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博士

副博士

副博士釋義:一、蘇聯時代的高等教育學歷制度,相當於中國大陸的博士學位。二、副博士是劍橋和牛津的一個稍具特色的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副博士
  • 俄語:Кандидат наук
  • 俄制級別:比碩士學位高
  • 蘇制:副博士相當於博士學位
俄制,蘇制,回國待遇,英制,相關例子,

俄制

副博士學位(俄制),俄語Кандидат наук,前蘇聯、分裂後的俄羅斯、烏克蘭等流行俄式學制的歐亞國家的1種頒授給研究生的學位,級別比碩士學位高,低於俄式學制的全博士學位(相當於博士後)。在取得副博士學位後,研究生才能夠修讀全博士。
要修讀副博士必須先完成4年的大學本科專業教育和2年的碩士研究生專業教育(或者是直接完成5年的大學專業教育獲得俄式學制的專家學位),再經過數年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一般為3年),通過專業、外語、哲學(含文史等各門社會科學)的資格考試,最終提出論文,並通過口頭答辯,才能得到學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教委、人事部關於獲得蘇聯、東歐國家副博士學位人員回國後待遇的通知》:“獲得蘇聯及東歐國家副博士學位人員回國工作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條件,與國內獲得博士學位人員相同”,也就是說:在中國,副博士學位(俄制)學位被認定相當國內大學或歐美日各國大學授予的博士學位。
依台灣地區“教育部”2000年12月7日台(89)審字第89155812號函示:“大學畢業後修業3年,或碩士畢業後修業2年,取得俄國Kandidat Nauk學位文憑者,可直接采認等同我國博士學位送審助理教授資格。”也就是說,在台灣,這個學位被認定相當歐美日各國和台灣本土的大學授予的博士學位,Kandidat Nauk是西里爾字母詞組的拉丁化,漢譯為副博士。

蘇制

副博士相當於博士學位
國家教委、人事部關於獲得蘇聯、東歐國家副博士學位人員回國後待遇的通知
建國以來,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中國陸續派遣了一些優秀學生赴蘇聯和東歐國家留學,攻讀副博士學位。這些同志回國後,大都成為科技、教育、經濟和國防建設各條戰線上的專業技術骨幹和學術帶頭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後來,中國又繼續向蘇聯派出留學生,有些即將學成回國。
根據考察,蘇聯、東歐國家副博士學位的設定標準,包括入學條件、學制、學位課程及論文要求都是比較嚴格的。
但由於蘇聯、東歐國家與中國的教育制度不同,獲得副博士學位人員回國後的有關待遇,曾經在政策上一直不夠明確。

回國待遇

根據新形勢下中國留學生 工作總方針,為了加強中國同蘇聯、東歐國家的學術交流,鼓勵更多的優秀學生到蘇聯學習並爭取他們按期回國服務,徵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同意,現就獲得蘇聯、東歐國家副博士學位人員回國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條件及生活待遇等問題作如下規定:
1、獲得蘇聯及東歐國家副博士學位人員回國工作後,評聘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條件,與中國國內獲得博士學位人員相同。
2、上述人員回國後的初期工資按國內獲得博士學位畢業生的初期工資發給,其他方面的生活待遇也與獲得博士學位人員相同。

