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科技的力量

創造—科技的力量

《創造—科技的力量》是央視一部大型探索類紀錄片,講述中國故事,張揚中國創造,展示科技魅力,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提供正能量。

該片全面盤點中國從古至今、在各個領域內取得的科技成就,以科學的思維和手段,解析這些創造和發明蘊含的科學道理;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這些科技發明和創造誕生的故事;以講故事的方法,弘揚這些創造和發明蘊藏著的中國創造智慧和中國創造精神。

攝製組成功地組織了一批國內有經驗、有影響的專業製作團隊加盟,全方位、多層次地對當下科技紀錄片製作方式和方法進行了有益地嘗試,以科技的方法解讀科技,以求更科學、客觀;以懸念的結構方式推進科技及過程的敘述,以增加片子的可視性;以寬廣的視域回望科技成果的專業價值和社會影響力,以求使科技的力量更加形象生動。

為弘揚“中國創造”、彰顯“中國智慧”、“中國精神”,該紀錄片從2015年1月1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

作為中央電視台和科教頻道的重點項目,該片由中央電視台前期投資。這也是中國電視界首次如此大規模、系統地呈現中國科技領域成就和成果的一次電視行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創造—科技的力量
  • 集數:16集
  • 首播頻道CCTV-10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網
  • 首播時間:2015年1月1日
  • 類型紀錄片
  • 語言:漢語國語
  • 出品人胡占凡
  • 總策劃李挺
  • 總監製金越
  • 總製片人:張廣義
基本介紹,分集劇情,生死靈渠上,生死靈渠下,鐵打江山上,鐵打江山下,通天神器上,通天神器下,仁心巨典上,仁心巨典下,錦繡之巔,彩雲之錦,傳承之脈,失落的太陽曆,天下有稻,石油大發現,救國良方上,救國良方下,播出信息,

基本介紹

為弘揚“中國智慧”、“中國創造”、“中國精神”,根據中央領導指示精神,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特別策劃推出系列科技紀錄片《創造—科技的力量》,精心挑選中國從古至今、在各個領域內誕生的、產生一定影響的科技發明和創造項目,以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主創人員為核心,邀請國內外有經驗的實力團隊加盟,採用統一策劃、分批製作、按季播出的形式,於2015年起,在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陸續推出。
大型科技類紀錄片《創造—科技的力量》,將以科技為視角,以全球化的歷史視野,立足於科技、考古等多學科最新成果,以實證和復原等科學手段,關注中國的創造發明誕生的過程、細節,以科學的方法解讀創造發明的科技神奇和魅力,讓科技真正“看得到、摸得到、體驗得到。
該片既有人們熟悉的靈渠、雲錦、《本草綱目》等科技成就,也有水運儀象台、《純鹼製造》等不為普通人熟知,但卻影響世界的科技成果。紀錄片以專業的角度和通俗的表達,解析這些創造和發明蘊含的科學原理,講述它們背後的故事,從而弘揚蘊藏其中的創造智慧和創新精神,也為觀眾提供了一次了解感知中國創造和中國科技的視覺之旅。
為了消除觀眾收看時的障礙,紀錄片借用當下最先進的電視製作手段,以二維、三維的方法形象展示創造發明項目,讓科技的發明創造看得見、摸得著、體驗得到,同時清晰呈現發明創造的全過程:比如制鹼過程的演示;石油構造的地質示意;宋代水運儀象台運行演示等。此外,紀錄片普遍採用實驗驗證的方法,以演示創造發明的關鍵步驟、關鍵環節,檢驗創造發明的效果,比如在對漢代冶鐵技術與此前冶鐵技術的比對時,攝製組分別製作了兩把刀劍,砍竹、砍鐵,讓新技術的效果在高速攝影機前一目了然;再如讓複製的水運儀象台實際追蹤太陽的軌跡,並用現代軟體技術進行追蹤印證,九百多年前古人的發明成果就這樣真實的呈現在觀眾眼前。

分集劇情

生死靈渠上

公元前219年,嶺南,一場決定王朝命運的慘烈血戰即將展開。發動這場戰爭的最高統帥正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但出乎意料的是,50萬的鐵騎無法迅速蕩平這片蠻荒之地,戰士焦灼,死傷無數,大秦王朝的命運變得岌岌可危,然而決定秦軍50萬將士生死的,居然是一條叫做靈渠的人工運河。

生死靈渠下

公元前2019年,秦軍以勢如破竹的速度攻占了嶺南大部分地區,秦軍主帥屠睢在進入象郡之後,一怒之下將前來談判的西甌族首領殺死。戎馬半生的秦朝大將屠睢萬萬沒有想到,這是他一生中最後悔的一個決定,也斷送秦王朝最後的生機。

鐵打江山上

公元五世紀,一支來自蒙古草原的匈奴軍隊突然出現在歐洲,這支隊伍洗劫巴爾幹半島,橫掃歐洲,猶如多米諾骨牌一般,掀起一場縱橫數千公里的民族大遷徙。匈奴西征並非主動出擊,而是無奈受迫於一個東方帝國的崛起,這支帝國的軍隊打破了匈奴帝國數百年的稱霸,改寫了中亞的格局。

