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白評傳

劉大白評傳

基本介紹

  • 書名:劉大白評傳
  • 作者:劉家思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121498
  • 外文名:A Critical Biography of Dabai Liu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487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劉大白評傳》作者在材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作者花費多年時間,跑遍全國30多個圖書館、檔案館和紀念館,訪問許多相關人士,鉤沉史實,詳征逸聞,發掘了大量有關劉大白的文獻資料。評傳很多地方都是靠材料說話,糾正或者補充了以往對劉大白的某些誤解或偏見。如劉大白是否逃過婚、出過家,他何時加入光復會,為何會退出上海黨組,何時赴任民國浙江省教育廳秘書等等,這些情況以往沒有弄清楚,甚至以訛傳訛,這本評傳都予以辨正,還原了劉大白的人生真相。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古鎮歲月(1880—1895)
一古鎮風韻
二金氏家族
三監獄式的書室
四 自縊反抗
五 故事啟蒙
六家塾成才
七明賢引導
第二章紹興從教(1896—1904)
一從教的理想
二接受西學
三不幸的婚姻
四孤獨迎戰
五沉鬱吟唱
六黃遵憲的影響
第三章感應革命(1905—1909)
一研習佛經
二加入光復會
三烈士感召
四博取功名
五悲憤吶喊
六歌行與白話
第四章南北求索(1910—1913)
一北京謀職
二結識吳琛
三南昌之行
四公報主筆
五力主易幟
六師生相愛
七積極討袁
八深摯奮鳴
第五章亡命與歸來(1913—1918)
一流亡日本
二結識玄廬
三開展交遊
四反對“二十一條”
五流落南洋
六尋常百姓
七相識夢麟
八激憤沉詠
第六章“五四”先驅(1918—1922)
一“浙江四傑”
二“一師風潮”
三參加上海共產主義小組
四宣傳革命理論
五推動浙江共運
六組織衙前農民運動
七無政府共產主義者
八倡導女性解放
九社會批判的驍將
十創作《舊夢》
第七章復旦名師(1923—1927)
一五中友情
二受聘復旦
三參加文學社團
四加人國民黨
五慟哭“五卅”
六創辦《黎明》
七批判國民黨右派
八拜訪魯迅
九打倒鬼話文
十傾力學術
十一悲傷離婚
十二出版《郵吻》
第八章教育行政(1927—1930)
一廳長秘書
二清黨的尷尬
三出席全國教育會議
四創辦湘湖師範
五任職浙大
六提攜才俊
七建功西湖博覽會
八沉吟莫乾山
九任職教育部
十志在學問
十一情感傷逝
第九章退隱絕唱(1931—1932)
一《中詩外形律詳說》
二上海治病
三書寫《遺囑》
四清貧度日
五生命的絕響
六魂歸錢塘
參考文獻
劉大白年譜簡編(1880—1932)
後記

後記

2004年上半年,我決定到紹興工作時,考慮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以曹禺為主的現當代戲劇研究恐怕會與學校的學科發展方向不甚一致,便想尋找另一個研究方向,雙向而行,以期更好地服務於學校。於是,我決定從兩個方面人手尋找新的研究方向:一是將我的戲劇研究方向與紹興地域文化結合起來,尋找一個新的點;二是拋開以往的研究,重新尋找一個全新的具有突破意義的方向。
經過一段時間的篩選,我鎖定了兩個研究方向:一是魯迅與戲劇的關係問題。我覺得這是魯迅研究中的一個弱點,許多問題沒有說清楚,就展開系列研究。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題,具有比較廣闊的探討空間。因此,有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後來也對此展開了研究,有的還以此作了學位論文。二是劉大白研究。幾十年來的劉大白研究往往被庸俗政治學主導,對他的認識比較片面,甚至存在不少誤讀,客觀冷靜的學理性的全面探討還沒有。我覺得這是一個學術上可以獲得突破的重要課題,就確定了這個研究方向,決定為劉大白寫一本評傳。因此,當我做完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曹禺戲劇的劇場性研究》課題後,就全力做這個項目了。
坦率地講,做這個項目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多於做《曹禺戲劇的劇場性研究》。因為劉大白是十分複雜的研究對象,本身就不是一個輕而易舉可以完成的課題。他學識淵博,經歷複雜,有多方面的成就,蘊含著多學科的研究內容,對研究者的知識結構具有廣泛的要求。尤其是,還存在下面三個致命的問題:
