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種子小蜂

刺槐種子小蜂

刺槐種子小蜂(Bruchophagus philorobiniae Liao) ,該蟲為害刺槐種子,會嚴重影響種子的收成。撫順地區發生較普遍。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雌蟲體長1.8-2.6 mm。體黑色。頭正面觀橫形,略寬於前胸背板;具短毛,密布點刻;面部略膨起。觸角著生於顏面中部,略呈棒狀,柄節技狀,細長;觸角窩相當大;柄節、梗節末端赤褐色。複眼卵圓形,單眼排列為鈍三角形,側單眼與複眼及中單眼間等距。胸相當短,背面駝狀膨起,具短毛,密布點刻。前胸弧形,背面觀橫形;中胸盾片弧形;小盾片弧形膨起,末端國,長寬相等。翅脈淡黃褐色,前翅緣脈及前後附近下方略有雲斑,後緣脈長於瘤脈,緣脈短於德脈。腹柄橫形,腹部圓形光滑,產卵管鞘明顯突出。雄蟲體長1.5-2.6mm。體色及刻級與雌蟲相似,其區別主要在觸角及腹部,觸角除梗節基部黑色外余皆黃褐色;腹柄扁平,長大於寬。
刺槐種子小蜂
:紡錘形,長 0.2mm左右。一端具卵柄,其長為卵體長的2倍。卵體無色透明。
幼蟲:越冬代幼蟲體長 2.80-3.80mm平均 3.35 mm。體乳白色,彎曲。具褐色大顎。
:越冬代蛹長 2.80-4.00 mm,平均 3.3lmm。第一代長 2. 10—2.50 mm,平均2.30 mm。蛹外被有一層膜。頭胸部淡黃色,腹部白色。

生物學特性

刺槐種子小蜂在北京1年發生2代,以第二代幼蟲在種子內越冬。各蟲態的出現及終止期各年略有差異。越冬代幼蟲於5月上、中旬開始化蛹,中、下旬出現成蟲並同時產卵。第一代幼蟲出現或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第一代幼蟲開始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出現第一代成蟲。第二代幼蟲的出現或是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並以此代幼蟲在種子內越冬。 據觀察,成蟲出現期雖每年略有差異,但顯然與種子形成期是相一致的。成蟲羽化多集中在清晨至中午,以10時最多。成蟲羽化的當日即可交尾產卵。夜間不活動,飛翔力弱。越冬代成蟲壽命2—8天,平均5.9天;第一代2-6天,平均3.3天。室內用蜂蜜和野花飼養的成蟲,其壽命最長可達24天。成由用產卵管刺穿種莢,將卵產於種子內。被產過卵的種莢表面可見到黃色膠點。第一代成蟲產過卵的種美可見到1個黃點。卵產於種子子葉壁上。以成蟲羽化後的第二、三天產卵最多。未經交尾的雌蟲也可以產卵,但下代羽化的成蟲全部為雄蟲。 幼蟲取食種子子葉而不傷及種皮。被害種莢逐漸變色並出現褐色斑點。有蟲種子肥么表面凹凸不平,顏色灰暗無光澤。1粒種子中多為1頭幼蟲,極少數有兩頭。幼蟲不轉移。一生僅危害1粒種子。 蛹期長短因世代而異。越冬代平均蛹期11.1天。第一代蛹期平均5.5天。蛹初期乳白色,最後變為黑色。

防治方法

1、種子調運必須進行嚴格檢疫,不得將帶蟲種子調入保護區。
2、帳幕熏蒸:在常溫(10℃)條件下,有蟲種子可用溴甲烷,硫醯氟30-35g/m3 ,磷化鋁9g/m3,熏蒸48-72小時,滅蟲效果好。
3、儘可能采盡樹上種莢,掃淨落在地面上的莢果,減少林間蟲源。
4、播種前用80℃熱水浸種30分鐘,然後加涼水降溫,種子與熱水的容積比為1:5。浸燙後撈出,用麻袋覆蓋2-3天,殺蟲效果100%,同時還具有催芽作用。
5、真空熏蒸 使用國產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機,每次處理種子5-25kg,真空度為730-940Hg(負壓),真空室內的溫度為15℃時,溴甲烷或硫醯氟60-70g/m3熏蒸2-3小時,幼蟲和蛹的殺滅效果達100%。
6、微波加熱處理 使用ER-692型微波爐殺滅刺槐種子小蜂幼蟲,每次處理2kg,當溫度達到60℃後,持續處理1分鐘,殺蟲效果良好。
7、成蟲期可施放敵敵畏殺蟲煙劑,每畝用量0.5-1kg ,防治3次以上效果較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