員。在他主持定遠縣委工作期間,堅持按照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辦事,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傾聽民眾意見,和縣委其他同志一起,制定了定遠的發展規劃,帶領全縣人民堅決走社會主義道路。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他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親自蹲點,總結辦社經驗,從有利生產、方便民眾的原則出發,將全縣建立起來的109個大社劃為152個小社,將手聯社併入供銷合作社,反對盲目地搞“一大二公”和一哄而起的作法,使定遠的農業合作化運動穩步發展。他在指導定遠農業生產上,堅持從本縣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土地多的地區留些曬伐田培養地力,丟荒種熟,少搞雙季稻”;“高產作物馬鈴薯不能全面推廣,只能在池河藕塘兩地推廣,其他地區推多少是多少”;“玉米縣西要少推廣些,可多種小秫秫”等切實可行的有利於發展生產的意見。1954年,在受到特大洪澇災害的情況下,全縣糧食總產還達417,387,300斤,比1953年的276,914,300斤增長140,473,000斤。
他還根據定遠易旱的特點,帶領全縣人民大搞農田水利建設。1955年全縣僅有一座水庫,至1957年,僅兩年時間,就發展到9座;蓄水量由1955年的0.92萬立方米增加到1.03萬立方米。這期間,用於興修水利款達150.69萬元。他還經常深入民眾,訪貧問苦,關心民眾的生產與生活。針對剛翻身不久的農民,生產資料缺乏的實際情況,提出農村貸款要多貸少收,逐步收回,以支持農民發展生產。
1957年,全縣開展了反右派鬥爭,他在黨的政治生活準則受到破壞,指導思想左傾,出現反右擴大化的情況下,不怕自己受到牽連,始終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原則,與黨內一些錯誤傾向作鬥爭,保護了一大批老幹部、好同志。為此,他被加上“砍社改組,包庇壞人”等一系列罪名,挨了批鬥,身心受到嚴重創傷,不幸於1958年5月8日逝世。劉尚同的去世,使全縣人民為失去一位好乾部、好黨員、好書記而深感悲痛!
1962年7月,在全縣人民的呼籲聲中,中共定遠縣委決定給劉尚同同志平反昭雪,並報經地委、省監委批准,取消原劃劉尚同同志為右派分子和給其開除黨籍的處分決定,恢復名譽,妥善安排家屬和子女生活。1979年9月25日,中共定遠縣委召開隆重的追悼大會,悼念劉尚同同志。淮南市市長為悼念劉尚同曾賦詩道:“劉公長眠三十春,山河故土迥忠魂,德才正展飲恨去,笑貌英姿慰後人。吾儕敬仰公身前,艱難困苦度若閒。披肝瀝膽堪效法,廉潔清白昭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