首先是史料與文獻的缺失。因為以往學術界沒有重視劉大白,對劉大白的史料和文獻收集不完整,除了新中國成立之前編輯出版的幾種文集有重印或選集之外,新中國成立之後一直沒有再對他的其他文獻進行過收集整理,大量文獻散落在各種原始的報刊中。雖然蕭斌如的《劉大白研究資料》中編輯了《劉大白著述目錄索引》(這個索引也還不完整,有不少文獻沒有收錄),而發表的報刊完整保存下來的非常少,這就增加了難度。而已經編輯成集的文本,也不是輕易就能找到的。這成為做好這個課題的最大的攔路虎。
其次是研究成果很少,可以放心借鑑的成果不多。以往的研究中,許多事跡埋沒了;許多史料不真實、不準確,以訛傳訛的錯誤很多;一些關鍵性問題沒有弄清楚,以文學性的想像居多,學理性的把握不足,不少材料初看起來可以,但是一推敲就發現存在很多問題,並不可靠。例如衙前農村國小校歌、湘湖師範校歌、浙江省圖書館落成記,等等,都是現代文學界沒有注意到的;而劉大白的婚姻問題、中拔貢的時間問題、是否出家問題、加人同盟會的問題,等等,都是以訛傳訛的。而劉大白何時加入光復會、何時接受無政府主義、為何1910年去北京、為何退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為何1927年之後去從政、思想是否從此走向反動、有什麼社會作為、《白屋遺詩》中的詩是否以前都沒有發表過、他在《紹興公報》發表過哪些文章、他有多少筆名和別名,等等,也都沒有弄清楚。而且,還有很多問題看似有定論,實際上主觀臆斷性很強,經不起質疑,那些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說法,不僅不能給本課題研究提供便利,反而增加了難度。
再次是受庸俗政治學的影響,對劉大白作出了並不客觀、全面,甚至是錯誤的評價。因為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屠殺共產黨員,成立了一黨專政的反動政府。而劉大自在這時卻到國民黨專政下的浙江省政府教育廳當秘書,後來又到民國政府教育部任常任次長、政務次長和代理部務,似乎成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同黨。這使以往的研究者先人為主地認為他思想已經蛻變,所以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對他的人生作出不客觀的評價,甚至對他的革命行動都諱莫如深。例如,劉大白參與領導和組織了蕭山衙前農民運動,中國共產黨杭州黨小組和青年團浙江省團組織的成立、《責任》雜誌的發行都是在劉大白的寓所進行的,可是都不提及他;對他為何退出上海黨小組的原因也做簡單化的論斷;而對於他的創作也簡單對待,只是肯定他在“五四”初期描寫底層苦難和社會矛盾的詩作。這些現象背後凝固著人們的思維定式,如何做出自己的評價,這是頗費精力的問題。
可以說,當初定下還劉大白以本來面目的研究目標是理想式的,而要完成這個任務則很不容易。對於上述三個問題,我認為解決好第一個是關鍵。因此,我們除了系統地蒐集已經出版的劉大白的詩文集之外,還奔赴各地去蒐集和發掘劉大白散落的文學作品、文獻資料和生平事跡材料,以及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資料。幾年來,我們除了在筆者所在的紹興文理學院和紹興市的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裡蒐集之外,還先後到了馬來西亞國家檔案館、馬來亞大學圖書館、中國現代文學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海檔案館、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南京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蘇州大學圖書館、蘇州圖書館、山東省圖書館、山東師大圖書館、山東大學圖書館、陝西省圖書館、陝西師大圖書館、西北工大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廣東中山圖書館、雲南省圖書館、雲南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浙江大學圖書館、杭州師範大學圖書館、蕭山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吉林圖書館、黑龍江圖書館等30餘家單位去蒐集資料,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劉大白的文獻,有不少新發現,這為我們認識和把握劉大白打下了基礎。