英制

因專業不同,一般是兩年,授課一年,論文一年(經濟係為一年的課程加論文)。如果課程的考試成績(一般是四門課)超過65分,就可直接轉為博士,再讀兩年就可獲得博士學位。副博士和碩士的區別有三個: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兩年時間是可以計算到博士的時間,而從碩士直讀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其二,如果你的最終成績在65分以上,學校可以為你提供開放的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如兩年),你隨時可去上學,再繼續你的博士學業;其三,劍橋規定,如果你拿到副博士學位後,工作滿一定年限,你也可直接提交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學校根據你的論文質量和工作業績,可授你博士學位,而碩士則無此殊榮。但由此途徑得到博士學位是不太容易的。
牛津大學
當前的牛津大學學位體系倒顯得有合乎規矩。研究生學位分類兩類:一類是課程型學位(taught degrees);另一類是研究型學位(research degrees)。但即使這樣,還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各個系別有各個系別的特點,雖然總體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為了考證“B.Litt”,我們就以牛津大學英語系的學位為例,而這也正好是和錢王有關的。英語系學位有兩個層次,三個級別,即本科生層次和研究生層次,學士級別、課程型研究生學位級別和研究型研究生學位級別。當前兩個級別、三個層次的牛津大學英語系有五種學位:屬於本科生級別的B.A. in English,屬於課程型研究生學位級別M.St. in English, M. Phil. in Medieval Studies,以及屬於研究型研究生學位級別M.Litt in English和D.Phil. in English。B.A. in English是四年制的本科學位,學生要求完成12門課程的學習,課程考核方式有兩種:考試,一般是三個小時回答三個問題的開卷考試;論文,主要是5000-6000字的論文。M.St. in English和M.Phil. in Medieval Studies是分別為一年和兩年的課程型研究生學位;M.Litt in English和D.Phil. in English是研究型研究生學位,這兩者的差別主要是學位論文的長度:前者大約是五萬字,後者大約是十萬字。根據我的推測,M.Phil. in Medieval Studies(M.Phil.)和M.Litt in English(M.Litt.)應該是分別從Bachelor of Philosophy in English(B.Phil.)和Bachelor of Letters in English(B.Litt.)更名而來的。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推斷出錢王的“B.Litt.”就是現在“M.Litt.”,這個“B.Litt.”和“D.Phil.”就一步之遙;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錢王兩人實屬不易。因而陸先生的字典把“B.Litt”翻譯成“文學學士”是不正確,應該根據其內涵翻譯為“副博士”,這樣才不會引起誤解。

相關例子

錢鐘書王佐良先生都是學外語的人經常聽到的兩個名字。錢先生是集“獨異”、“讀書等身”、“學貫中西”的學者和作家;而王先生則對英國文學有較深的造詣。這兩位可以說是我們學外語人的典範,對母語和外語都有很好的把握,才能學貫中西。兩位都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都獲得了牛津大學的“B.Litt”(副博士)學位。牛津大學的學位制度說起。牛津大學的學位確切來說可以分為兩類:本科生學位(Undergraduate Degrees)和研究生學位(Postgraduate Degrees)。本科生學位有Bachelor of Arts、Bachelor of Fine Arts、Bachelor of Theology、Master of Engineering;而研究生的學位有Bachelor of Divinity、Bachelor of Medicine、Bachelor of Letters、Bachelor of Science、Bachelor of Music、Bachelor of Philosophy、Master of Philosophy、Master of Letters、Master of Science、Master of Studies、Doctor of Divinity、Doctor of Letters、Doctor of Philosophy等。為了不引起誤解,我不翻譯這些學位的名稱,只作幾點說明。 Master of Engineering等的學士學位。怎么會有Master的學士學位呢?這不能不說是學位的一個策略。90年代,牛津大學為了加大社會對於四年制理工科類本科生的認可,就引進了諸如Master of Engineering這樣一些學位。Bachelor of Letters、Bachelor of Philosophy等的研究生學位。B.Phil.是牛津大學最早的研究生學位。一開始,牛津大學有兩種“博士學位前”(pre-doctoral)的學位:the Bachelor of Philosophy(B.Phil.)和the Bachelor of Letters(B.Litt.),前者是兩年的半課程半研究的學位,而後者是兩年的研究型學位。可這種學位命名方式招致很多非議,尤其是海外學生(英國之外)的抱怨,因為這樣的學位名稱得不到應有的承認,人們會以為這是學士學位,就像錢和王的“B.Litt”引起的疑惑一樣。迫於這種壓力,學校於是把這兩種學位更名為Master of Philosophy(M.Phil.)和Master of Letters(M.Litt.),可牛津大學哲學系卻堅持認為B.Phil.在哲學領域已經得到承認,而且名聲也是響噹噹的,這種更名容易引起人們的誤解,堅持使用B.Phil.。為了驗證一下這種情況,我專門查了牛津大學哲學系的官方網站,不過卻沒有B.Phil這個學位。這倒的確有些蹊蹺,也許也是迫於壓力,都改了。這種更改實屬無奈之舉,更是迫於來自北美的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