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殘碑

劉君殘碑,(又稱劉梁殘碑),東漢光和四年(181年)三月十五日刻,是清嘉慶三年(1798年)四月,徐方在安陽縣豐樂鎮西門豹祠內發現的第三塊殘碑。發現時,此殘碑已被鑿為建築構建鏨斷為2塊,每塊殘石中央均有穿孔,分別龕置於西門豹祠大門兩邊當作門關,以供插入門樞。後為縣吏添仕麟所發現,置於安陽孔廟,後幾經輾轉,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金石組。
劉君殘碑的兩塊石刻均一尺見方,厚10厘米左右。碑體為八分書,字型方拙簡真、古樸淳雅、結構謹嚴,書體風格與《熹平殘石》近似。其中,一石存有6行文字,共20字,其中全字13個,不全字有7個。另一石存有5行文字,共27字,其中全字19個,不全字8個。
在學界,對於兩塊石是否同屬劉君殘碑最初存在分歧。清代金石學家瞿中溶認為:“第一石文在上方自孔以下皆無字。第二石又與第一石行款文句俱不接。且兩石後半竝無字不可曉也。‘歲在辛酉三月十五’8字字徑2寸強,較前碑字大倍之又結體與前碑絕不相類。武君(武虛谷)謂是劉君碑側未審然否。”而近代金石考古學家馬衡在其收藏的劉君殘碑拓本上曾寫道:“二石筆法確為一人所書,或有疑碑側年月非出自一手者。然細審之。字型大小雖不同而用筆似無歧異。‘歲在’之‘歲’字與‘萬歲’之‘歲’結構相同,‘且’‘酉’‘三’等字亦極方整平硬。足可斷為一人手筆也。近拓首行‘其辭曰’3字及後4行上下所存之殘字。皆泐去矣。近聞原石已佚,並新拓本亦不可得,況此舊拓乎!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