同時,我們對劉大白常見的作品和著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已有的研究文獻和傳記資料進行了認真的甄別,而且考察了劉大白生活和工作過的平水、紹興、衙前、杭州、上海、南京等地,訪問了劉大白的後人、親屬以及相關的研究專家等。經過6年的工作,寫出了這部《劉大白評傳》,雖然還很粗疏,但總算有一個結果,勉強有了一個交代。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試圖運用系統論觀念,以文化為視角,融社會批評與主體剖析於一體,理清劉大白的生命旅程和思想發展脈絡,全面審視其讀書、創作、事業(從政)、交遊和婚姻的基本狀況,立體地展現作為文學家、革命者、教育家、思想文化先驅和學者等多種角色的劉大白的精神面貌,全面地展現其悲喜沉浮的一生,揭示他由晚清士子向現代先進知識分子轉變的主客觀原因,彰顯其文學創作的特色和成就,認識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文化史、教育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的卓越貢獻。從而把握他始終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品格,領悟他在傳統文化向現代轉型過程中的典型意義。然而因為課題本身的難度,加上我們能力所限,雖然前後花了五六年的時間和精力去盡心研究,但是否將一個比較完整真實的劉大白呈現出來了,我們誠懇地恭聽讀者的批評。不過,我想做的是拋磚引玉的工作,既然拋出了磚,自然也就並不感到有什麼太多的遺憾;我相信,後來會有人做出完美的成果來,這就達到了我的目的。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師長、領導、朋友、同事和好心人的關心和支持,在此一併致以誠摯的謝意。
中山大學黃修己先生、浙江大學吳秀明先生、浙江師範大學王嘉良先生、北京大學溫儒敏先生、北京師範大學劉勇先生和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吳義勤先生,對本課題研究給予了大力的幫助和指導,提出了寶貴的意見。黃修己、吳秀明和王嘉良三位先生還為本課題申報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在炎熱的夏天審讀初稿,撰寫專家推薦意見;定稿後,溫儒敏先生還在百忙之中審讀批改了文稿,做了許多詳細的批改,並撰寫飽含關愛的精美序文;劉勇先生和吳義勤先生還在資料信息的發掘和採集上予以了大力的幫助;南京大學丁帆先生和胡星亮先生、武漢大學陳國恩先生也給予了熱情的關心和指導。他們寬厚的關愛與鼓勵、期待和鞭策、指導和幫助,使本課題獲得了力量源泉,我深深地感謝他們。
國務院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有企業監事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解思忠先生對本課題的研究予以了充分肯定,並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的信函諮詢,給予了誠摯的回覆,作了切實的指導。我也深深地感謝他。
徐霞鴻記者鼎力相助在《紹興晚報》上刊載廣告信息,幫助尋找劉大白的後人,並熱情提供有關研究資料;張迪先生熱情地為我們聯絡劉大白的後人;俞志慧、何信恩、鄭保華、王松泉、任在山、鮑有庚、鮑澤龍等先生也給予了幫助,熱情地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線索和信息。尤其是81歲高齡的鮑有庚先生,主動找上門來,贈送他收集的資料,併到處聯繫和尋找資料信息,又仔細通讀了60餘萬字的初稿。這種相助是無價的,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鞭策。在此我深表感謝。
