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記

本文題目末字“記”,系指文體而言。在寫法上大多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刻舟記
  • 朝代:明朝
  • 作者魏學洢
  • 籍貫:明末嘉善(今浙江省嘉興縣)
寫作背景,正文,譯文,結構,佛印的情態,作者介紹,

寫作背景

明代名篇《核舟記》把中國古代民間藝術的高深、精巧描述得真切而生動,讀起來感人至深。王叔遠的核舟更是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民間藝人為之神牽夢繞,不斷複製和再創造。核舟這一巧技在現代又得到發揚光大,新核舟記不但在技藝上有所創新,而且在內容上更貼近了時代。欣賞新核舟記,對於深刻理解名篇《核舟記》很有幫助,同時通過欣賞實物、圖片、影像等可以使讀者在整體上全面讀懂《核舟記》。

正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 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者五,為窗者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者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能夠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宮廷居室、器具、人物,以及鳥獸、樹木、石頭,無不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雕刻成(某種)形狀(的東西),各有各的情態姿態。曾經贈送我桃核(雕刻的)小船一個,(刻的)應當是蘇軾游赤壁(的情景)。
船身由頭到尾約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么高。中間高起而寬敞的部分是船艙,箬竹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開著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子觀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相對。關上窗,就(看見)右面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面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有)很多鬍鬚的是蘇東坡,佛印在右面,黃魯直在左面。蘇、黃在一起閱覽一幅橫幅的書畫長卷。蘇東坡右手拿著手卷的右端,左手按在黃魯直的背部。黃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什麼。蘇東坡伸出右腳,黃魯直伸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轉,他們互相靠近的兩膝,都隱沒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裡面。佛印極像彌勒佛,袒胸露乳,抬頭仰望,神情跟蘇東坡、黃魯直不一樣。平放著右腿,彎曲右臂支著船沿,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倚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上橫放著一支槳。槳的左右(是)撐船的人,(兩邊)各有一個人。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髮髻仰起臉,左手靠著一塊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人,右手拿著蒲葵扇子,左手撫著火爐,火爐上有水壺,那個人眼睛正視著(茶壺) ,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那船底稍為平坦(一點),就題了名字(在)那上面,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筆畫)細得像蚊子腳,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墨黑。還蓋了篆字圖章一個,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朱紅
合計一隻船上,刻了五個人;刻了窗八扇;刻了箬篷,刻了槳,刻了爐子;刻了水壺,刻了手卷,刻了念珠各一個;對聯、題名及篆文,刻字共三十四個。量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原來是選擇桃核中而窄的刻成的。啊,技藝也(真)奇妙了啊。
一、古今異義
1、高可二黍許(可:大約。今常用作表示許可,可能,值得,同情,轉折等)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尚,還。今常用義為:曾經)
3、蓋簡桃核修長者為之(簡:簡拔,選擇。今常用義為:簡單,簡直等)
4、其兩膝相比者(比:古義為挨著;今義為比較)
5、嘗貽余核舟一(嘗:古義為曾經;今義為嘗試)
二、通假
1、舟首尾長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計算數目。下文“為字共三十有四”中“有”同此)
2、篛篷覆之(“篛”通“箬”,箬竹的葉子)
3、詘右臂支船(“詘”通“屈”,彎曲)
4、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橫”)
5、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裡拉)
三、詞類活用
1、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名詞“篛篷”用作動詞“覆”的狀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用篛篷)
2、石青糝之(名詞“糝”,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於代詞“之”的前面,用作動詞:塗染。)
3、石青糝之(名詞“石青”作用如動詞的名詞“糝”的狀語,表示動作行為所用的工具:用石青)
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臥”、“詘”是不及物動詞,其動作是主語使賓語具有的,用作使動:使……臥,平放;使……屈,彎曲。“豎”是形容詞,其性質是主語使賓語具有的,用作使動:使……豎,豎起)
四、一詞多義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奇異、罕見、(手藝)奇妙,奇特。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零數,餘數。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有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
為:為宮室、器皿、人物 雕刻。
中軒敞者為艙 是
可:高可二黍許 大約
珠可歷歷數也 可以
端:東坡右手執卷端 名詞,“畫卷的右端”
其人視端容寂 形容詞,“端正、正”
木:能以徑寸之木 木材
以至鳥獸、木石 樹木
者:中軒敞者為艙 ......的部分
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叫作
文曰:天啟壬戌秋日 是
扇: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詞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 扇子
啟: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打開
天啟壬戌秋日 古代稱立春、立夏為“啟”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連詞,並且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轉折,但是
以:能以徑寸之木 用
以至鳥獸、木石、甚至
五、句式
1、判斷句
蓋大蘇泛赤壁雲(“大蘇泛赤壁”是主謂詞組,在句中充當謂語,說核舟刻的是什麼,主語承上一分句賓語省略:核舟。“蓋”,副詞,相當於“大概”。)
中軒敞者為艙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以上兩句用動詞“為”表示判斷)
2、定語後置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詞“兩膝”的後置定語,“者”用作後置定語的煞尾,相當於“的”)
3、省略句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語:佛印)
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各隱卷底衣褶中
居右者椎髻仰面
居左者執蒲葵扇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隱”、“題名”後面均省略介詞“於”,“於”相當於“在”)
4、固定結構
如有所語(“有所”,固定格式,意思是“沒有……的人,或東西,或事情。”“所”字後面一定是動詞,“所”與後面的動詞組成的“所”字結構,充當“有”的賓語)

結構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
開頭是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說明所用的原材料體積很小,而表現的範圍極廣,可見他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說明他構思精紹之後,接著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大蘇泛赤壁”。這就明顯地表示了本文的意圖,即以具體作品來證明作者對王叔遠技藝的評價是合乎實際的。 中間是分說: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可分兩層 。

佛印的情態

本文語言平實、洗鍊,特別是摹寫舟中人物情狀,畫相結合的寫法,不只貌似,而且傳神。例如:寫蘇東坡與黃右手執卷端,左手扶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這令人不只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段,又是極細膩的文筆。寫佛印是“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突出了這個出家人形象的特徵,與讀書人蘇、黃不同
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藝的精妙,使讀者深為讚嘆。
開頭,概述雕刻家王叔遠的精湛技藝,點出“核舟”所雕刻的內容。第一句就介紹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頭上能雕出各色各樣的景物,而且形神畢肖,第二句點明“核舟”所雕刻的內容是“大蘇泛赤壁”,為下文張本

作者介紹

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省嘉興縣)人,明朝末年著名作家,他生活在明朝晚期黨橫行的年代,其父魏大中因上書指責漢奸魏忠賢結黨朋奸。因此被污下獄。魏學洢由家鄉入京都,想營救他的父親,可是他的父親被暗害於獄中。他扶柩歸鄉,因父親 冤案,成天號泣,不久也悲憤而死,大約只活了30歲明崇禎出年曾詔旌他為孝子。他一生未做過官,但極好學而且善文,著有《茅檐集》。
虞初新志》是清朝人張潮編輯的小說集,共20卷,所收錄的多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並附有評語,編者意在“表彰鐵事、傳布奇文”。多數作品文字優美,有些也對當時社會不合理現象有所反映。是一篇出色的狀物雜記,觀察細緻,描寫具體,行文簡明,層次清楚,生動地記述了核舟巧奪天工的狀貌,讚美了雕刻藝人的高超技藝,很為後人推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