鐵打江山下

面對稱霸草原數百年的匈奴帝國,年輕的漢武帝決定發起反擊,這場空前戰爭,甚至延續了幾代帝王,持續一百多年,它的影響波及整個世界。隨著考古的發現,漢軍的面貌逐漸清晰起來,兵器的更新換代讓漢軍成為當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鐵甲軍團。

通天神器上

北宋宋哲宗年間,宰相蘇頌主持編撰的一本《新儀象法要》,書中紀錄了一台神秘的天文儀器,是中國古代用於觀測天體的渾儀,蘇頌稱其為水運儀象台。然而讓這位宰相不曾想到的是,他留給後人的這本著作卻在800年後引發了一場沒有窮盡的爭論。

通天神器下

宋代宰相蘇頌主持研製的水運儀象台代表了中國古代最高的技術成就,並記錄在《新儀象法要》中,然而該書在金兵攻破開封之時被燒毀,在800年後的今天引發了無盡的猜想。廈門同安科技局的工作人員和古天文儀器專家正在為復原這台古代天文儀器而努力著。

仁心巨典上

中國古代的科技著作中,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本草綱目》,它於明朝萬曆年間橫空出世,迅速被奉為經典,澤被後人,光耀至今。2011年5月,《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被世界認可。《本草綱目》幾乎是李時珍個人創造的奇蹟。為什麼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鄉村醫生一出手就是一部傳世之作?為什麼恰恰在那個時候出現這么一部巨著?

仁心巨典下

醫學巨著《本草綱目》被譽為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本草綱目》價值不言而喻,然而一個普通人偶爾翻開《本草綱目》,馬上會感到極大的迷惑,這種迷惑並不來自明代的文言文,也並不來自中醫藥的專業隔閡,而是來自現代人對《本草綱目》價值的判斷,這個判斷和它的耀眼光環之間似乎存在巨大的鴻溝。《本草綱目》中很多器材的廣泛,用法的離奇讓現代人大跌眼鏡,難以理解。為什麼《本草綱目》中出現令現代人如此困惑的內容呢?

錦繡之巔

中國雲錦有著近1600年的歷史,代表了中國絲織工藝的最高水平,它自元朝起成為宮廷的御用之物,用來製造龍袍。帝王的需求成就了雲錦的高貴,也促使雲錦技藝達到了巔峰。

彩雲之錦

2013年7月4日,巴黎時裝周上呈現了一場中國傳統藝術的優雅與夢幻,這些帶有濃郁中國風的禮服驚艷全場,而製作這些禮服的面料更是高貴珍稀,每一米的價格高達1.5萬元人民幣,這種價格即便是在奢侈品雲集的巴黎也足以讓每一位參觀者咋舌。

傳承之脈

隨著封建王朝的倒坍,曾經華麗千年的雲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驟然從頂峰跌到了谷底。1948年,整個南京城甚至只剩下了四台破舊的織機和八名工人,這四台織機一直沒有停產,成為當時南京唯一還在生存雲錦的地方。雲錦曾經有過的那些輝煌似乎就如夢境一般,如今的雲錦能否迎來一次新生?

失落的太陽曆

1978年的一天,位於山西省南部的陶寺村的一位村民挖地時碰到一個瓦罐,隨後發現他竟然挖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發現。原來這裡曾經是一個神秘古城,巨大的城址面積體現出它曾經的輝煌,是當之無愧的史前第一古城。而後的考古工作持續了數十年,那么新開展的考古工作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天下有稻

自嬴政築長城之後,中華文明綿延了兩千多年,在第一個千年里,中國每個王朝的壽命為一百年左右,而進入第二個千年,中國王朝的壽命陡然增加了近一倍。前一個千年里,即使是盛世唐朝,全國人口不過千萬,而剛跨入第二個千年,中國人口就超過一億,並以億為單位增長,導致這巨大變化的原因是因為在兩千年相交的節點上,水稻開始成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角。

石油大發現

20世紀以來,世界以超乎想像的方式發生著變革,伴隨著不斷崛起的現代化城市,石油已經成為現代世界的基石和我們生活的命脈,不斷推動者社會的發展,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然而在半個多世紀前,中國是世界公認的貧油國,發展飽受石油匱乏的困擾。為了使這個欣欣向榮的國家屹立於世界東方,一群石油人用智慧與腳步丈量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救國良方上

純鹼,學名碳酸鈉,它的存在拉近了人類與化學世界的距離,人類有了它才會豐富多彩,食物變得可口,油污得以除去,飲食業、石油業、醫藥業都有它的身影,它不僅影響著人類,也左右著人類的生活,它是迄今人類運用最廣泛的化學物質之一。新中國的工業離不開純鹼的功勞,中國化學巨匠又做過哪些驚人之舉?

救國良方下

1937年8月21日,三架日本轟炸機飛到南京上空對南京永利錏廠大肆轟炸,在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科學能否成為戰鬥的利器,挽救水火之中的中國,侯德榜這位曾經的清華高材生,這位投身民族工業的熱血青年,這位以一己之力破解索式制鹼法的中國化學家,在這個火的時代,他又該怎樣續寫人生故事呢?

播出信息

第一季於2015年1月1日至1月8日、在科教頻道晚間9:00檔推出,首批共播出16集,每集30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