劉大白的女兒劉緣子、外甥張樂平、外甥女鄭行、張也頻、劉螈,他們為本課題的研究給予了切實的幫助與支持。95歲高齡的劉緣子女士,專門從美國多次打電話來交流,解答我提出的一些問題,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料,又認真審讀了初稿;張樂平先生不僅先後兩次專門從深圳趕來陪我到紹興平水鎮去調研,又專門從深圳趕到北京,陪我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去蒐集資料,而且還提供了許多資料和珍藏的照片,並先後兩次仔細審讀了文稿;鄭行也熱情地專程陪我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去蒐集資料;張也頻也專門陪同我去平水調研;劉螈不僅到哈佛圖書館去蒐集相關資料,而且專程從美國回來陪我到中國現代文學館去尋找資料,並且先後兩次認真仔細地校閱了全部文稿。他們的支持,大大推進了本課題的研究;他們以讀者身份對文稿提出的客觀中肯的修改意見,提高了本課題的研究質量;尤其是他們對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和理解,增強了我們的研究動力,使本課題研究得以深入下去。為此,我深深地感謝他們。自然,我還要感謝金子良先生及其家屬。金子良是金家過繼給劉大白的孫子,先生已經80多歲,身體欠佳,居住在平水鎮劉大白破舊的故居中,他不厭其煩地熱情接待了我們多次的採訪,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一些非常難得的資料。
當然,我要深深地感謝紹興文理學院圖書館特藏部和地方文獻部的錢斌教授以及前述中外30多個圖書館、檔案館和紀念館的領導和老師,他們在資料蒐集上給予的大力支持與幫助,為我的研究夯實了基礎。
本課題的研究,還得到了課題組成員的積極支持與配合,周桂華、劉桂萍和周宜楠等同志不僅幫助發掘文獻資料,而且還根據我的研究大綱和思想,協助我完成了部分研究初稿;劉璨、魯雪莉、彭紅平等同志分別在英國、日本以及我國的山西、廣東、江西等地查找並整理了相關資料,在此對他們也表示感謝!
本課題得到了上級領導機關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深摯的謝意。
我深深地感謝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領導和評審專家們。2012年1月,本課題獲得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這不僅解決了不足的研究經費,而且使我獲得了更大的力量,更認真地完善了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成果質量。
我感謝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的領導。2009年,《越中現代著名作家系列研究》課題列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編號:09JDYW01ZD),《劉大白評傳》被列為子項目(編號:09JDYWO1ZD—1),使本課題研究得以全面啟動。
我還深深地感謝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會處的領導。2011年11月,在浙江省社聯省級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評審中,《劉大白評傳》獲得資助(立項編號為2011CBB25),大大促進了本課題的研究。
最後,我要感謝學校領導及科研處、越文化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學校為本課題研究創造了有利條件,是我完成本課題的堅強後盾;我要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為本書出版付出了辛勤汗水的領導、編輯、校對、印製及其他同志。是他們的認真,確保了本書的出版質量。

序言

劉大白是“五四”時期蜚聲文壇的詩人,新文學的開拓者之一,又是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在現代中國的革命、文學、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貢獻。然而,到目前為止,學界對劉大白的研究還很少,對他的生平事業也缺少了解。坊間流行的各種文學史倒是都提到劉大白,但通常只注意他早期少量的抒情詩和敘事詩。其實劉大白的詩作很多,有創作也有理論,特別是散文也寫得很好,看來文學史應當給這位詩人更高的評價。過去對劉大白重視不夠,跟單一化的政治鑑定有關,大概因為劉大白早年參加過共產黨,後脫黨,又在國民政府擔任過職務,參與過一些政治活動。他的人生歷程和社會身份的確複雜,而以往的評判又過於簡化。如果說過去是因為時代的限制,對這位複雜的詩人難以做深入的探討,那么現在應當具備充分討論的條件了。我們總不能忽視這樣一位在歷史上有過重要影響的人物。劉家思先生所做的就是這個工作。他的《劉大白評傳》第一次比較全面、清楚地描述了傳主的生平事跡,並儘量給以有歷史感的正面評價。這本較完整的《劉大白評傳》,能幫助讀者了解這位“五四”詩人,對“五四”新詩以及整個新文學發生髮展的研究,乃至對二三十年代革命史、教育史、思想史的研究,以及對現代知識分子的研究,都有所推進,或能提供某些重要參考。
