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歌舞團

前線歌舞團

前線歌舞團——原南京軍區政治部前線歌舞團,前身由新四軍軍部戰地服務團和所屬部隊中的“前線”、“抗敵”、“拂曉”、“淮南大眾”等劇團組成。1946年與山東軍區文工團一部分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文藝工作團。1950年在南京改編成華東軍區解放軍藝術劇院,1955年由國防部命名為“前線歌舞團”。

2016年1月17日,《解放軍報》在第05版刊發的一篇新聞報導披露了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已在本輪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撤編的訊息。

在新聞報導中,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這一單位之前已加上“原”字。這意味著,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由前線歌舞團、前線話劇團合併組成)已撤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前線歌舞團
  • 前身:新四軍軍部戰地服務團
  • 組成劇團:“前線”、“抗敵”、“拂曉”、
  • 改名時間:1955年
  • 撤編時間:2016年
成員,發展歷程,撤編,

成員

歌舞團現有著名藝術家:楊積強(一級演奏員,代表作品中胡獨奏《讚歌》)、葛軍(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曲《請茶歌》)、宗瑞發(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曲《大森林的早晨》)、王勝國(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曲《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孫振華(一級演員,代表作品歌曲《兩地書·母子情》)、楊魯平(一級演員,代表作品相聲《榜樣》)、梁素芳(一級演員,代表作品舞蹈《春江花月夜》)、黃素嘉(一級編劇,代表作品舞蹈《豐收歌》)、蘇時進(一級編劇,代表作品舞蹈《黃河魂》)、陳惠芬(一級編劇,代表作品舞蹈《天邊的紅雲》)、王勇(一級編劇,代表作品舞蹈《小小水兵》)、楊昭信(一級編劇,代表作品舞蹈《望穿秋水》)、應志琪(一級編劇,代表作品舞蹈《石頭·女人》)、陳亦兵(一級編劇,代表作品蘇州評彈《血桃花》)、陶思耀(一級作曲,代表作品歌曲《中國的土地》)、常暢(一級指揮,代表作品《南方有這樣一片森林》)、王克修(一級舞美設計,代表作品大型音舞詩畫《長征·世紀豐碑》)、羅維懷(一級舞美設計,代表作品舞蹈《踏著硝煙的男兒女兒》)等。

發展歷程

歌舞團多次參加重大演出活動,主要有:1953年前往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1963年參加中央慰問團赴青海、甘肅慰問部隊;1964年參加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創作演出;1979年隨中央慰問團赴雲南慰問部隊;1982年代表解放軍三總部赴西沙慰問駐島軍民;1985年隨中央慰問團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1996年創演大型音舞詩畫《長征·世紀豐碑》,參加全國隆重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活動。
在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歌舞團於1959年赴奧地利維也納,參加了第七屆世界青年聯歡節,獲得兩枚金質獎章、3枚銀質獎章,隨後出訪前蘇聯。1965年隨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赴印尼參加萬隆會議10周年紀念活動,隨後出訪高棉;同年又出訪波蘭和阿爾巴尼亞。近年來,歌舞團又先後出訪朝鮮、蒙古、美國、加拿大,部分編導、演員還應邀參加各種藝術團出訪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數十個國家。 歌舞團建團40多年來,創作演出了一大批具有時代風貌、民族底蘊、軍旅特色、江南風情的音樂、舞蹈和曲藝節目,並多次在全國重大比賽和活動中獲獎。

撤編

中央電視台廣西電視台、原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等單位聯合出品的軍旅劇《陸軍一號》,作為央視的開年大戲,於1月14日登入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開播。
《陸軍一號》聚焦陸軍改革,講述了第一支空中突擊旅從成立到全面形成作戰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他們在信息化條件下重大演習和反恐行動中的優異表現,力圖向觀眾還原這支英雄部隊神秘的身姿,展示這支新型作戰力量在實現由“精飛”向“善打”、由“支援保障”向“主戰主用”戰略轉型,並牽引整個陸軍“飛起來”的蛻變過程。(來源:解放軍報)
2016年1月17日,《解放軍報》在第05版刊發的一篇新聞報導披露了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已在本輪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撤編的訊息。
在新聞報導中,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這一單位之前已加上“原”字。這意味著,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由前線歌舞團、前線話劇團合併組成)已撤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