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堅(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工系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劉堅,男,漢族,湖南高沙人,1964 年 04 月生,建工系主任、黨支部書記,結構工程碩士點負責人。2003.9被廣州大學聘為院級特聘教授,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2008、2011年廣州大學優秀黨員,2009年廣州大學優秀教師。

教育背景:1999.09-2003.07在重慶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003 年 07月博士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3月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及東南網架股份集團有限公司博士後工作站(國家級)做博士後研究。現為出站博士後。 工作經歷 1999年2月至今分別在華南建設學院(西院) 土木系、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歷任結構學部副主任,建工系書記,副主任,建工系主任,書記,學院黨委委員等;2002年6月被廣州大學聘為防災減災工程碩士點導師(首屆碩士生導師),2003年6月被聘為結構工程碩士點導師,2009年6月被聘為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碩士點導師。2007年結構工程碩士點負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堅
  • 外文名:liujia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高沙
  • 出生日期:1964年4月
  • 職業: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工系主任
  • 畢業院校:重慶大學
主講課程,主要科研成果,主要教學成果,

主講課程

近年來擔任結構工程專業碩士點、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碩士點、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研究生的主要課程:《鋼結構非線性分析》、《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大跨度空間結構》、《現代鋼結構理論與設計》等課程主講工作;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博士生點課程:《現代結構設計理論》;指導研究生:已獨立指導九屆結構工程專業碩士點、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碩士點、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碩士點研究生20名。其中已畢業六屆研究生,13人獲得碩士學位,另有7人在讀。土木工程專業、建築學專業和地下工程等本科專業的主要課程:《鋼結構》、《組合結構》、《鋼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網架結構》、《工程結構設計原理》、《大跨空間建築結構》、《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建築結構與選型》和《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等課程主講工作;指導《鋼結構》課程設計、《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教學實踐課程;專升本繼續教育課程:《鋼結構》、《工程結構》、《高層建築結構》、《建築結構與選型》、《畢業設計》和《土木工程概論》等課程主講工作。

主要科研成果

先後主持和參加送廣東省教育廳科技創新項目-鋼框架-型鋼混凝土剪力牆新型混合結構抗震性能研究(2012KJCX0084、主持人)、廣東省教育廳“十五”規劃項目(GYA02051、主持人,已鑑定,廣東省教育廳結題證書號200502JT013)、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立項(省部級立項、主持人)、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科研項目-鋼結構的高等分析理論及套用的關鍵技術研究(主持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378078)—三維鋼結構高級分析理論(合作研究及主研,已結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計畫項目(2010-K3-33)-半剛性鋼框架-型鋼混凝土剪力牆新型結構抗震性能研究(主持人)、廣東省科技計畫項目-村鎮房屋隔震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已結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計畫項目(2008-k2-36)-半剛性連線智慧型模型研究及其在鋼結構二階分析中的套用(主持人)、建設部科技計畫項目(2006-k3-02)—大跨度非規則空間鋼網殼結構關鍵技術研究(主持人)、建設部科技攻關項目(2004-165)-基於遺傳算法與結構極限承載力的鋼框架結構最佳化設計方法研究(主持人)、建設部科研開發項目(2008-k2-36)—半剛性連線模型研究及其在鋼結構二階分析中的套用(主持人)、甘肅省科委科技攻關項目(CK-953-2-135A,主研)、08年市廣州市教育局項目一項(08C056,主持人,已結題)等10餘項。目前還正在與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廣州市設計院、東南網架股份集團和市建總、廣州五羊鋼結構公司等單位合作的住建部科技計畫項目和有關橫向科研項目、以及專業碩士培養也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在科學出版社出版《鋼結構設計及工程套用》著作一部(編著,第一),擬出版專著《鋼與混凝土混合結構簡化分析原理及其套用》(2013.11,建工出版社)、《半剛性連線多高層鋼結構新方法》(2014.12,北京大學出版社)等。在核心刊物、省級以上刊物和國內外國際會議等公開發表學術和教研論文50餘篇,其中部分論文被EI、ISTP收錄。2011年08月已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鋼結構二階非彈性分析理論與計算套用》一部。近年來,在鋼與混凝土混合(組合)結構的計算與設計方法、鋼結構高等分析理論、鋼結構非線性計算理論及套用、新型複雜大跨度空間鋼結構計算理論、隧洞與建築物連體結構設計方法與抗震性能研究等幾方面取得了一些創新性研究成果。曾獲得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市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現擔任多家國際學術期刊審稿人,以及土木工程學報等國內一級權威學術期刊審稿人。目前,還參加了廣東省《鋼結構設計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2012-2013)。

主要教學成果

2008-2009學年教學優秀獎一等獎, 2012年11月獲得廣州大學第五屆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10年5月獲得廣州大學第四屆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一)。2009年11月主編教材《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獲得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獲得2005-2007年度全國普通高校土木工程類實用創新型系列規劃教材優秀獎(獨立),2011年10月獲得第十一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二等獎(教育部,排名第一),2011年11月獲第十五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體大獎賽三等獎(中央電教館,排名第一),2011年9月獲得全國第四屆建築類多媒體課件大賽二等獎(建設部中國建築教育學會,排名第一),2012年10月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獎(教育部,排名第一),2011獲得廣東省計算機教育軟體評比二等獎(廣東省教育廳,排名第一),2012獲得廣東省計算機教育軟體評比三等獎(廣東省教育廳,排名第一),2010、2011年分別獲得廣州市多媒體教育軟體評獎活動二等獎(排名第一),2009年9月獲得廣州市多媒體教育軟體評獎高等教育組網路課程類三等獎(排名第一)。鋼結構教學資源網站獲得廣州大學2009年多媒體教育軟體二等獎(排名第一),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教學網站獲得廣州大學2007年多媒體教育軟體二等獎(排名第一),大跨度空間建築結構教學網站獲得2010年廣州大學多媒體教育教學軟體評獎活動三等獎(排名第一),鋼結構設計教學網獲得廣州大學2011年多媒體教育軟體二等獎(排名第一)。2005年廣州大學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創新二等獎指導教師(獨立),2010、2012年廣州大學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創新三等獎指導教師(獨立)。2005年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獲得中國科學院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立項(獨立)。2010與2011國家教學團隊“土木工程核心課程”、2007與2010土木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2011廣東省教改項目土木工程專業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2011廣州市教研項目重大立項-校企合作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等項目的主要成員。2005年在科學出版社出版著作《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原理》一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