劉大白早年接受過無政府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又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信徒,他還追求過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最終還是自由主義者,思想可謂複雜;他從一個封建科舉士子轉為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參加過光復會,又加人過共產黨,參加過革命,又脫離革命,從文壇邁向政壇,擔任過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次長等要職,最終又退隱“江湖”;他是詩人、學者、革命者,又是官員,身份也的確複雜。劉大白的一生不能說有多少傳奇性,卻也很曲折,他的經歷在“五四”後起來的那一代知識分子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這個人物是值得注意的,他的傳記寫作是有學術價值的。劉家思用評傳的方式,有描寫,有梳理,有論評,有闡發,對劉大白生平創作及其思想歷程裁別有識。此書作為一種人物傳記研究,是相當完整的。該評傳根據所收集的大量原始材料,梳理出劉大白曲折的人生歷程,力圖將其文學創作、教育實踐、革命經歷、仕途升遷、社會活動、人際交往、愛情婚姻等諸多方面按照時序編織起來,展現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精神沉浮,同時也借一個人看一個時代,可以感觸近百年歷史變局中的某些色相和光影。
劉家思先生為了寫這本評傳,在材料收集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他花費多年時間,跑遍全國30多個圖書館、檔案館和紀念館,訪問許多相關人士,鉤沉史實,詳征逸聞,發掘了大量有關劉大白的文獻資料。評傳很多地方都是靠材料說話,糾正或者補充了以往對劉大白的某些誤解或偏見。如劉大白是否逃過婚、出過家,他何時加入光復會,為何會退出上海黨組,何時赴任民國浙江省教育廳秘書等等,這些情況以往沒有弄清楚,甚至以訛傳訛,這本評傳都予以辨正,還原了劉大白的人生真相。
以往文學史給劉大白的地位,主要就是“初期白話詩人”。這本評傳認為這樣定位是不夠的。書中發掘了劉大白很多被淹沒的作品,讓人們看到他的創作貢獻不只是“五四”的抒情詩和描寫農工的敘事詩,其他風格題材的詩作也很出色,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他的一些優秀的詩篇仍然在一般水平的詩作之上。他的散文創作也有獨特的成就。他是現代散文最早的嘗試者之一,早在辛亥革命時期,他就在《紹興公報》上發表雜文。“五四”時期編輯過《責任》、《午鐘》、《黎明》等雜誌,又有許多散文發表。其作品筆鋒之銳利,思想之鮮明,在當時文壇上獨樹一幟。後來收入《白屋文話》、《白屋書信》等集的作品,只是其中一部分。作者發掘收集了劉大白四五百篇散文,大部分是以前學界從未提及的。例如《蕭山衙前農村國小校校歌》、《湘湖師範校歌》、浙江一師教師“留經”《宣言》和《請願書》、《浙江圖書館落成記》、《哥爾基在中國的生死》等等,是現代文學的重要實績,也是研究劉大白的珍貴資料。該書對劉大白散文的研究,是一個突破。
歷史總在不斷重寫。以往對“五四”可能是抬得過高,如今不少人卻又將之貶損過甚,往往都是把現實的情緒召喚到歷史的疆域中,豐富的歷史就被簡化了。我寧可多看一些散落的野史雜論,或者逸聞瑣記,也不願看所謂研究性的論著了。因為經過理論過濾、過於條理化的以論帶史,已經失去史的精氣,而野史逸聞之類的雜亂而樸素,多少還帶有史的質感。讀傳記也是獲取歷史感的途徑,當然,是那些有根據說實話的傳記。劉家思這本評傳起碼能讓人了解劉大白這樣的複雜人物,了解曾有過的複雜的歷史,以及曾有過的人心、政俗之變。讀此書愈加感到,知人論世不容易,知人論史更不容易。
我本人對劉大白沒有什麼研究,讀這本評傳,跡其生平,仰揚詠嘆,所獲甚多。想到在學風浮泛的當今,劉家思能沉下心來做學問,寫成這本紮實的評傳,我為他高興,也樂於介紹這部書給大家。
溫儒敏
2011年10月20日於歷城南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